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县主要气象灾害分析及对农作物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同德县主要气象灾害分析及对农作物的影响

马文元

青海省同德县气象局 邮编: 813200

摘要:我国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国,在社会生产中农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多发、频发的气象灾害始终是阻碍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诱因,其在出现的过程中不仅导致农作物减产,还会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因此,农业气象灾害已逐渐引起了相关部门和人们的高度关注。基于此,本文结合同德县气象灾害特点,分析了其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并给出了几点气象灾害防御对策,以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确保优质高产农作物的形成。

关键词:气象灾害 农作物 影响 同德县

引言

农业生产是在自然气候环境下产生的社会与自然生产过程,农业生产过程中受自然天气气候的影响较大。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生产过程中,因天气异常或天气变化导致农作物减产等的行为,称之为农业气象灾害。一直以来,农村地区是防御气象灾害的薄弱地区,农业是受天气影响的脆弱行业,农民则是最需要提供气象服务的弱势群体。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农作物病虫害等农业气象灾害的出现给同德县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造成了极大损失。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更需要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和气象服务工作,同时根据不同气象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御,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实现防灾减灾的目标,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高气象工作的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同德县主要气象灾害及对农作物的影响

1.1大风

大风是指瞬间风力达8级以上或瞬间风速≥17m/s 的天气,风灾是危害同德县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大风天气在每年的春季和冬季出现频率最高,尤其是以2~4月最为盛行。1961~2011年间同德县共出现大风日数为1887d,平均每年出现37d。大风天气出现的过程中会将土壤剥蚀,肥力下降,吹走种子,掩埋幼苗,毁坏农田,流动沙丘向前移动,加剧草场沙化,植被退化,牲畜死亡等。

1.2干旱

干旱是对同德县农业生产造成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主要以春季干旱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夏季干旱。根据统计资料显示,1961~2011年间,同德县共出现干旱17次,平均每年出现0.33次,相当于每3a出现一次。其中春季干旱(3~5月)占总干旱次数的76%,在出现时会延缓农作物发芽和出苗时间,造成幼苗萎蔫,出苗率下降,甚至是种子不能正常出苗或者是幼苗枯死,降低了作物产量和品质;夏季干旱(6~8月)占总干旱次数的17%,此时恰好是同德县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会对农作物正常的开花、授粉、抽穗等产生影响;春夏连旱(3~8月)则占7%左右。

1.3暴雨洪涝

暴雨洪涝是同德县主要的气象灾害。年内降水主要在夏季较为集中,将近是全年降水的80%左右,再加上境内地形条件极为复杂、植被覆盖度低、土壤质地差等的影响,使得7~8月很容易出现山洪灾害。暴雨是指24h的降水量超过25mm,1961~2011年同德县共出现暴雨45次,死亡人数共有2人。洪水灾害出现的时间段在5~9月份,其中以7月和8月出现频率最高,6月和9月出现频率最低。因同德县夜间出现降雨的情况较多,将近是全年总降水量的57%~65%,再加上山高沟深,较为严重的洪灾主要集中在傍晚或者夜间。另外,20世纪60年代同德县出现暴雨洪涝的次数最少,从70年代往后则逐年代增加,进入到21世纪大道最大,暴雨洪涝次数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洪涝灾害的出现很容易将农田冲毁或者是破坏庄稼、农牧业生产和农业基础设施;增加了水土流失的可能,加剧了土壤盐渍化程度,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破坏极其严重。

1.4低温霜冻

低温霜冻在同德县普遍存在,每年都会出现。该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是春霜结束时间过晚,秋霜来临提前。对于同德县来说,全年的无霜期仅有一个半月,也就是从6月下旬到8月上旬的这段时间。1961~2011年同德县低温霜冻共出现6次。其中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逐渐上升,80年代的低温霜冻次数最大,从90年代往后,低温霜冻出现频率开始减少。低温霜冻灾害出现的过程中,同德县大田作物基本完成收获;而晚霜冻出现的时间则是冬小麦分蘖到拔节期、油菜、蔬菜等的幼苗期,农作物受其的影响相对较大。

1.5雪灾

同德县南部是雪灾的易发区,若是冬春季节,草场上的积雪厚度超过7cm,牲畜就会吃不上草,之后则会接连冻饿而死;若是降雪天气出现在秋末冬初这段时间内,积雪很容易堆积在农作物表面,影响农作物产量。

2、同德县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2.1增强灾害防范意识

对于气象人员来说,应不断增强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将气象灾害来临时的应急预案工作做好,尽快落实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工作,以期确保当地农业生产顺利推进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同德县气象部门可以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对各个岗位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工,不断拓宽气象监测的覆盖范围,并加大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建设,以对特色农业、经济型农业、地质灾害频发区域的动态跟踪及监测。除此之外,应实现灾害预警和气象卫星、雷达等气象设备的同步升级,为了确保社会大众全面认识到气象灾害造成的危害,可在全县内建设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动体系,进而实现自救、互救。

2.2监测预警能力

为了增强气象预报的时效性水平,气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主要气象灾害发生特点,提出针对性强的应对办法。工作人员应做好气象灾害的记录、整理和数据分析工作,不断补充之前工作的不足之处,以期为日后气象预报、风险分析和动态气候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技术部门则要综合和分析本地气象灾害出现规律,根据最终的结果提前在种植区周边喷洒化学药剂,增强自身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对于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基地,则应构建起稳产增产、防灾抗灾的技术体系,不断提升农作物自身的抗灾能力。气象部门还要加强与当地电视台、通信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并构建相关的联动机制,第一时间发布和传布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确保相关部门及时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将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2.3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对于同德县气象部门来说,应尽快在本地区构建起一支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高水平气象信息服务队伍,将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高效利用气候资源、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保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同德县气象部门还要对气象灾害出现后的技术对策尽快完善,一旦出现农业气象灾害,做好灾后技术性对策的启动工作,确保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在可控范围内。如,灾害性天气出现后,需保证有充足的资金,且及时到位,动员社会大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工作,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及时控制灾情。

结论:

综上所述,气象灾害在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无法避免,人类也无法全方位对其进行精确预测和预报,更不能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因此,在与气象灾害斗争的过程中,气象部门应将气象为农服务的职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农业生产特性进行全面把握,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乜国妍,祁彩虹.青海省海南州气象灾害统计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16,6(6):23-25

[2]刘磊,李艳荣.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J].中国农业信息,2011(12):27-29.

[3]白玉洁,段海花,侯学源.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安徽农业科学,2011(16):9931-9935

作者简介:马文元(1977-),男,回族,青海贵德人,本科(工学学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应用气象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