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笔记方法”的弊端与对策—— 对照数学笔记的弊端教研有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5
/ 1

谈“数学笔记方法”的弊端与对策—— 对照数学笔记的弊端教研有感

韩瑞云

平度市南村镇南村中学 山东省平度市 266736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确,上课时把教师讲的概念、定义、公式、公理、定理和解题技巧记下来,把听过或看过的重要信息清晰地保存下来,有利于保持长久的记忆,减轻复习的负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不能不说是巩固知识的很好的做法。但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只知道做数学笔记的好处,没有好的记笔记的方法,片面地为记笔记而记笔记,因而上课时总忙于记笔记,没有处理好听、看、记和思的关系,顾此失彼,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这里,我就同学们在数学笔记中存在的几种弊端进行分析,以帮助大家提高记数学笔记的效率,提高数学笔记的质量。      弊端之一:数学笔记成了教学实录      已是新课改的年代,教师和学生地位及职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但有的同学仍然沉浸在旧的教学模式中,习惯于“教师讲解――自己记忆――复习背诵――考试模仿”的框架,一节课下来,他们的笔记往往记了几页纸,可以说是教材和教师板书的“映射”,成了教学实录。这些同学过分依赖笔记,忽视老师的讲解,记下前一句担心记不下后一句,忽视思考,以为老师讲的没有听懂不要紧,只要课后认真看笔记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忽视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或表情动作,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肤浅,增加了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长期这样的做法易形成恶性循环。 我认为变“教学实录”为真正的数学笔记,可以如下做法: 一般来讲,一堂难度适宜的新授课,往往在老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和老师做游戏般的学习中把听到了老师的妙句记下来,把探索到的理性知识记下来,把悟出来的经验记下来。这种课型的笔记,应尽量记到书上最恰当的位置上(例如:承前,蒙后,中间或图片旁),比直接记在笔记本上省时省力,简明扼要,缺点是以后翻书太繁琐,不过,我们找时间把厚书写薄(即,有的放矢的选取重点、易忘、易混的知识写到笔记本上)。 偶尔遇到很难的数学综合课,自己探索往往遇到重重困难,自己或整个学习小组都悟不出正确答案,或不敢肯定自己的推断,就要做到上课以听讲和思考为主,并简明扼要地把教师讲的思路记下来,课本上叙述详细的地方可以不记或略记(尽量在书上记,以节约时间)。同时,要记下自己的疑问或闪光的思想。如老师讲概念或公式时,书上一定有概念或公式,或有让你总结概念公式的框框条条,不必要机械地抄概念公式。应主要记知识的发生背景、实例、分析思路、关键的推理步骤、重要结论和注意事项等。 对复习讲评课,记笔记时,不要把笔记本记满,要留有余地,以便课后反思、整理。这种课型的重点要记解题策略(如审题方法、思路分析、最优解法等)以及典型错误与原因剖析,总结思维过程,揭示解题规律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又有利于课后有针对性的复习,挤出了思考时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弊端之二:数学笔记本成了习题大全    除了新授课时记的笔记以掌握经验方法为主外,其他课型中记的笔记就可能钻进了“题胡同”,或说扎进了题的“牛角尖”。 也就是说,这类的笔记,可以称之为同学们的习题大全了。他们往往搜集一些名之为“好题”的难题编成了新的习题库,自己似乎成了新习题库的第一作者了。对于解题技巧、一题多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思想方法的提炼及解题策略的整理,自己的钻研体验等札记一言不提,笔记本成了习题集。 面对“习题大全”我的建议是: 做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甚至是提高数学技能的很有效的途径,多积累一些习题的确是必要的,但不能不加思索地机械地照抄照搬习题。若一味做题抄录,不认真领悟其中蕴含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何异于练习书法呢?经验告诉我们,少量典型习题及其解法确实要记在笔记本上或书上相关的地方,但不能就题论题,而是要把重点放在习题价值的挖掘上,即注意写好解题评注。这就好比安装在高速公路两旁的路标,它们会提醒你何时减速,何时急转弯,何时遇到岔路口等。一方面,记在书上的言语像电脑上的超级链接,起着标签,标注,提示符等省时省力的作用。另一方面,习题笔记应做到:易错之处或重要的解题思想,要用简短精炼的词语作为评注,用明确的标识指出参阅的作品及作者,把闪光的智慧用笔头记下来。长期这样做对积累经验,提升数学素养大有裨益。如果隔一段时间后,再把它们拿出来推敲一番,往往会温故知新。总之,笔记应成为自己研究数学的心得,指引学习前进方向的路标。成为自己有见解和主张的收藏夹 。 弊端之三:笔记本成了过期“报刊”、“废本”  有些同学的笔记本好比过期“报刊”或“废本”,时间一长就弃于一旁,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在可惜。调查显示,许多学生的各类笔记堆积如山,当然数学笔记就成为书山中的高耸的磐石了。他们只知道日积月累,但没有精品的数学笔记,或数学笔记中没画出精彩的内容,或鱼龙混珠地记在别的学科的笔记本上,或随手记在零散的活页纸上。可见,他们只是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当查找某项记录时竟不知向哪里去查。后来,这些笔记本遭受了普通练习本的厄运,被弃于“回收站”,这些人的做法就像大熊掰被玉米,掰一瓣,丢一瓣,到头来不是收获一空,就是收效甚微。 针对“过期”,我的“师生调研”,可以使人茅塞顿开: 我们一直认为,许多中考或高考优胜者的经验之一就是使自己的笔记成为个人的“学习档案”和最重要的复习资料。我曾呼吁毕业生进行“母校探望、留言”活动,我和爱徒们都觉得好的笔记是课本知识的扩展或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是知识经验的结晶。合理利用笔记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突出重点。如果是精品的数学笔记,就要重点保存;如果数学笔记零碎散滥,就一定要摘录下重要的内容,整理到一个好的本子上(抄录或剪切到数学笔记本上),这就要经常对笔记进行阶段性整理和补充,如:可以分类建立“错题集”,整理每次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并作剖析;还可以将笔记整理为“妙题巧解”、“一题多解”,“我的见解”,“方法点评”、“易错题”等类别。只要这样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不断搜索汇集,真正发挥数学笔记的优势,起到速记重点内容的作用;就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就能克服“盲点”,走出“弊端”。这样,到了紧张的综合复习阶段,就会显得轻松、有序,用充分的精力和时间,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信息化、条理化。数学笔记就会摘掉“过期‘报刊’、‘废本’”的帽子,真正成为觅取知识的“聚宝盆”。 在日常教学中,我常说“我得意于数学笔记,又困于数学笔记”,在调研学生的数学笔记时,我发现学生与我有惊人的“同感”。由此,激起了我进一步调研学生数学笔记的信心,便回忆了我对数学笔记的经验教训,汇集了“母校探望、留言”活动中的优秀毕业生在数学笔记方面的做法,顿时觉得心潮起伏。我剖析弊端,凝思对策,欣然命笔,撰写此文,并将我浅陋的见解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