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视角下的汉英隐喻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3

美学视角下的汉英隐喻对比研究

杨萌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56

摘要: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说人类就是通过隐喻来思维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汉英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精美的隐喻,它们或以熟悉喻陌生,或以具体喻抽象,使读者不仅接受信息,还能产生美的感受。隐喻与审美密不可分。由于人们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相似甚至相同的生活经验,因此汉英民族在隐喻的审美方面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但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又存在着显著的审美差异。从美学视角出发,采用对比分析法,分析对比汉英隐喻的异同,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为汉英隐喻互译提供策略支持。

关键词:隐喻;美学;对比;翻译

Abstract: Metaphor is not only a rhetorical device, but also a way of thinking. It can be said that human beings think through metaphor, and its importance is self-evident.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exquisite metaphor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y either use familiar metaphors as unfamiliar or abstract metaphors, so that readers can not only receive information, but also produce beautiful feelings. Metaphor and aesthetics are inseparable. Since people will inevitably have similar or even the same life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ing nature,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peoples have many things in common in the aesthetics of metaphors, but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cultural and other factor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aesthetic differ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s, it adopts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metaphors, deeply digs into the aesthetic taste and taste behind them, and provides strategic support for the mutual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metaphors.

Keywords: metaphor; aesthetics; contrast; translation

杨萌(1994-); 女; 陕西商洛人; 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

  1. 引言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但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为中,我们日常思维和行动所依据的概念系统,其本质基本上是隐喻性的(Lakoff&Johnson,1980)。自亚里士多德以来,隐喻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使用隐喻可以生动地表达人们的话语含义,使听众容易理解说话者的意图,欣赏其中的美,并使交流更加愉快。中文和英文有很多精美的隐喻。它们在追求语言美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汉英隐喻的异同进行分析比较,挖掘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审美趣味,为两种隐喻之间的隐喻提供翻译策略.

隐喻的定义与分类

“隐喻”一词源自希腊语“ metapherein”。 “Meta”是指“跨过”,即“从一侧到另一侧”。 “pherein”是指“携带”,即“发送”的意思。 将两者合而为一意味着“继续”,即“从一边传递到另一边”,即用不同的语气表达同一种事物(Zhao,2014)。《韦伯斯特词典》指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常用一个词或短语来代替另一件事,并暗示两者之间存在相似性或类比”。《辞海》解释:隐喻是一种比喻,它也被称为“暗喻”。 主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暗示,而是与“是”或“也”有关。

束定芳(2000)曾论述到:从隐喻的变现形式、功能和效果、认知特点等角度,可以将隐喻分为“显性隐喻(明喻)和隐形隐喻”、“根隐喻和派生隐喻”、“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和创造性的隐喻”等几种不同的类别。

  1. 汉英隐喻在审美上的异同

2.1 相似之处

在英语和中国文化中,隐喻在思维方式和语言功能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两者都是“ A is B”或“ A is like B(A像B)”的模型,所有这些模型都依赖于已知的生活经验来完成。某些英语和汉语的隐喻具有相似的思维方式,因此它们的联系和暗示之美可以被不同的文化背景所理解和接受。 例如,罗伯特·伯恩斯(Robert Burns)将女孩比作玫瑰,这是他的诗《A Red Red Rose》中的旋律。这首诗中著名的诗句: “O my Luve’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uve’s like the melodie, that’s sweetly played in tune”. 花与少女,旋律与少女,以及两个奇妙事物之间的联系使人们感到轻松愉快。这样的联想当然具有“审美效应”。在这里,英汉隐喻在音高,媒介和隐喻意义上的相似性以及人们普遍接受的联系之美,使英语和汉语在欣赏这一杰作时都感受到了奇妙的审美感受。

2.2 差异性

东西方社会文化因素的差异将导致不同民族审美意识的必然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2.1 不同的载体和相似的隐喻含义 英汉文化差异和语言本身内在因素的影响,使人们产生了审美趣味上的差异, 使审美活动中的主体表现出对某些对象的偏爱。为了达到相同的美学效果,两种语言的隐喻选择了不同的载体。 例如,“狮子”通常在英语中用作权力和国家地位的象征。英国也被称为“英国狮子”,它表达了对一个繁荣国家的良好祝愿。在英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尊敬的狮子”和“雄伟的狮子”的用法。雪莱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曾在诗中呼吁人们“像噩梦中的狮子一样醒来”。诗人用“狮子”的形象来鼓励广大劳动者摆脱束缚,为敌人投上手臂。但是,在中国文化中,狮子和战士的双重形象似乎并不和谐。因此,用老虎代替狮子来比喻勇敢和力量。 “虎背熊腰”,“龙腾虎跃”等都反映了“老虎”和“威严”的联系美。

