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课堂教学 培养核心素养——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30
/ 2

落实课堂教学 培养核心素养——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为例

黄梦玲

广东梅县区高级中学

摘要:实现“立德树人”课改总目标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将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落实于课堂教学。本文试以人教版必修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为例,通过一些想法和设计,着重于历史的核心素养审视此课,探索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凸显核心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 民族资本主义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机体,先有时空定位,然后运用史料进行历史解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最后才能形成一定的历史价值观。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倡建立课堂核心目标,使得学科核心素养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找到落点。下面本人就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一课为例,从五种历史核心素养的视角进行设计解析。

一、时空观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定位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掌握“时空观念”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就发展脉络而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颇多曲折,为了让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有一个明确的时空观,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相关内容,然后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每个发展阶段的特征,目的是让学生探究重要知识点并且记忆。然后后再让学生试着绘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线示意图。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绘制发展曲线图,更深刻的理解其发展阶段(时间点)和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进而建立起自己的时空观念,这是一个明确的素养立意的教学设计。

二、史料实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每个发展阶段的原因和影响

史料证据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所以,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是我们揭示历史真相不可或缺的证据,更是我们评析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与历史事件的基石。

在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有了一个宏观的把握后

就需要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每个发展阶段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了。在此,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法,每个组选择一个时期来分析它的原因和影响。本课的史料、图片特别多,我选择了化繁为简的办法,运用一个历史情境——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将本课的知识点融入进去,在这一过程中,我总共运用了五个情境。

情境一:1895底年,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荣氏兄弟于1896年在上海开设广生银庄。190010月,他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粉厂。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面粉厂,荣氏取得初步发展。 问题:结合材料,联系教材知识思考,荣氏兄弟企业创办和获得初步发展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情境二: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着实让荣氏兄弟欢欣鼓舞了一阵子。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19206年间,面粉系统和纺织系统迅速发展,荣氏企业己稳操“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的桂冠。但好景不长,1920年,荣氏企业从盈余转为亏损。

问题:结合材料思考荣氏的企业在此期间获得了大发展有什么因素?1920年,荣氏企业“从盈余转为亏损”,为什么? 情境三:随着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荣氏企业再一次大放异彩。1932,荣氏兄弟控制下面粉、纺织系统在全国民族资本面粉厂、纺织的比重,分别占30.7%,29.4%,问题: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情境四:就在荣氏企业王国全力扩张时,1937年的一声炮响又改变了他的命运:各地荣氏工厂横遭洗劫,而且国民党官僚阶层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荣氏企业日益萎缩。

问题:在此时期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情境五:抗战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以及各种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问题: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这些史料我会在课前先发给学生,然后在课堂上一一来挖掘这些史料,学生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作为证据,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精神。

、历史解释:中国近代影响民族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影响中国民族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这个问题,我采用了

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荣氏企业发展历程,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学生归纳总结出阻碍因素和促进因素,这就揭示民族族资本主义发展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四、家国情怀:“实业救国”思潮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通常的教学方法都是寥寥数字总结“民族资本家们的爱国热情,这怎能体现出“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在该篇的运用。于是,在思考整堂课该如何从富有生命力的情感角度推进的过程中,我选用了最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角度——从“人物”入手。

在课前,我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选取一些近代民族资本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在课上,我先播放了一个十分生动的荣氏家族四代掌门人的有关视频,此后,各个小组的同学都跃跃欲试,希望来分享他们收集到人物学生们上台展示简介的人物有:“状元实业家”张謇,中国”重化工之父“范旭东,民生公司创始人卢作孚和“火柴、煤业和企业大王”刘鸿生等这些中国本土孕育出的杰出家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没有任何的方式比从学生们的口中娓娓道来更能触动人心。从这些鲜活的人物身上,我们能够体会到时代赋予了他们“奉献、奋斗、责任、担当、勇敢、创新”等民族精神,这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了他们复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五、唯物史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在讲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时。我先引导学生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辩证看待历史问题。因为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从唯物论的角度看,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了近代中国新生产力发展方向。同时我还坚持矛盾分析法,全面具体的分析问题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我从经济、政治、思想、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使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和地位这一问题全面、客观的认识。

可见,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融入唯物史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而且还能在历史学习中建立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正确认识。

总之,课堂教学变革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切入点,突破点和成长点,只有聚焦课堂,才能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真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