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5
/ 2

少先队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改革

陈晓萍

浙江省义乌市后宅小学 32200

[摘要]少先队志愿服务是少先队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鼓励少先队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各界的重视。为了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该校历时三年,少先队志愿服务从点到面的铺开,笔者从志愿服务理念的推广、实践育人功能的体现以及志愿者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旨在让少先队员们在志愿服务中积极奉献,快乐成长!

关键词:理念推广 实践育人 评价体系

习总书记对少先队员们提出了“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的要求,鼓励少先队员们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受到各方的关注。依托志愿汇的平台,结合义乌市公益之家、城市有爱等平台,积极引导少先队员参与社会实践,用行动来证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理念的推广——润物无声

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群团组织,是党的群团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预备队,其工作主线为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志愿服务是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少先队实践教育与志愿者的服务结合在一起,可以为少先队员提供一个更为广阔、更为接地气的实践成长空间。

笔者在学校成立学校家长志愿者队之初,邀请义乌市家长护学岗公益协会创始人来校传经送宝,在交流沟通之时,就打算成立一支以少先队员为主的志愿者服务队,实现大手小手齐抓并进。近半年的时间,家长志愿者队运作渐渐明朗起来,服务队也慢慢走上了工作轨道,运作正常有序,能积极配合学校及时进行调整。在日常的一些活动中,家长志愿者会带上自己的子女一同去参加,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在不知不觉当中,家长的言传身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校园内涌现出一批批热心公益的孩子。应家长的要求,也基于完善学校少先队自主管理体系,通过层层筛选,全方位考虑,依托学校文化,最终组建了命名为“和美”小志愿者团队。

二、实践育人——搭建平台

在实现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总任务的背景下,聚焦少先队组织的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的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少先队实践活动的组织教育与实践教育功能和作用,必须以形式多样且有效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为少先队员提供了政治启蒙、道德养成和组织意识教育的重要机会。

(一)校内场地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笔者依据学校大队部的“三+X”的自主管理体系:X就是之前纳入自主管理体系的“和美”小志愿者团队。团队中的小志愿者来自不同的班级,在上学期间,分布在校园内,实施动态监测,与检查组无缝衔接,发现其他队员的不文明行为,及时劝阻或是督促。实行一个月,校园内追逐打闹、乱扔垃圾、水龙头未关等情况有所改善,看来,同伴之间的影响比单纯的说教要有用的多。队员们在日益相处的过程中,行为受到熏陶,举止也文明起来了。

(二)校外基地

1.礼让斑马线

义乌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我校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开展“礼让斑马线”的主题活动。或许也是凑巧,城北路半侧封道施工,上下学高峰期堵车情况非常严重。大队部打出紧急招募令:招募3-6年级的小志愿者,参与礼让斑马线活动。招募令已发出,小志愿者们踊跃报名,考虑到六年级的马上就要毕业考了,六年级的志愿者全部参加。然后把六年级的志愿者分成五组,一天一组,确定各组的队长,由队长在招募到的小志愿者中进行组队,并给队员进行分工:哪些队员负责引导队员走斑马线?哪些队员负责举牌点赞?哪些队员负责队礼致谢?明确的分工之后,带领小志愿者到城北路上站位。因为分工明确,第二天小志愿者们有模有样的指挥交通,校园周围的交通秩序有了明显的改善。本次活动得到少先队总辅导的表扬,小志愿者们的干劲更加十足,校长还和他们合影留念。小志愿者们的行动,不仅为义乌市文明创建的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还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不可谓一举两得。

2.架起关爱桥

有一所特殊的学校——义乌市残联育智学校。里面的孩子很简单,却也很特殊。曾组织队员去慰问,队员们不知所措,茫然无助,和这群特殊的小伙伴玩不到一起,胆小的队员甚至避之不及。当时在场的笔者发现这个问题,默默的记在心里。

又到一年的六一儿童节,一个想法蹦入脑海:“和美”小志愿者队!可以!一个新的尝试,召集“和美”小志愿者队的成员,召开紧急会议。和小志愿者们面对面沟通,告知实际的情况,小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要去,还积极的分头去准备改表演的节目,该送的礼物。那颗心却一直浮在半空中,队员们还没有实际接触,会不会现在一头热呢?

六一节当天,小志愿者带上道具,带上礼物出发了。和这群特殊的朋友到一起后,他们很快一人一个结对起来,席地并肩坐在塑胶跑道上,观看小志愿者们带去的节目。那一刻,那是一幅完美的和谐的,公益红与领巾红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从那之后,他们成为了朋友,一学期总有那么几次能在一起学习,一起运动,一起玩耍……

3.跟着协会走

很多的队员也参加了校外的一些公益协会,定期开展一些活动。例如“德胜岩的亲子公益行”,慰问“玻璃娃娃”,“爱心公益助学”……

(三)活动序列

单靠一次两次的志愿者活动,给队员们的感觉就是在应付或是做秀,并不能在内心深处获得赞同感。依托学校整体规划,成立班级志愿小队,根据学校每月的不同主题,一个班或是多个班联合行动,完成志愿活动任务。

四月,有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全校各中队围绕“传承”主题开始各中队的活动项目申报。围绕“传承”,各中队各展其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演绎“传承”。1.精神传承:了解先烈的故事,观看爱国的影片,网上缅怀先烈,学做先烈,服务他人。2.文化传承:清明粿是四月特有的美食,队员们从采摘原料开始,和家长一同制作清明粿,并分为给村里的孤寡老人,爱在四月的上空飘荡。3.农耕传承:农耕文化是我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队员们走进田间,去认识田野中的植物,和农耕能手,学做农事。

三、评价体系

志愿服务具有公益性,但并不表示少先队员不需要获得性的反馈。从促进少先队员长久的积极性来说,要完善少先队员对志愿服务的获得感、成就感、认同感。可以从考核评价、表彰激励等方面进行完善。

(一)考核评价

学校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级体系。教导处可以尝试把志愿服务与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相结合,大队部尝试将学生的志愿服务纳入文明班级的考评细则。也可结合少先队员的星级评定,以积分制的形式来评价考核。制定专门的实施方案,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对少先队员的志愿服务及时作出评价。

(二)表彰激励

建立健全的少先队员志愿服务表彰体系,除了颁发奖状、证书之外。还应当与大队委的竞选相挂钩,改变传统的演讲+才艺的竞选模式。因旧模式所产生的大队委可能会出现表演能力一流,但是实际动手策划的能力欠佳的现象。把志愿者服务纳入其中,弥补了实践能力差的不足,更能做到优中择优。笔者认为在评优评先同等条件下适当的的倾斜。对典型的人物或是实践进行隆重的表彰激励,并积极做宣传。

近三年的摸索实践,从几名队员发展到现在的各班都有小志愿者,实现了一个有质有量的提升,将一如既往的整合各方资源,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共同促进少先队员的良好品德和正确三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易勇,舒婧,谢波.少先队志愿服务的行动与创新[J].少年儿童研究,2020(03):70-76+52.

[2]孙昌增.雷锋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精神的价值核心[J].青少年学刊,2018(5):58-60.

[3]杨柳.在志愿者活动中培养少先队员的自主性[J].基础教育参考,2016(0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