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脾破裂如何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外伤性脾破裂如何治疗

唐自明

四川省资中县精神病医院 641200

外伤性脾破裂作为外科较重一类急诊,因机体脾脏血供应丰富,且质地较脆弱,一旦造成脾破裂,出血较为迅猛,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休克,严重情况下出现死亡。外伤性脾破裂治疗,需立足于患者脾脏破裂程度实际情况,选取最佳治疗方式。基于此,什么是外伤性脾破裂?外伤性脾破裂如何治疗?下面将详细介绍。

  1. 什么是外伤性脾破裂?

外伤性脾破裂主要指,当机体因外界力量出现损伤时,引发脾脏破裂称为脾破裂。对机体内脾脏而言,其作为血供丰富且脆弱器官,被与之相连包膜各个韧带固定于,机体左上腹后方,被下胸壁、腹壁和膈肌予以保护,但其易受外力作用引发破裂出血。一般脾破裂可分为真性破裂和假性破裂,假性破裂主要指虽然包膜下脾脏损伤,但整个包膜具有完整性,机体腹腔内无积血,称为假性破裂。而真性破裂指机体脾脏实质及包膜完全破裂,在腹腔内可见明显积血。

  1. 外伤性脾破裂如何治疗?

过去人们对脾脏器官未能建立正确认识及理解,使人们具有错误“脾脏并非生命必须器官”观念,因机体脾脏血供应充足,且组织较为脆弱,若一旦发生脾破裂,止血较为困难,切除脾成为治疗无奈之举。但是,根据现代脾脏相关研究表明,其具备多种功能,使外科医生治疗脾破裂时,逐渐建立“保脾”理念,并制定一系列治疗原则。

2.1保守治疗

对包膜下或浅层脾破裂患者而言,如出血较少,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且无合并伤,可采用实时观测实施保守治疗。但其治疗需具备如下条件:首先患者年龄不超过50岁,同时在患者机体腹腔内,并未出现其它脏器合并损伤;其次,除病理性脾破裂意外,凝血功能并无异常,患者学动力学处于稳定状态,输血量不能超过400-800ml;最后,通过动态实时监测,其血肿不扩大,积血物增加,同时具备转手术条件。在其上述条件中,血流动力稳定为核心内容,直接决定是否采用保守治疗重要参考。当前,随着医学经验不断累积,发现部分AASTII级脾损伤也可采用保守治疗,将患者年龄可调至55岁。但对于外伤脾破裂而言,若采取保守治疗需将各方面因素予以考量,特别在部分中小型医院内,因并未配备监测先进设备及抢救措施有待完善。对抢救患者生命而言,脾外伤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效果更佳,风险系数较低。保守治疗主要涵盖内容包含:确保患者绝对卧床、禁食、水,肠胃减压、输血补液,适当给予止血药与抗生素,患者治疗2-3周后方可下床进行轻微活动,恢复后3个月内避免进行体力活动。

2.2保脾手术

目前临床上保脾方式较多,医生需根据患者脾外伤实际情况,结合医生医疗水平,选取最佳保脾治疗方式。最大限度保留不低于正常人1/3脾脏体积及优良血运,才能切实维持脾脏正常运行,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技术:

2.2.1局部物理或生物胶止血技术

若判定患者脾外伤为I级时,可在开腹后使用吸收性明胶海绵,将其破裂处予以填塞,实现止血目标,也可通过生物胶、微波、脾破裂捆扎、网罩等实现止血目标,若选取合适处理措施,可有效治疗患者脾外伤。

2.2.2缝合修补术

缝合修补术,主要针对裂口小、未伤及大血管I、II级脾破裂患者。其主要因机体脾破裂后多以横行,与脾脏内大血管方向统一,没有损伤叶间血管主干,而是小梁血管出现破损。因此,采用生物胶止血技术无效果,且血流动力学没有发生改变患者,需采用缝合修补技术达到止血目标最为合适。但选取该手术方式,需对患者出血状况予以重视,检查是否存在合并外伤,结合自身医院医疗条件而定,若患者病情危重,医院缝合止血效果不佳,无有力手术技术做以支撑,极易使失血过多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

