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2
/ 2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应用

丛俊岭

大庆市萨尔图区人民医院,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000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内科临床中柴胡疏肝散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到2019年5月间的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共有110人,其中分别包括60名消化性溃疡患者和50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患者按照统计学方法进行科学分组,并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以西医常规治疗为主,后者则采用柴胡疏肝散来开展治疗。然后评估和统计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具体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在所有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采用柴胡疏肝散来治疗的研究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率为96.36%,其中治愈23人、显效15人、有效14人,无效3人;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率为78.19%,其中总有效人数43人、治愈14人、显效11人、有效18人、无效3人。同时,研究组复发率为9.09%,对照组复发率为25.45%,所以柴胡疏肝散在治疗效果方面具备更大优势,且上述数据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结论:在胃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的治疗中,柴胡疏肝散具备非常好的效果和作用,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医内科治疗水平以及疾病治疗效果的提升,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临床效果;中医内科

在现阶段国家对于中医学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科研研究,还是临床实践,都在积极进行中医治疗方法以及中医药的分析和探究。柴胡疏肝散作为中医传统方剂,具备疏肝理气,活血镇痛等多种作用[1],在中医内科治疗中有着非常好的应用效果,因此文章就研究了该方剂在中医内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具体研究过程和结果可参考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到2019年5月间的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共有110人,其中分别包括60名消化性溃疡患者和50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患者按照统计学方法进行科学分组,并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以西医常规治疗为主,后者则采用柴胡疏肝散来开展治疗。前一组中,男性27人,女性28人,人均年龄(39.75±3.28)岁;后一组男性30人,女性25人人均年龄(41.58±2.96)岁。依据统计学方法来计算上述一般资料所对应的P值,P均超过0.05,说明上述资料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不具备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1)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患者需要服用维酶素片、吗丁啉,每天3次,其计量分别为0.8g和10mg;(2)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三连法来进行治疗,所用药物为奥美拉唑(2次/d,20mg)、克拉霉素(2次/d,250mg)、左氧氟沙星(2次/d,200mg)[2]

研究组:柴胡疏肝散治疗,所有患者都需要服用柴胡疏肝散,其方剂组成为白术、半夏、白芍、柴胡,赤芍各12g,川芎、川楝子、黄连、枳壳各9g,党参和炙甘草各15g和6g。用水煎服,每天两次,持续两个月。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其他相关中药材的加减,比如对于气虚患者,需要增加黄芪,对于存在血瘀的患者,则需要增加五灵脂等药材,再者对于存在严重犯酸的,则需要添加乌贼骨等药材[3]。在实际治疗中必须辩证分析患者的相关情况,科学进行中药材的加减,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3评定标准

(1)治疗效果及有效性;(2)患者在治疗12个月期间的复发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数据的分析处理都是通过SPSS21.0软件来完成的,数据在处理完成后按照(5f83f28119ff0_html_de436af5616e654c.gif ±s)和n%的形式来进行表示,用X2和t来进行检验。只有在P<0.05的情况下,才能够说明数据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进一步评估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患者的疗效情况,研究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后,有效率为96.36%,其中总有效人数53人,治愈23人、显效15人、有效14人、无效3人;而采用常规方法的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率为78.19%,其中总有效人数43人、治愈14人、显效11人、有效18人、无效3人。因此在整体治疗效果方面研究组更好,能够帮助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和消化性溃疡患者取得更好预后结果,且P<0.05,具体数据可以参考表1。

表1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55

23

15

14

3

53(96.36%)

对照组

55

14

11

18

12

43(78.19%)

P值

<0.05

2.2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对比

统计治疗结束后,患者在12个月中的复发情况,研究组复发率为9.09%,5名患者出现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25.45%,14名患者出现复发,所以在长期治疗效果方面,柴胡疏肝散的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的复发,且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

3讨论

在内科临床中有多种疾病,其中尤其以慢性病最多,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所以疾病多数都是由于患者存在肠胃、肝脾等方面的问题,在发病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胸闷等问题,其在中医中将此类患者的病因归属于患者存在脾肾虚弱、气血凝滞等原因[4],所以在治疗时一般都会围绕疏肝补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等原则来开展治疗。柴胡疏肝散作为中医内科中药方剂,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疏肝理气、化瘀活血和镇痛,非常适合应用于因为肝气郁结、肝失疏泄等所引起的疾病,比如慢性胃炎、溃疡等都具备非常好的应用效果。在柴胡疏肝散中使用了多种药材,其中赤芍具备非常好的化瘀止痛作用;白术则可以健脾益气,改善患者脾胃功能和腹胀问题;半夏能够止吐化痰;枳壳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肠胃运动,调整肠胃平衡;川穹这有助于帮助患者保护胃黏膜,改善其循环;赤芍、白芍具备非常好的止痛祛瘀效果;而川楝子和黄连则分别具备行气止痛和抗病菌的作用[5]。因此整个柴胡疏肝散方剂能够非常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自身肝功能,调节患者肠胃循环和气血运行,有效促进溃疡、胃炎等患者的康复。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柴胡疏肝散来治疗的研究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率为96.36%,其中治愈23人、显效15人、有效14人,无效3人;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率为78.19%,其中总有效人数43人、治愈14人、显效11人、有效18人、无效3人。同时,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结束12个月中,分别出现了5名和14名复发病例,复发率分别为9.09%和25.45%。分析上述两项观察指标,患者在服用柴胡疏肝散后,自身病情得到了有效改善,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有着较大的优势,且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

综上所述,在中医内科治疗中,应该结合各种不同病症的实际情况积极研究和应用柴胡疏肝散,这对于提高中医内科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张新树.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03):8-8.

[2]徐欣欣.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体会[J].养生保健指南:医药

研究,2015(15):56-56.

[3]盛荣,李彦军.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8):21-22.

[4]万青威.探讨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6):154+156.

[5] 韩晓会.研究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J].世界最新医 学信息文摘,2016,61:23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