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 MRI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3

CT与 MRI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曾晋

邵阳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 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对CT与MRI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以CT与MRI检查,并根据诊断方式分为CT组、MRI组。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病理活检作为对比标准,在前列腺癌A期、B期的诊断中,MRI组的诊断符合率高于CT组,且误诊率和漏诊率均低于CT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列腺癌的C期、D期诊断中,MRI组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和误诊率并无明显的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当患者处在A期、B期中,通过MRI诊断技术,可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而当患者处于C期、D期中,则CT与MRI检查技术,均可获得较高的诊断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CT;MRI;前列腺癌;诊断;分期

前列腺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男性疾病,多发于55岁以上中老年男性。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遗传、种族、饮食习惯、性生活、代谢异常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该疾病[1]。尤其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已经成为威胁男性生命健康的重要恶性疾病之一。尤其是对于中晚期患者来说,临床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2-3]。因此,必须要加强疾病的早期诊断工作,提高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才能为后期的治疗提供精准的依据。为了进一步研究CT与MRI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特意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给以CT与MRI检查,患者年龄为51-73岁,平均年龄为(62.0±11.0)岁,病程为0.5-3.2年,平均病程为(1.85±1.35),前列腺体积为(44.7±20.8)ml,患者血清PSA值为(24.7±9.3)ng/ml,其中A期、B期患者38例,C期和D期患者32例。根据患者的断方式,将参与研究的患者分为CT组、MRI组。

1.2 方法

CT组实施CT检查诊断,具体方法为:扫描检查前2h,患者饮用800-1000ml温开水,使其胃肠道和膀胱得以充盈,之后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平扫。在进行平扫的时候,患者取仰卧位,使得双侧髋前上嵴和耻骨联合下缘处在同一条直线上,之后设置CT平扫参数(电压120kv、电流140mA,层厚为3-5mm,螺距为1.0、矩阵为2555×255),对患者进行平扫。平扫结束之后,以5mL/s的速度,对患者注射静脉注射80-90mL的造影剂碘海醇,并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的过程中,其扫描的范围与平扫范围保持一致。

MRI组实施MRI检查诊断,具体方法为:扫描检查前2h,患者饮用800-1000ml温开水,使其胃肠道和膀胱得以充盈,以便在检查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对比。之后检查患者身上是否携带金属,保证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无金属携带;接着让患者取仰卧位,进行MRI检查,并保证扫描的范围确定为耻骨联合下缘到双侧髂前上嵴连线水平;接着,以3mL/s的速度,对患者注射静脉注射35L的造影剂GD-DTPA,并进行再次增强扫描,且保证增强扫描的范围与平扫的范围保持一致。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利用改良 Whitmore-Jewetl 分期法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分期,A期:患者基本上未出现临床表现症状;B期:患者的前列腺癌局限在腺包膜中,可累及1、2个叶,患者肿瘤直径<1.5-2.0cm;C期:患者的肿瘤已经出现局部侵犯;D期:任何一种并边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或上述任何一种伴有远处转移的现象。

根据前列腺癌患者的四个分期,并观察患者的CT与MRI诊断结果,并将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7.0进行统计进行分析,以均数数土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期、B期前列腺患者CTMRI诊断结果对比

针对38例A期、B期患者,均给以CT、MRI诊断,并将诊断的结果与病理活检进行对比(如下表1所示),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显示:在前列腺癌A期、B期的诊断中,MRI组的诊断符合率高于CT组,且误诊率和漏诊率均低于CT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A期、B期前列腺患者CT、MRI诊断结果对比

组别

例数

诊断符合率

误诊率

漏诊率

CT组

38

17(44.74)

11(28.95)

10(26.32)

MRI组

38

32(84.21)

3(7.89)

3(7.89)

X2

33.213

14.624

11.481

P

0.000

0.000

0.001

2.2 C期、D期前列腺患者CTMRI诊断结果对比

针对32例C期、D期患者,均给以CT、MRI诊断,并将诊断的结果与病理活检进行对比(如下表2所示),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和误诊率,结果显示:在前列腺癌的C期、D期诊断中,MRI组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和误诊率并无明显的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C期、D期前列腺患者CT、MRI诊断结果对比

组别

例数

诊断符合率

误诊率

CT组

32

29(90.63)

3(9.38)

MRI组

32

30(93.75)

2(6.25)

X2

0.649

0.649

P

0.593

0.593

3 讨论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五大类,即:导管腺癌、腺鳞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在临床上,该疾病具有较高的病发率和死亡率,据相关数据统计,前列腺癌在西方国家,发病率、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临床上,该疾病在发病的早期一般并无特异征象,大部分的患者都是在体检、抽血的检查中而发现的。但此时,大多处于疾病的晚期,临床治疗效果相对较差[4-5]。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该疾病的临床早期诊断工作。

就目前而言,对前列腺癌患者早期临床诊断中,主要是采用B超、CT、MRI及活检等方法。在具体的临床诊断过程中,CT检查则在诊断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将患者的病灶征象显现出来,但是CT在诊断的过程中,显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用来显示进展期的肿瘤以及肿瘤周围所侵犯的情况。MRI对患者软体组织的分辨率相对较高,并且可以通过断层扫描的方法对患者不同的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是目前临床上最重要的分期诊断方法之一[6]。为了进一步研究CT与MRI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特意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前列腺癌A期、B期的诊断中,MRI诊断较为精准,其诊断率较高、误诊率和漏诊率较低;而在前列腺癌的C期、D期诊断中,两种诊断方法并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MRI诊断在前列腺癌的A期、B期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C期、D期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两种方法均无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具体的临床诊断中,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峰,周秀艳.CT与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9):261-261.

[2]彭云.前列腺癌的MRI检查与临床诊断价值评定[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3):10-11.

[3]许拥军.CT与MRI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4,(22):78-78,79.

[4]尚柳彤,王婷婷.CT与MRI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99-101.

[5]柳军晓.前列腺癌诊断中CT和MRI的临床应用[J].医药与保健,2014,(4):149-149.

[6]寇瑞东.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及CT、MRI分期准确度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2):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