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患者经手法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耳石症患者经手法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的临床观察

白羽

昆明市延安医院 云南昆明 650051

摘要:目的 以耳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经手法复位成功后头晕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方法 设定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为时间段,选择此期间经手法复位成功后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5岁作为年龄节点将其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两组,55岁及以上患者归入老年组,共36例;18~55岁患者归入中青年组,共42例,对比两组患者经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结果 经观察,中青年组患者中出现残余头晕症状的患者共11例,发生率为26.19%,头晕持续时间为(7.5±2.1)d;而老年组患者中,残余头晕患者共17例,发生率高达47.22%,头晕持续时间为(13.1±2.3)d。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经手法复位成功后老年组的耳石症患者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同时,持续时间与中青年组相比也较长。

关键词:耳石症;手法复位;残余头晕

耳石症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简称,属于周围性眩晕疾病中的常见病,发作时间大多在1min内。针对耳石症进行手法复位方式有多种,如Epley复位法、Barbecue翻滚复位法等。然而,经过复位后一些不属于特异性主观症状也会由此出现,且具有不间断性特点,突出表现为头昏、走路不稳,这些都被称为眩晕后的残余症状。现阶段围绕此方面开展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而本次研究主要选择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共78例耳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残余头晕发生率和头晕持续时间着手进行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时间段选在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选取78例耳石症患者(后半规管耳石症)作为研究对象,且均经Epley管石复位法复位成功。为了保证研究更好地进行,将患者以55岁节点进行了划分,处于55岁及以上患者被归入老年组中,18~55岁患者则被归入中青年组中。排除因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脑疾病及颈椎病等引起头晕和眩晕的患者。

1.2诊断依据

对入选患者进行诊断时主要以临床表现和Dix-Hallpike诱发实验阳性为依据进行明确诊断。

1.2.1临床表现

第一,以往生活中发生过因头位改变而引发的眩晕情况,潜伏期一般在4d作用,发作持续时间在1min以内;第二,眩晕发作时旋转感明显,无论是闭目还是视物都有此感觉;第三,头部回位后会再次产生眩晕感;第四,起卧或弯腰是引发眩晕的常见体位;第五,头位变化频繁时眩晕和眼震症状有所缓解,但是疲劳感会随之提升;第六,因眩晕会引发恶心、呕吐等,极少伴有耳鸣和耳聋等症状。

1.2.2检查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Dix-Hallpike诱发实验,而这一实验的开展需要基于常规检查开展基础上,例如心电图检查、头颈部CT或MRI、心脏及颅内血管彩超、前庭功能检查等,借助检查结果排除患有心脏病、颅脑疾病、颈椎病等患者。

1.3治疗方法及复位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针对所选患者均行Epley手法复位法进行复位;其次,经手法复位治疗后需进行20min左右的休息,在此期间要嘱患者避免进行登高、跑步等剧烈运动,尽量避免头部运动等。同时,在治疗后的3d天内,要嘱患者白天始终保持头部处于垂直状态,夜晚取半卧位休息(头部抬高45°);最后,让患者保持健侧卧位共7天,在此期间要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熬夜、劳累及辛辣、刺激等食物的摄入。

1.4随访

自手法复位成功后的第3天,患者要进行复诊,同时对其开展为期90天的随访,观察90天后患者复位后头晕症状发生情况及头晕症状的持续时间。

2.结果

通过观察和对比可知,老年组36例患者中,共有17例患者出现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为47.22%,头晕持续 时间为(13.1±2.3)d;反观中青年组42例患者中,共有11例患者出现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为26.19%,头晕持续时间为(7.5±2.1)d。具体数据见表1。由此可知,老年组患者耳石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症状者无论是发生率还是持续时间较中青年组都显著升高(延长)(P<0.05)

表1 两组患者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n)

出现残余头晕症状

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

老年组

36

17

47.22

中青年组

42

11

26.19

表2 两组患者残余头晕症状持续时间对比

组别

例数(n)

头晕持续时间(d)

老年组

36

13.1±2.3

中青年组

42

7.5±2.1

t

-

3.641

P

-

0.015

3.讨论

耳石症是内耳机械性疾病的一种,具有自限性特征。根据现有研究可知,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截止到目前,共有下述两种假说:一是基于Epley的半规管耳石症学说,二是壶腹嵴帽耳石症。这里提到的耳石并不是我们常说的石头,其主要是存在于内耳半规管内的微小颗粒,其脱落后影响了淋巴液的正常流动,因此导致患者机体产生头晕症状。现阶段,针对耳石症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复位法应用最为广泛,且疗效确切。但经过临床研究认为,许多耳石症患者行复位治疗后,虽然其因体位变化引发的眩晕症状消失,但是头晕症状会持续一段时间,患者在向医生介绍自身症状时均用醉酒感来描述。究其原因,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半规管中依然有少量耳石存在,虽然不会引发眼震等典型临床表现,但会导致头晕症状出现;其次,耳石症患者眩晕感是由于椭圆囊斑上脱落的耳石进入半规管所致,在手法复位过程中,耳石可重新回到椭圆囊并被其吸收,从而致眩晕感减轻或消失,然而,由于椭圆囊耳石膜结构在之前已经发生变化且功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头晕等症状不能及时消失;最后,平衡系统打破后在恢复状态下需要由中枢调控发挥作用,而这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可能导致短期的头晕症状存在。

总结现有研究得知,此种头晕的出现概率以及持续时长与患者年龄有直接关系。在此次研究中,老年组患者出现残余头晕症状的有17例,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为47.22%,持续时间为(13.1±2.3)d;中青年组患者出现残余头晕症状的有11例,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为26.19%,持续时间为(7.5±2.1)d,这与现有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分别是:①因为年龄差异较大,所以老年患者与年轻患者相比内耳微循环较差,内淋巴在吸收耳石时也有一定难度,并且由于椭圆囊作用恢复速度较慢,所以跟年轻患者相比头晕持续时间较长一些;②老年人平衡体系遭到破坏之后,恢复能力、中枢代偿能力都不如年轻人强,所以老年组发生头晕的概率比中青年组高,持续时间也比中青年组长;③年轻人出现耳石症的主要原因是耳部疾病、头颅外伤或头部加速运动,且耳石大多数都是一次脱落,恢复正常位置后通常是不会重复脱落的。但是老年人内耳结构、功能都有所退化,即便是恢复正常位置,也无法避免少量耳石脱落的情况。④在重复眩晕刺激下,老年人极易产生对眩晕的恐惧心理,精神紧张,这也是耳石症患者复位成功后老年人相较于中青年人残余头晕发生率高和持续时间长的重要因素,所以开展关于老年耳石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必要时联合药物治疗也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马爱金.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9):50-52.

[2]张稳,马亮.耳石症患者后管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症状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21(06):67-68.

[3]易虹.Epley复位法治疗耳石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04):487-488.

[4]王逍,李锐.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30例耳石症患者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04):493-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