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影像技术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3

CT影像技术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何禹宏

绵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阐述诊断股骨头坏死症状时使用CT影像学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实验开展时间选取2019.01起2019.11止,给予此区间内挑选共计96名至此检查治疗股骨头坏死病患,基于回顾分析将其分成两组后分别命名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48例对象。即常规组中对象接受MRI影像技术,而实验组中对象为接受CT影像技术者,随之为得出两种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则通过比较两组对疾病的诊断效果。结果:基于股骨头坏死疾病的检出率角度上比较得出,实验组的检查结果相比常规组要低,比较诊断分级情况检出表现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股骨头坏死疾病时,通过MRI或CT影像学及时皆有一定成效和对应优势,两者并无明显差异以此在实际运用中需即时调整,选择最合适检查法。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检出率;MRICT

Application value of CT imaging technology in clinical diagnosis of femoral head necrosi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ou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CT imaging technology in diagnosing femoral head necrosis. Methods: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from January 2019 to November 2019, and a total of 96 patients with femoral head necrosis were selected from this interval. Based on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y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named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spectively, with 48 subjects in each group. That is, the subject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received MRI imaging technology, while thos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CT imaging technology. Then, in order to obta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two examination technologies, the diagnos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on diseas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detection rate of femoral head necrosis disease,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det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rative diagnosis grade, P > 0.05. Conclusion: MRI or CT imaging has certain effects and corresponding advantages in clinical diagnosis of femoral head necrosis disease in time, and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o it is necessary to immediately adjust and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examination method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Femoral head necrosis; Detection rate; MRI; CT

伴随我国老龄化问题正在发生发展,很多医疗机构接诊的患者人群正在逐渐向老年人靠拢,其中在骨科中接诊的患者变化趋势较为明显,同时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便是股骨骨折。基于临床研究显示,人的骨头供血条件普遍较差,一旦发生损伤后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治愈或缓解,因此只能在患病后(例如较常见的坏死、骨折等)必须要及时寻求治疗,才能防止出现缺血性坏死和致残情况的发生。在所有髋关节相关性疾病中股骨头坏死属于常见疾病,目前临床探究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因此可见尚处于初步阶段,但是就临床中大部分病历内容表示,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病患年岁息息相关。病患在发病初期会有明显的腿疼反应、无力、髋部酸痛等,随着疾病发展不适感会逐渐鲜明变成行走受限、疼痛加剧等表现。若想及时介入有效治疗,精准的检查手段必不可少,目前依旧比较依赖影像学诊断。但是具体使用何种技术(多为CT、MRI)对疾病确诊更有精准优势,仍旧有一定争议。基于此,本次研究讨论便围绕CT检查的应用价值进行阐述,详情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本次统计研究中,重点围绕股骨头坏死者使用CT检查探究其应用成效。对此,在本院中挑选共计96名股骨头坏死病患纳入本实验,统计以2019.01起直至2019.11终。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实验执行前,患者与家属已经明确此次实验目的,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基本资料统计:常规组——男:女例数为例28:20例,病人年龄范围21-72岁,年龄区间中数(54.6±3.8)岁,对象病程1-10年、病程均数(5.6±1.5)岁。实验组——男:女例数为例26:22例,病人年龄范围22-70岁,年龄区间中数(55.4±3.2)岁,对象病程1-11年、病程均数(5.8±1.6)岁。对其基线资料进行比对,数据未有统计学价值P>0.05.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条件

1.2.1纳入标准

(1)确经医学诊断对象皆有符合临床股骨头坏死指征;(2)本次实验患者皆已成年(>40岁);(3)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4)患者有明显躯体活动受限反应日常活动受限。

1.2.2排除条件

(1)合并严重靶器官疾病、肿瘤者;(2)对于本次实验中涉及使用药物过敏者;(3)临床资料不全、意识不清者;(4)哺乳期、妊娠期人群.

1.3方法

1.3.1常规组

纳入本组中患者股骨头坏死症状使用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影像技术诊断,仪器采用西门子3.0T型号仪器,测试患者适合接受何种的体位圈,设置相关合适参数其中层厚、层距分别为4mm、2mm,对患者股骨头坏死部位进行扫描,最好完成多角度、层面检查,病灶扫描选择冠状面、横断面,随之将不同段位波的序列数据做出整理和收集,然后将得出的数据套在病患的病灶位置上展开扫描,最后将扫描数值结构输入影像科的PACS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医疗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中。由两名工作资历超过十年的医生对MRI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独立阅片并生成具体报告。若发现诊断存疑处两名医生共同商定统一答案。

1.3.2实验组

纳入本组对象使用CT影像技术检查,选择东芝64排螺旋CT 仪器对病灶进行扫描,检查过程中设置层厚、层距分别为4mm、5mm,随之设定股骨头组织为本次扫描中的检查基准。围绕坏死组织进行检查和扫描,然后将扫描的结果同样上传到影像科中医疗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中,同样由两名影像科中医生进行阅片,难以诊断点和不确定点应由两名医师共同商定,达成一致意见。

