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

刘玉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盖孜库木乡中心幼儿园 842200

摘要: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和少数的教师表示反对,有专家认为这是幼儿园师资水平不高和管理不到位,家长的期望和有关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监管不力造成的。调整学段设置,融通学校管理,创新教学方式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教学

  1. 引言

当今,由于社会日益竞争的压力,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的现象,人们的功利心也变得非常强。但是殊不知这样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和身体都会有伤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改善?只有弄清这些问题,才可以找到解决的途径。笔者通过对教师,家长,学者的调查后进行了分析。

  1. 如何看待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1. 幼儿园教师的态度

调查发现,大部分持观望态度,少部分人是被迫的,也有少部分人是支持和反对的。下面简单整理了各方的观点。

肯定的观点:可以适量教授拼音等简单课程;这样的做法很有必要,因为孩子已经在生活中接触到了简单的知识,而且小学阶段也会需要,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他们,但不能要求过高,比如不能时间太长,质量上要求不过高。

持否定态度的教师认为:幼儿园只能培养孩子们简单的数学概念和初步读写能力。幼儿园应当根据幼儿进行针对性教学,寓教于乐。如果直接进行小学的填鸭式教学,会让孩子们产生厌学情绪,也会伤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所以不应该开设“小学化”课程。而且过早地引入小学课程,看似起到了效果,实际上弊大于利。

不得已而为之的教师认为: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学习这些课程的孩子会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幼儿园实属无奈,是受到社会所迫。而且,这样也是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

持观望态度的教师认为:如果将小学课程纳入幼儿园,应当有特殊方法,如果可以让孩子们边玩边学,那是效果最佳,对孩子们也会有帮助。

  1. 家长的态度

笔者将他们的观点分为了三种。

第一种是赞同者,他们认为幼儿园应当学点东西,因为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学校必然会有考试,考试必然会有排名,排名后就是激烈的竞争,所以孩子们应当提前学习知识,否则孩子们到了小学后短时间内就难以适应。第二种是否定者,他们认为孩子们应当有快乐时光,这样才可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保护;幼儿园还是应当以寓教于乐为主,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培养孩子们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才是最重要的。第三种是矛盾者,认为小学阶段就会立刻学习这些知,孩子压力大,其实家长的压力也很大。

经过统计后,大部分家长反对小学的填鸭式教育。其余的家长既反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也想给孩子教授知识,这些家长处于十分矛盾而又尴尬的境地。

  1. 专家学者的态度

有学者指出,很多公办幼儿园因为没有导入汉语拼音等小学内容而导致了家长们的差评,而很多私立幼儿园因为是以盈利为目的,成本都需要家长们的支持,为了盈利而几乎忽视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才会开设小学课程,又因为以“小学化”为特色而备受欢迎。迫于家长们的需求,一些公办幼儿园则也会开设小学低年级课程,这是幼儿园的需要,也是家长的需求。

通过对学者和现实的反映来看,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方针不符合教育方针,会给教育界偏向的指引,从而带偏整个教育界的发展趋势。

  1.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1. 转变教育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所以,首先应当清楚区分每一个教育阶段的差别,认真对待幼儿教育的特点,不再盲目追求过快的教育。同时,幼儿园也应当有相关的措施。还需要改革应试教育的观念,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而不是在填鸭式教育的背景下学习。

例如:幼教机构要积极为幼师提供培训机会,这样不仅为了提升素质教育能力,也是转变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鼓励家长上网浏览有关幼教的网站和论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重视孩子的身心发展而不是只盲目关心孩子们的学习,这样则可以使幼儿无论在幼儿园或是在家庭中均能有良好的环境,受到良好的教育。

  1. 调整学段设置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既要根据该年龄段儿童的特点来实施,又应当考虑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调整学段也可以加快我国义务教育的进程。

例如:学前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动手实践能力,并且好奇心心理也没有磨灭,因此合理的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动手能力,这也是改善“小学化”教育弊端的有效手段。

  1. 衔接教育内容

从学前班到小学阶段的教育要适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我国现行的小学阶段的教育以学科为分类依据,划分为多种课程。虽然在学科上没有对应,但是却有很强的联系。

例如:在语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孩子们在社会上立足。

结语:总之,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应当予以禁止。学习固然重要,但是也是分时段的,身心健康比学习成绩更加值得重视,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这个问题的改变,需要全社会人民的支持,只有转变人们的观念和心态,才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苏令.别让“超前”教育毁了孩子童年[N].中国教育报,2011-05-

[2]原晋霞,等.幼小衔接并非超前学习小学知识[N].中国教育报,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