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线上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5
/ 1

浅谈线上教学

刘建宁

陕西省 宝鸡高新第二小学 721013

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我和全国各地其他许多老师一样,只得在这个漫长的假期里展开线上教学,一方面是为了不耽搁孩子的学习,而另外一方面也是出于我作为教师的一份良知。

虽说如此,但我的线上教学之路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如我在我们班的线上家长会上说得那样,作为教师,我的教学行为要受到许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因此,我的线上教学之路也就经历了“制作和新冠肺炎情况有关的统计表实践活动——上学期重难点运算律的巩固练习——学生观看微课视频、自主学习——学生微课预学与教师线上答疑相结合”几个阶段。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学校领导层在给我们教学内容选择方面的指导意见还是非常有远见的。

当然话说回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需要在学校大决策的引领下去找寻更加适合我们的实施细则。就以第四阶段“学生微课预学与教师线上答疑相结合”而言,是重新回到本册教材第一课从零开始还是开辟出新的战场创造一个新局面就非常重要,要知道当时学校也并没有明确正式开学后我们是否还会“零起点教学”,如果还是零起点教学的话,我们岂不是要将第一单元的内容学习三次?这样做的效果又会怎样?与其如此,还不如干点更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很少发表意见的我在我们备课组线上开会商讨下一步的教学方案时,我发表了我的意见,阐述了我的理由:“一方面这部分内容比较好玩,也属于本册教材中比较简单的一部分内容,学生会比较喜欢;另一方面,这一部分内容注重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要写的东西不是很多,孩子可以在学中玩、玩中学,可以提高孩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大家也都赞同我的想法。其实在这一块,对于这一部分学习内容的选择,我还有一条比较现实的原因没有说出来,那就是我也做了两手准备——这一部分内容正式开学后能不重新讲授就不重新讲授,毕竟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一学期的教学重难点是认识方程、小数乘法、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等内容。而这两周要学习的观察物体这一部分更多地则要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想象等活动去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没有谁能直接帮助孩子,孩子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只需要在孩子跌倒的时候适当扶一下,帮助他调整一下路线就可以了。

接下来再说一说线上教学时间。对于这一点,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和学校的要求都很明确,一节线上教学课不超过35分钟,而且课间休息15分钟,我感觉这些要求都是十分合理的。那么,对于这一点我又能有什么高见呢?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我们线上教学还要考虑我们的授课对象的时间,因为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和家长都待在家里,我们随时可以给孩子们在线教学。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家长都已经复工复产,没有家长的监管,孩子的自觉性真得能那么强吗?要知道我们的授课对象可是一节课注意力只能集中15到20分钟的小学生呢?其实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还是我们的上课时间是否能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就拿我们班来说吧,班主任李老师和我都曾经做过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班上有一半多的孩子使用手机在线上课。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不得不调整我们的上课时间,因为家长白天要上班,如果把手机给孩子,他们也不放心,所以我们决定将在线答疑和辅导时间放在晚上,而且时间尽量控制在30分钟以内,这样做无疑也就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最后,是线上教学的方式。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选择怎样的在线教学平台其实也非常重要。我在线上教学实践中,用到的平台主要是 QQ、钉钉和微信。对于这些平台的选择,我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摸索中不断改进。我曾经参与过我们班英语老师通过QQ视频会议给孩子们上课,其间孩子们可以自由开启耳麦发言,在线教学的互动性比较好,但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参与者没有关闭耳麦,导致课堂杂音比较大。我在给班上一位孩子单独辅导一道题目时,采用了微信视频通话的方式。在通话中,我让孩子一边操作一边和我视频,我则根据他的操作给予针对性地指导,因为有方法指导还有实际操练,孩子很快也把他的困惑给解决了。但是,在对全班孩子的线上辅导,我更多地还是选择了钉钉平台的群直播。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最主要的还是源于我用问卷星调查的结果统计,因为班上有90%以上的家长同意采用钉钉群直播上课。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钉钉群直播音质比较清楚,画面比较清晰,功能比较强大吧!当然,在实际上课中,我也发现它的一些不足,比如“连麦”,从我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钉钉直播似乎只允许观看人“申请连麦”,而不支持主播随机选人连麦,这样其实并不利于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后来平台升级时已经改进了)。这种情况,对于那些主要需要教师讲授的内容自然没有多大影响,但是对于主要需要学生活动的内容,其局限性自然也是非常大的。

总之,线上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的便捷性、重复性(支持回放)无疑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所无法企及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线上教学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线下教学,毕竟“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与别人的交往和互动以及潜移默化的感染。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既不能无端贬低线上教学的优势,但同时也不能一味地放大线上教学的功能,理性地看待线上教学恐怕才应该是我们教师看待一切事物一以贯之的态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