开展环评“ 放管服” 改革, 保障非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9
/ 3

开展环评“ 放管服” 改革, 保障非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黄玲玲

启东市行政审批局,江苏 启东 226200

Carry Out the Reform of “Releas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 EIA, Guarante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on-Public Economy

HUANG Ling-ling

Qidong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Bureau, Qidong 226200, China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放管服”模式的构建则为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指明了方向。在市场经济当中,非公经济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由于“未批先建”等问题的存在,也会对其长远发展造成限制。为此,应该以环评“放管服”改革为基础,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论文针对开展环评“放管服”改革的意义进行分析,提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问题,探索开展环评“放管服”改革保障非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s is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 for my country’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leas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mode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reforms. In the market economy, the importance of non-public econom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problems such as “building before approval”,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non-public economy will also be limite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based on the reform of “releas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 EIA, so as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arrying out the “releas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reform of EIA,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of EIA approval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explore the measures to carry out the reform of “releas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 EIA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on-public economy.

关键词:环评;“放管服”改革;非公经济;可持续发展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lease, management and service”reform; non-public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放管服”指的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三个层面,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和数量扩增,对于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缺乏生态环保理念。应该加强对环评“放管服”改革的重视,明确环评工作流程及具体要求,加快改革步伐,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依据。在增加就业和提供税金等方面,非公经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环评“放管服”改革,能为非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保障,缓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在当前项目建设中的久拖不验和批建不符等问题,会对非公经济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对环评“放管服”的要点加以掌控,提高项目实施的规范性,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2 开展环评放管服改革的意义

“放管服”改革是一项重大决策,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也为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构建进程。尤其是进入到新时期以来,环境污染治理应该更具现代化特征,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环评工作的实施,能针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范围、程度等进行评估,并为其提供针对性建议,降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真正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环评“放管服”改革工作的开展是环保型社会构建的重要途径,能对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责任进行划分,防止由于在工程建设中责任不清引起的污染问题,使企业能主动担负起自身的主体责任,促进市场活力的提升。

3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问题

生态环境部门在开展审批工作时,对于“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审批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尤其是很多限制性条件的设置,都会对审批工作效率产生影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而且未能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对环评制度加以优化,工作中存在较多薄弱环节。泛环评问题的出现,也会对审批造成影响,无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项目的监管效果不佳,导致违法建设现象的发生。在办理环评手续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了文件编制、政策和修改时间等,导致其周期延长,对行政审批改革造成负面影响。未能做好与规划环评之间的有效联动,执行力度较低。在开展环评工作时往往需要借助于相关中介机构,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压力的影响,导致未能企业未能对机构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评估,环评质量较低。缺乏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在工作中的分工不够明确且权责不清,随着环评任务的增加,导致监管不及时问题的出现,严重限制了非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开展环评放管服改革保障非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1 提升人员素养

环评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素养,会对“放管服”改革成效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决定非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因此,应该明确生态环境审批部门的职责,对当前营商环境加以优化,加强对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视。增强各人员的终身学习意识,转变传统工作理念,适应当前改革要求。在对审批流程进行优化时,应该多从建设单位角度考量,防止由于流程过于繁琐而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促进自身服务意识的增强,塑造良好的内部工作作风,为市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其综合素养。加强对环评“放管服”改革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的系统化学习,以便能在工作中保持高度专业化。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沟通,明确企业实际需求,在业务审批中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4.2 优化管理机制

对审批目录进行合理调整,严重遵循《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的相关规定,通过上收和下放部分权限,实现有序管理,防止在管理工作中出现混乱状况。尤其是项目具有较低风险且工艺不复杂时,更应该下放相关审批权限,加快“放管服”改革进程。当前工程项目逐渐增多,环评文件量也在加大,只有在工作中实施分类管理,才能明确重难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负面清单、正面清单和重点控制清单等加以明确,实现对重污染问题的有效治理。环评豁免的推行,有利于加快轻污染、低风险项目的实施,省去了审批过程。而在负面清单当中则应重点关注无法满足环保规定的相关项目,在重点控制清单中主要关注重点行业及工艺,提升监督管理实效性。专家函审、直接审查和专家会审等,是审查建设项目的主要方式,通过采用分类审查与管理的方式,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拉动非公经济增长。

4.3 完善联动机制

增进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的有效联动,也是当前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有利于对评而不用等问题加以处理,体现环评“放管服”改革工作的价值。简化环评文件时,应该对数据应用、质量评价和公众参与等加以重点考量,环评类别简化制度应用于低风险项目中,利用网上登记备案的方式替代原有的报告表。对于无规划环评建设项目,则应该对其予以暂停审批,防止造成较大的环境风险,以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活力的增强。“规划环评+承诺备案制”改革工作的推进,能有效预判实施风险,明确建设项目类型,利用排污许可对低风险项目加以监管。对当前项目准入环境标准加以细化,实现对重污染项目的严格控制,加强对事中监管与事后监管的衔接。

4.4 提高执法水平

对当前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加以优化,对监管工作中各部门与人员的职责予以划分,防止权责不清问题的出现,确保在监管中实现无缝连接。严格监管相关中介机构,提升其综合水平,通过信用管理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等,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责令整改。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通过行业协会的成立,增强监督力度,实现对市场秩序的有效规范。对项目信息移交制度加以强化,严格监督排污许可、监察执法、环评审批等,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严格控制重污染建设项目。以行为合法为重点开展监管工作,并真正做到层级化,对环评预测性功能加以深入认知。明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防止在工作中出现一刀切问题。

4.5 创新服务方式

为了能加快非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对当前服务模式加以调整,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沟通,使其明确环评具体要求,提交相关环评文件前,应该采用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代办帮办、提前预审等形式,通过接入审查指导的方式确保项目可行性。对文件编制进度和编制质量进行监管,实现对高风险项目的有效跟进。并联审批也是环评“放管服”改革中的关键措施,利用法定公示时间先行文本审核,严格控制审批时限,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加强对环评标准和相关技术导则的深入学习,对相关标准和要求加以统一,防止出现较多的误区。

5 结语

环评“放管服”改革工作的推进,有利于解决建设项目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非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放管服”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受到部门工作水平、环评周期、监管体系等问题的限制,导致工作实施遇到较大的阻碍。为此,应该通过提升人员素养、优化管理机制、完善联动机制、提高执法水平和创新服务方式等途径,提升“放管服”改革工作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