2.2.2 相似的载体和不同的隐喻含义

颜色作为一种表达性语言,可以传达一些人的感觉。例如,中文中通常用“红色”来描述积极,喜庆和吉祥的含义。新年期间,情侣在婚礼上或孩子们穿着的红色礼服或衣服代表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愿景。 “开门红”,“红光满面”,“红运”等都是赞美词,指的是好运和肤色。但是,英语中的红色表示暴力,流血和恐怖。在美国,“穿着红色衣服的妇女”通常用于指代肮脏,肮脏的东西,例如妓女和妓院。可以看出,当红色被用作隐喻的载体时,由英语和汉语引起的美学效果往往不相称。

  1. 汉英隐喻的审美翻译策略

成功的隐喻翻译实践包括两个方面:再现源语言的美学价值和在目标语言中满足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Zhao,2013)。汉英隐喻思维的共性为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传达隐喻之美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作者认为,在翻译过程中,中英文隐喻必须突出以下三种形式的美:

3.1 简洁之美

中文和英文都有很多固定的隐喻表达方式。它们简洁明了,易于记忆,交流和传播。正是这种简洁的美使得隐喻被频繁使用。在翻译过程中,在隐喻翻译实践中,保持源语言的简单性而不丢失其原始含义是翻译人员的首要任务。隐喻翻译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它们再现了隐喻的简洁之美。 例如,“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和“自吹自擂”等中国著名成语。它们简明扼要,但富有表现力,并借助每个人都知道的生活经验来阐明一个普遍接受的真理。在翻译中,源语言的含义已由中文四字符成语充分说明。

3.2 韵美

英语韵律之美归功于头韵。在英语隐喻表达中不乏指称。本文以典故为例,对英语隐喻中的韵美进行了欣赏。 例1:He was breathing fire and fury. (他无名火起。)

例2:I hate to burst your bubble, but Columbus did not discover Canada. (我真的不想打击你的自信,可是哥伦布的确没有发现加拿大。)

示例3:Fan the flames. (火上浇油。)

以上示例中带有修饰语的短语生动有趣。尽管相应的翻译是可以接受的,但它仍然失去了押韵的韵律美。这是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审美磨损。中文修辞没有任何典故,但汉语中有大量的四字结构,平行性和对立关系,在翻译中很好地补偿了典故的艺术效果。

3.3 诗意之美

诗意的语言是一种结合了音乐,听写和意境美的语言。它可以广泛地解释为幽默,生动和有意义的语言。它的功能是给人们以审美享受,并使他们印象深刻。隐喻的诗之美极大地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并使语言充满了诗意的魅力。 例1:The light music of whisky falling into glasses made an agreeable interlude. (注入酒杯的威士忌就像轻音乐变成宜人的插曲。)

例2: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人群中这些面对幽灵灵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在以上示例中,英语隐喻的表达方式与传统形式“ A is B”不一致,而是多种多样的。这表明隐喻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结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以及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单词的异常匹配。隐喻表达的自由使它变得丰富多彩而富有诗意。译者通过图像思维和灵感思维来处理隐喻所隐含的信息,同时揭示媒介和词性,或者将隐喻灵活地转换为明喻。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并不能消除源语言的美感,但可以成功地再现源语言的语言美感。

  1. 结论

隐喻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是我们生动而清晰地表达一些复杂观念和思想的工具。隐喻与人们的审美感受紧密相关。无论是修辞手段还是思维方式,其美学价值均不可忽视。中文和英文通过相似或不相似的经历在事物之间建立相似性和关联性。所创造的相似性促进了人类思维和语言系统的发展,并使语言世界变得如此多变和美妙。隐喻的独特魅力使翻译工作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解和欣赏隐喻的简洁美,韵美和诗美,有利于翻译者理解隐喻的内涵,传达源语言的美。

参考文献:

[1] Lakoff, G. & M. Johnson.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 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 赵晓, 刘祥清. 从翻译美学角度浅析隐喻翻译的审美再现[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3, 8, 121-122.

[4] 赵彦春. 认知语言学: 批判与应用[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