2.2.3脾动脉结扎或术中栓塞术

采用脾动脉结扎,可有效将脾动脉压力下降50-60mmHg,使脾脏体积变小,为缝合顺利实施提供便利,以此达到止血目标。脾动脉结扎后,不会引发脾脏出现梗死现象,主要因其血运可被周围韧带血管予以代替,但也有部分研究表明脾动脉结扎后,使血流中肺炎球菌难以清除,患者仍处于被感染环境中。而术中动脉栓塞,其范围难以把控,且极易引发异位栓塞与脾梗死,提升患者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系数,在当前临床中应用较少。而在X线透视下,通过股动脉刺置管脾动脉栓手术,又被称为内科性脾切除手术,其所属保守治疗范围,在近年来虽获取一定发展,但患者出现感染、出血率仍较高。

2.2.4部分切脾手术

部分切脾手术,主要适用于II级别、部分III级脾破裂患者中,特别在脾脏某一部分破裂严重,难以被保留情况下,采取部分切脾手术为宜。术者在开腹后,按照脾段分布实际情况,将脾脏破损部分游离血管予以结扎,与正常组织形成明显分界线,并采用大号针实施缝合,之后采用电刀、激光器等装置将失去活度脾脏予以切除,同时立即采取止血措施,最后在其切面上覆盖相应的网膜组织。该方式操作简单、可有效止血,治疗成效较佳,具备一定推广价值。

2.2.5腹腔镜保脾手术

腹腔镜可将患者病情诊断予以明确,同时可判定脾破裂损伤程度。临床一般二氧化碳持续气腹,将压力持续在12-14mmHg,将患者机体内脾损伤程度及其他脏器损伤程度予以查看,之后将脾脏周围积血吸尽,脾脏予以显露。腹腔镜保脾手术主要针对于年龄轻、血流动力学稳定、相关检查判定脾损伤较轻等患者。需特别注意损伤严重,且出血量较大IV级以上脾破裂患者,禁止采用腹腔镜保脾手术,其成功率较低。

2.2.6自体脾脏组织移植

脾破裂患者中,并非采用保脾手术就能获取成功,部分脾外伤需进行脾切除才能将出血予以控制,挽救患者生命。对不能存留全脾、脾粉碎、脾门撕裂伤、III级、IV级别等,均可采用自体脾移植,使脾功能得以恢复。脾组织移植内容包含网膜囊内、脾床内、腹膜皱褶内、腹直肌等多种类型,其中在临床以网膜囊内移植多见,虽然脾组织移植能一定程度发挥免疫功能,但其与正常机体脾脏仍存在差距,所以对脾外伤破裂确保挽救生命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脾脏,实施脾切除为无奈之举。

  1. 全脾切除术

全脾切除手术与保脾手术相较,操作较为简单,且具有安全性,其主要针对IV型以上老年患者,同时病情危重,实施保脾手术未能有效止血,需立即采取手术。此外,手术者对保脾手术没有十足成功把握,方可考虑采取全脾切除术。在手术之前,患者若没有休克现象,无需采取大量输血操作,但考量血压升高过多,会使血凝块脱落,再次引发大出血,应做好输血准备;若在手术前,患者已处于休克状态,需立即实施手术,且应给予患者输血,改善血液循环,待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方可进行手术。术者进行手术时,在切除脾脏并止血后,需对其他脏器检查是否存在损伤,若无损伤将患者腹内积血进行收集过滤,作为患者自身输血之用。

综上所述,外伤性脾破裂可发生于腹部闭合性损伤,也可发生于腹部开放性损伤,若在生活中一旦发生外伤性脾破裂,需立即前往医院进行诊断及治疗,医生需根据患者脾破裂程度,结合医院医疗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在挽救患者生命同时,尽可能为患者保留脾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