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与景观建设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2
/ 2

生态治理与景观建设的研究

徐丹瑜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对于我国发展来说,生态治理以及景观建设一直是重要的建设内容。运用景观生态学、旅游规划学、城市规划理论来认识城市生态景观并分析其具有和谐性、整体性、多样性、畅达性、安全性、可持续性等特点, 阐述以人为本、尊重地域和历史文化、生态、满足市民休闲与游憩需求等构建原则, 认为重点抓好自然廊道和斑块等自然生态景观的建设、重视人工廊道和城市建筑密集区的景观效果、完善城市生态景观的空间结构体系等是构建和谐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生态治理;景观建设;研究

引言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通过修建基础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城市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不合理的城市化则会造成交通拥挤、资源紧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改造逐步加快,城市景观的生态建设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级地方政府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改善城市景观,因此,构建城市生态景观的指导原则和评价指标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1.生态景观的研究与建设现状

目前,国内外已经进行了许多生态景观的规划和建设实践,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指导原则和评价标准,很多已建成的“生态景观”并不“生态”,尤其表现在:(1)城市景观的生态完整性遭到破坏。现有的一些城市景观仅仅为了外表美观,而分散地点缀于城市中,没有考虑生态系统的斑块-基质-廊道的关系。有些城市景观没有科学依据地改造生态系统,比如滥种水生植物、漫放水生动物等,导致出现滋生蚊蝇、恶化水质等后果(2)城市景观的生态功能效益较低。目前景观设计中对生态功能效益考虑的较少,很多城市景观和公共活动空间带有强烈的炫耀意识,追求高大宏伟、富丽堂皇,缺乏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意识,一些耗能、耗水、耗地的城市景观正在大量建设,这种只重感官而忽视生态价值的做法对城市景观造成了极大的破坏(3)城市景观的艺术性和人文价值不高。每个国家与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历史文化的积淀与结晶构成了城市的物质形态。但是,对于国内大部分城市景观来说,无论节日花坛、景观大道、居民小区、城市广场,还是历史遗迹等,更多的是非生态的规划设计引着不可持续的“景观制造”[1]。国内的生态人文景观设计正在“有概念、没手法”地进行,存在“生态人文”景观的虚伪现象,而且多照搬硬套、简单复制,原创性不足。

2.生态治理与景观建设的原则

2.l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城市活动的主体, 任何景观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 体现对人的关怀, 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 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一个城市生态景观构建的成败、水平的高低, 就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类户外环境活动的需要, 是否符合人类的户外行为需求, 是否顾及人及社会群体的公共环境质量、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程度。

2.2尊重历史、地域和文脉的原则

历史性和地域性是构筑城市生态景观的前提。充分尊重具有历史纪念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景观, 突出自身的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特色, 保持自己的城市风格。城市生态景观构建要尊重地域文化与艺术, 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和风格, 塑造新的形式, 创造新的形象。注重人文景观的地方性与现代性相结合, 城市景观的建设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结合, 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与促进城市文化进步相结合。

2.3自然生态原则

生态性原则是城市生态景观规划的必要原则,生态建设中又以自然环境的营造最为关键。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 把自然山水环境引入城市, 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 保护自然景观, 注重环境容量, 增加生态多样性; 保护生态环境敏感区, 环境管理与生态工程相结合;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 增加景观多样性; 建设绿化空间体系, 增加绿化空间及开敞空间[2]

2.4保持整体性原则

城市生态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 (或嵌块体)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 在城市建设中应把城市生态景观视为一个整体单位来考虑和管理, 达到整体最佳状态, 实现优化利用。城市生态景观既要体现城市形象和个性, 讲究变化中求统一, 统一中有变化, 又要着眼全局,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 合理确定景观点、廊、人文活动空间体系及建筑风格、色彩等的控制, 从整体出发, 使景观结构、格局和比例与区域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 谋求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与城市形态实现用地结构和功能组织上的统一。

2.5多样性原则

针对城市景观中自然生态系统少的特点, 适当补充自然成分, 注意补充物种的多样性, 协调城市景观结构; 同时, 规划时应运用形式多样的廊道、嵌块体相结合, 宽窄廊道相结合, 大小嵌块体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与城市的建筑、功能布局、空间安排紧密配合协调。

3.生态治理与景观建设的措施

3.1开展城市景观调查

城市景观调查运用意象地图分析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排列出城市居民认为最适合居住的地方或最喜欢去的地方,进一步分析意象地图的关键构成要素(道路、地物、节点、边界等),量化分析不同群体社会公众对其长期居住的城市景观的认知。对具体的一座城市来说,先分为工业、商业、行政、居住、文化等不同的功能区,通过大量的调查,识别出某一功能区内不和谐的景观要素,然后将这些要素纳入城市景观管理中。

3.2加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保护

针对当前城市景观现状,特别需要强调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保护。在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中,城市的规模和建设用地的功能可以是在不断变化的,而由景观中的河流水系、绿地走廊、林地、湿地所构成的景观生态基础设施则永远为城市所必须,是需要保持不变的。因此,面对变革时代的城市扩张,运用逆向思维的城市规划方法,即在区域尺度上首先规划和完善非建设用地,设计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形成高效的能够维护城市居民生态服务质量、维护土地生态过程安全的生态景观格局,以不变应万变[3]

3.3重视乡土植物景观保护与利用

乡土植物是表现城市景观特色的主要载体之一。在布满钢筋水泥的城市环境中,绿化植物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唯一生产者,不但具有美化环境的休闲、娱乐功能,还具有保护与改善环境、防灾减灾等重要作用。我国地域广大,地理情况差异显著,植物种类繁多,富于地域特色的植物群落是构成城市景观特色的基础要素。特别是乡土植物和地带性植被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生命力顽强,养护管理成本低,能凸显地域特色,充分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精神风貌,应该成为城市绿化的主体。

4.结束语

生态治理是一个复杂而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治理主体广泛协同参与。建构生态治理共同体凸显共同利益、凝聚共同力量、汇集共同行动,有助于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难题。在建构过程中既涉及现实的利益关系,也涉及发展观念、生产观念和生活观念,还涉及社会舆论、集体心理,决定了这必然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治理共同体的强大合力和不懈努力拓展中国生态文明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黄光宇.城市景观生态的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8).

[2]王三生.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景观生态模式探索[J].珠江水运,2016,(10):72-73.

[3]胡英军.水景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问题及生态治理方法[J].绿色科技,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