1.4观察内容

基于相同类型病患实施不同影像学检查措施下,通过分析对于股骨头坏死的阳性检出率以及病理分级结果,判断临床应用价值。

比较不同性质的临床诊断方式作出的疾病主要包括四级,分别为——Ⅰ级:显示对象经MRI、CT检查坏死病灶部位表现有明显异常;Ⅱ级——显示对象经MRI、CT检查坏死病灶部位均有异常;Ⅲ级——显示对象经MRI、CT检查坏死病灶部位有异常表现,股骨关节结构有塌陷;Ⅳ级——经MRI、CT检查病灶关节间隙相对较窄且有损坏,且塌陷严重。

1.5统计

应用SPSS2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诊断检出情况比较用(n %)表示,行 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组间对象股骨头坏死检出情况

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实施MRI影像学检查和CT检查,对每组间48名对象展开检出统计。结果显示,接受CT检查的实验组对象股骨头坏死阳性检出例数43,占比89.6%。接受MRI检查的实验组对象股骨头坏死阳性检出例数42,占比87.5%。两组间阳性检出数据比较X2=0.102,可见明显比较差异性P>0.05不成立。

2.2组间对象诊断分级情况

本组项目基线资料与2.1一致,每组间48名患者。经统计显示,常规组中检出患者病情诊断分级显示Ⅰ级12例,占比25.0%、Ⅱ级11例,占比 22.9%、Ⅲ级13例,占比27.1%、Ⅳ级12例,占比5.0%。实验组中分级显示Ⅰ级10例,占比20.8%、Ⅱ级13例,占比 27.1%、Ⅲ级12例,占比5.0%、Ⅳ级13例,占比27.1%。由此可见,常规组中检测出四级股骨头坏死概率相比于常规组,概率值统计未见有差异性X2=0.235、0.243、0.059、0.059,实验指标统计P>0.05无意义证明两种检查手段效果相近。

3.讨论

股骨头坏死病患其发生后主要的临床表现即为股骨关节处和骨干位置有持续性疼痛,会影响病患的正常行走、干扰生活自理。再者,众所周知股骨骨折是比较严重的疾病,治疗时间长,同时要达到较好的预后结果难度较大。骨折发生后不仅要及时接受临床手术干预,而且通常需要配合精准的检查诊断才能帮助患者尽快确诊,确定病情状况,选择合理治疗方法,,可使患者股骨功能性状态尽快恢复。近期临床中接诊的骨折患者人数越来越多,且多半是由于撞击上、跌落伤或是车祸造成的,股骨骨折病患人数占比也相对较高,对此,临床上也致力于研究,积极治疗髋关节坏死中股骨头坏死症状的有效办法。而一切治疗和护理工作开展的前提,便是及时确诊疾病性质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来促使患者尽早接受治疗。目前,临床使用率较高的检查手段即为MRI、CT影像学技术,两种检查方式皆能给予病患较为准确的诊断但是实际应用效果仍旧于临床中存在争议。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常规组48名对象选择在MRI技术检查并提取结果,实验组48名对象选择CT技术检查并提取结果。诊断结果中,实验组与常规组对于股骨头坏死的阳性检出率相近,比较P>0.05。两组检测四级股骨头坏死概率相比,P>0.05未有统计差异。可见两种技术均能得到较精准的股骨坏死诊断结果,其中CT能够对病患展开全身检查,对于病灶的筛查面更广,适合于需要获得全身疾病诊断的患者。而MRI技术使用优势在于对于局部扫查精准度高,尤其面对软组织检查鉴别度优秀,因而所得病灶检查水平较高。MRI影像学技术使用中对病人自身造成的影响辐射较小在可控范围内,因此不会产生较高危害安全性很高。但基于经济角度出发CT检查的适应人群较广,且操作便捷检查速度较快,在急诊诊断中使用优先率更高。两项结果各有优势,故而在实际临床使用中可以酌情合理选择。

综上所述,在做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中,CT影像技术的应用价值偏高,操作方便结果所得具有及时性,对于大部分病人而言具有较高经济适用性,以此会适合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刘前宽,李影花.深静脉置管行血液净化治疗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对策分析[J].饮食保健,2019,6(34):107-108.

[2]李明新.应用CT影像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价值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0):57,71.

[3]刘逢逢.探讨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3):35-36..

[4]赵晓丹,闻丽姣.多排螺旋CT与MRI用于股骨头坏死诊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2):174-175.

[5]潘海松,徐庆,邓凡.股骨头坏死诊断中CT与磁共振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1):93-96.

[6]齐欣.不同影像技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5):32-33.

[7]王玉丽.对比MRI与CT在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2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