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的效果研究

丁维涛

山东省平阴县人民医院 山东 平阴 250400

摘要:目的:本文将会深入研究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某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这段时间内所进行康复治疗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将这100名患者分为常规组以及观察组(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不将任何条件作为分组的要求,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医护人员将会采取常规的用药要治疗方式来为对常规组患者进行治疗,而为观察组患者提供额外的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最终治疗结果,来明确规范性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医院的研究部门在进行了相同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以及观察工作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恢复率相较于常规组患者来说要高出近20个百分点,因此,说明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对于慢性萎缩性患者的康复是十分有帮助的,同时也说明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效果的良好。结论:目前,我国基层医院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并使用规范性治疗的方式,可以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以此来提高规范性治疗方式的效果,适合在众多医院中推广使用,用来帮助更多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恢复健康。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效果;研究

引言: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发病位置是在人体的胃部,发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人体胃黏膜的上皮细胞以及所在腺体逐渐萎缩,并且伴随着腺体以及细胞数目逐渐减少、胃黏膜变薄等症状,这些症状都会使得患者的胃部消化功能开始退化。患者一旦发病,腹部就会疼痛、肿胀,长此以往下去,患者胃部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就会导致患者没有办法正常吸收外来营养,开始变得消瘦,同时出现贫血的症状,更有甚者会出现尿蛋白以及血浆白蛋白量急速减少的症状,对患者身体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患者身体的损害不仅仅如此,根据大量的研究以及临床经验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癌前病变,一些患者如果长期患有该疾病,那么患上胃癌的几率就会大幅度提高,达到25%的高概率。所以,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能够帮助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恢复。我国近些年来,有一些学者在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实验后,提出了规范性治疗的方式,伴随着一些医院的临床实践,证实了对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的正确,因此,本次研究也是为了证实该规范性治疗方式是否具有如此高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参考某社区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这段时间内所进行康复治疗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例,将这100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50名患者。在常规组中男性患者数量为29名、女性患者数量为21名;在康复组中,男性患者数量为20名,女性患者数量为30名。

图表1 两组中男女患者比例的具体情况说明

组别

男性患者数量(名)

女性患者数量(名)

男/女所占比例(%)

常规组

29

21

58/42

观察组

20

30

40/60

1.2方法

(1)常规基础治疗

对于两组患者来说,首先都应该接受医院进行的常规基础治疗。根据研究显示,在患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中,有数量不少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吸烟、酗酒,同时还会不定期地暴饮暴食。因此,对两组患者进行的常规基础治疗工作并且要求患者戒烟戒酒,同时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做到规律饮食,以此来保证胃黏膜不会受到损伤[1]。另外,医生还需要叮嘱患者在治疗期间禁止服用具有刺激性的类似阿司匹林一类消炎药物,进一步保护患者的胃黏膜不受到伤害。

(2)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

通过临床病例可以得出,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患者自身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因此,需要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以此来消除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菌[2]。采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推荐四联疗法,PPI+2种抗菌药物+铋剂,一般情况下10~14天为一个疗程,在使用上四联疗法中一般情况下所指的抗生素并不是固定的药剂,一般要有耐药性低的阿莫西林,其他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克拉霉素或甲硝唑或呋喃唑酮,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在10~14天的疗程里,四联疗法中各个药剂在单独使用的时候无法有效的根除幽门螺杆菌,而抗生素在酸性环境条件下也难以进行抗菌,这就需要质子泵抑制剂进行胃酸的抑制,保证抗生素不会再酸性环境中,从而发挥抗菌作用[3]

1.3观察指标

在对患者进行了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之后,我们需要规范正确的观察指标,以此来区分患者之间临床治疗效果的不同。其中,治疗效果显效的指标为:患者在接受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之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医生在为患者安排胃镜检查之后,发现患者胃黏膜功能基本恢复到了健康水平;治疗效果有效的指标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好转,同时通过胃镜检查后发现患者的胃黏膜功能有所修复;治疗效果无效的指标为:患者在进行治疗过后,临床症状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和最初治疗的情况相差无几,患者的身体状况甚至相较于最初要变得更差,胃黏膜功能也没有得到恢复。

1.4统计学方法

我们将SPSS20.0软件作为本次研究进行统计学分析的主要工具,用t来检验计量资料,最终得到P<0.05,该结果表示本次实验研究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我们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通过观察这100名患者的治疗情况来看,能够得到本次治疗工作的具体情况如下:

图表2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50

42(84%)

5(10%)

3(6%)

3.讨论

随着近些年来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方式在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的不断变好,逐渐受到了广大医护工作者的注意,一些医院开始大力推广该治疗方式。在进行规范性治疗方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对患者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造成高达75%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原因就是患者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其的重视,选取合适的药物来进行治疗,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4]

参考文献:

[1]刘明明.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的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46):77.

[2]张鹏程. 探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的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006):60-61.

[3]刘明明.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的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4]田如成.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的效果[J]. 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5(11):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