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算机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浅谈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算机教学

张晓月

130732198610020***

摘要: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那么作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呢?这就需要对计算机课程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广泛需求。本文将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课程设置灵活教学情感教学个性发展

一、计算机课程设置

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现实是我们设计课程的主要依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技能我们就开什么样的课程。作为现代就职人员除了专业技术能外还应具有与本专业通用的基础知识,如安全、法律、质量、信息、职业道德、外语等等。另外实践显示,人的品格与教养相关,缺乏教养,职业道德教育就会流于形式。因而学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开设多种潜能性的、陶冶情操、提高人的基础素质的课程,如礼仪、书法、美术、文艺、演讲等等。总之,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较宽厚的基础素质,以利于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使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如今的社会需要的是专业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进入角色快的人才,而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无法培养出这样的人才的。学生实际上不是容器,而是有待于点燃的“火把”,有很大的发展潜能。那么怎样才能点燃学生这个“火把”?这就需要我们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灵活教法,提高质量

要根据职业中学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其教学效果。例如典型任务驱动。在教学Word2003综合应用——图文混排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首先出示图文并茂的学校校刊一份,然后对本校刊进行知识分解,分析如何利用Word2003一一制作。通过分析得出其制作并不难,只不过是Word2003的一个综合应用。鼓励学生说:“其实,通过学习你们也会具有制作校刊的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份属于自己主编的新校刊吧。”这里为什么选择典型工作任务驱动?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实践,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需求分析、实施要求、实施步骤、验证结果及检查评价),它对人的职业成长能起到关键作用。在典型工作任务选择时应紧跟市场的变化,这样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制作比较符合职高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在这样一个任务的驱动下,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将从教师转变为学生,课堂气氛将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根据学生特征,实施情感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青少年时期,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在初中阶段无论是行为还是成绩都属于学校和班级的后进生,长期受到家长和教师的训斥和指责,相比于同龄青少年会有一定的逆反情绪,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种自卑感。他们更渴望被关注,更渴望成功,在课堂上常有“示威”、“暗斗”、“唱反调”甚至随心所欲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目的往往是要引起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关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正面诱导,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满足。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个性发展与协作学习相结合

计算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与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同时,为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以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协作完成任务。例如,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建设班级网站,学生练习即时交流,并通过学习和互相评价受到启发,进而完成自己的研究。这样把个性化发展和协作学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突出共性、发展个性,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是教改的重点和核心任务,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现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的根本保障。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多层次的职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海东《基础教育参考》.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2006,8。

[2]王云飞《世界教育信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2008,8。

[3]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第二版).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6。

[4]程庆梅刘天华《计算机网络实训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5]柳青《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