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的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2
/ 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的诊断价值分析

吕香萍 李秋红 许东亮

西京医院 儿科 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通过临床检验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9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中随机抽取743例患者,通过胶体金法对感染情况进行检查,计算检查阳性率,评价诊断价值。结果:743例患者检查阳性率为16.69%;0~1岁阳性率为7.69%;1~4岁阳性率为17.22%;4~8岁阳性率为20.98%;9~12岁阳性率为22.86%。说明随着年龄的升高,检查阳性率越高。结论:临床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通过胶体金法进行检验,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分布,选择相对应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具有显著的检查阳性率,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应用。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7月-2019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中随机抽取743例患者,患儿年龄2个月~12岁,平均(5.04±0.54)岁。本次研究开展之前,均逐一通知患者,询问是否愿意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均得到研究对象的同意。本次研究的方案上交我院伦理委员会,在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再开始进行。

1.2纳入标准

所选的患者均确诊为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符合《儿科学》中RMPP的诊断标准,如出现坏死性肺炎患者,均存在发热、咳嗽、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情况,通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没有得到明显的治疗效果;排除标准:出现严重的肝肾等重要脏器障碍、存在结核病、依从性差、免疫缺陷病患者。

1.3方法

通过胶体金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进行检查,胶体金法的检查方法对于检查人员的工作经验以及操作的严格性要求较高,检查人员对于结果的判断也需要极为丰富的经验。在进行胶体金法检查之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对操作规程要熟记,如:如果此时室温在35℃左右,需要将试剂从冰箱的试剂盒中取出,将其进行复温,待试剂的温度与室温保持一致时,再进行检查,标本也不能够在室温的条件下或者冰冻的条件下,长时间放置,防止抗体的效果降低,影响检查结果。血清标本要新鲜,不能将血清标本放置在含有抗凝剂或者促凝剂的试管中,如果放置在含有抗凝剂或者促凝剂的试管中,可能会导致血清发生非特异性吸附增多,导致假阳性的产生。如果血清标本中存在高脂或者出现乳糜状,则需要长时间离心血清标本,检查步骤操作一定要谨慎,步步相接,结果要在规定时间内报出,一旦超出规定时间,则视为无效。

1.4观察指标

对胶体金法的检查阳性率进行计算,评价该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

1.5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χ2值来表达得到的测量数据,然后计算t值,对χ2值进行验算,使用表格号来表达得到的计数数据,通过对χ2的值进行计算,来对计数数据进行验算,当P<0.05时,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743例患者检查阳性率为16.69%(124/743);0~1岁患儿阳性率为7.69%;1~4岁阳性率为17.22%;4~8岁阳性率为20.98%;9~12岁阳性率为22.86%。说明随着年龄的升高,检查阳性率越高。

3讨论

支原体是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的感染源,其属于一种微生物,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可独立生活,是最小的一种病原微生物,可通过细菌滤器,致使患儿出现毛细支气管炎样病变,而致使炎症出现,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中的感染率比较高。患儿大都出现发热、憋喘、咳嗽、气急等症状,倘若不及时给予患儿有效的诊治,随病情进展,患儿会承受明显的痛苦,还会威胁到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要重视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便于后期进行诊断和防治。

在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诊断中,比较常用酶联免疫检测、痰培养以及血常规检验等,联合使用多种诊断方式可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在酶联免疫检测中,主要是来明确患儿疾病的情况,比如支气管哮喘、肺炎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小儿患者是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胸骨下出现疼痛、头痛以及咳嗽等,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则会出现神经系统受损、心脑血管系统受损等严重情况,所以临床中应该对该病进行及时的诊断,从而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临床中诊断该病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通过胶体金法对患者进行检查,进行胶体金法的人员其经验一定要丰富,且判断结果的经验也要丰富。在检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且使用血清标本要新鲜,含有抗凝剂或者促凝剂的血清标本均排除,防止出现假阳性,影响检查结果。检查人员不能跳跃式检查,以上要求均能够做到后,可以得到较为优良的诊断效果。支原体肺炎在一年中随时都可能发生,但常发的季节在秋季以及冬,该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有可能会潜伏2~3周,潜伏期能够进行传染。该病的病程较长,病情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临床上表现的症状也各不相同,但大多数都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情况,预后情况良好,但是具有一定的复发概率。小儿患者常常伴随着头痛、头热、咽痛、畏寒、厌食、胸骨下疼痛等临床表现。目前,该病的发病原理还不够明确。肺炎支原体是该病的主要病原体,它是一种病原微生物,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是目前已经知的可以独立生存的最小的一种微生物,蛋白质、RNA以及DNA情况含量丰富,没有细胞壁的存在,其中含有的蛋白质都能够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临床上治疗该病一般均采用对症治疗以及对因治疗,对感染情况进行控制,将并发症进行抑制。在临床中治疗,一般会对平喘、化痰、止咳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还要采用一些抗生素对感染情况进行防治。本次研究结果表明,743例患者检查阳性率为16.69%(124/743),且随着年龄的升高,检查阳性率越高。

综上所述,临床中对于年龄相对大的患者,通过胶体金法进行诊断,可以得到优良的诊断效果,检查阳性率相对较高,诊断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尚燕.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的诊断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9,11(05):426-428.

[2]廖进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的诊断价值研究[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4):229-230.

[3]张鹭坚.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29):189-191.

[4]刘晶晶.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检验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