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2
/ 2

浅谈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策略

王怀君

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 天津市 300131 摘要: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依法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因此,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必须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前提下,构建规范有序、公平合理的劳动关系,以此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本文重点论述了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问题及其策略。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问题;策略

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一方面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与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因而企业应加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一、和谐劳动关系的界定

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维护和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迫切需要劳动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广义的和谐劳动关系,包括劳动者、用人单位和政府三方在劳动关系中,既能各自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发挥好自身的作用,又能规范有序、公正合理、和谐相处。狭义的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亦即工会组织和用人单位间,能坚持平等性原则,互惠互利、互谅互让,通过直接协商、谈判、缔结契约等方式,来建立和调整相互间的关系,并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问题

1、企业文化不突出

组织文化建设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息息相关,用人单位组织文化建设滞后,或组织文化内容不合理,容易给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带来不利影响。目前,不少用人单位在组织文化建设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组织文化内容都是强调竞争、高效、服从等。这样的企业文化导致了用人单位内部人际关系紧张,员工压力大,上下级间缺少沟通等,各类纠纷不断出现,从而使劳动关系不够和谐。

2、劳资力量不均衡,强资本、弱劳动力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仍是供大于求的状况,使劳动力供给方为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胜出,不得不放弃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要求而与需求方达成用工协议,从而形成劳动力市场的恶性竞争。其结果是导致在一定程度上,用工主体通过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不为职工按时足额缴纳社保金等做法,对劳动者的合理要求进行压制。

3、劳动法制体系不完善

尽管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快了劳动法制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总的来讲,劳动法制的进程仍然滞后于现实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劳动立法还存在诸多空白,现实迫切需要全国性的专项立法仍不完善。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性全覆盖,全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体系初步形成。但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不同人群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差距巨大。另外,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使政府长期以来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严重不足,削弱了农村居民公平参与竞争并获取平等收入的能力。

三、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策略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把职工看成是“具有内在的建设性潜力”,作为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殊资源来刻意挖掘,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企业为职工提供、创造各种条件,使其主观能动性和自身的劳动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在企业内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职工为根本,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企业与劳动者两个主体利益上的双赢。坚持“以人为本”要充分体现在对职工的尊重和信任上,必须尊重职工个人的人格、劳动和一切权益。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真正做到从工作上支持、思想上关怀、生活中关心关爱。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能够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就会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就会增强,企业才能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2、坚持制度化管理,做到依法制企

坚持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必须以国家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及劳动标准为依据,以劳动关系双方自主协调为基础,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与集体合同制度为基本形式,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保障监察体系,形成整体管理合力,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要增强法律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按规定、按程序办事,使企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劳动关系是企业生存和稳定发展的基础,企业要想持续稳定的发展,就要注重管理者与劳动者的关系问题,关注职工的心理诉求,注重职工的利益保障,企业的实际工作以人为本、以职工为本,树立工作依靠职工的理念,同时应制定合理的绩效奖励机制,依照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管理工作,切实保障职工的权益,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以实际行动保障职工的权利,在追求职工满意的基础上,寻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以实现双方利益的共赢,稳定劳动关系的形成,最终促进企业的持续高速发展。

4、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保障职工工资报酬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签订、续订、解除等管理办法。在企业劳动关系要素构成中,工资报酬是职工最核心的权利,作为劳动关系一方的劳动者如果连工资报酬权都享受不到,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新型劳动关系就无从谈起、因此,保障劳动者依法按时足额领取工资,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中之重。

5、建立健全职工权益保障机制。

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建立权益保障机制,帮助其实现自身的合法利益,让他们分享社会进步的成果。要强化劳动保障执法力度,加大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以保证《劳动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标准得到全面落实。通过宣传、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劳动者和企业经营者法律素质,使其知法、懂法、守法。

综上所述,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关键内容。随着社会建设不断进步,各界对用人单位与职工间的劳动关系和谐程度关注越来越深切,因此,如何实现对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构建,是当前用人单位必须面对且需解决的迫切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歆栋.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9(10).

[2]王玲.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13).

[3]王东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策略研究[J].经济师,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