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植人体自然力的身、心要素与自我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6
/ 5

论培植人体自然力的身、心要素与自我能力

范爱华 李琰 2彭钊 3袁景 4 兰礼吉 通讯作者

1.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74 2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3 成都科技大数据分析研究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00 4 成都医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以往过多聚焦积极医疗已使医学有些“神伤”。在医务领域,因商业经济背景下的过度医疗和过分健康干预等,以致人体自然力受损。因医源性疾病、过度医疗等引发的乱象、问题,已令人焦虑的增多,这确与我们医学的初衷、目的、宗旨渐行渐远。通过批判与反思,好在我们已有一个“伟大的警醒及相应的回归初衷”,即在实施科学、伦理的医疗、健康保健的同时,医疗和“健保”业应经常回到一切为病人和民众谋利益及归本到培植人体自然力的初衷!因为,两相比较,当今培植人体自然力的成本远低于治疗。培植人体自然力的核心着力点是:排除不当医疗、保健的认知与行为干扰,培植人体自然力的身力、心力与自我能力。本文旨在从医学视角试始于人体自然力的定位,从培植人体自然力的身、心能力、自我能力等,论证并提出培植人体自然力的相关要素。

关键词:培植; 人体自然力; 生理要素; 心理要素; 自我能力

Theory on the body, heart elements and self-ability to cultivate the human body's natural Power. Fanaihua, Liyan, Pengzhao, Yuanjing, Lanliji

Abstract: in the past, too much focus on active medical treatment has caused some "trauma" in medicine. In the medical field, due to excessive medical treatment and excessive health interventions in the commercial economy, the human body's natural power is damaged. The disorder and problems caused by medical diseases, excessive medical treatment, etc. have caused an increase in anxiety. This is indeed a gradual departure from the original intention, purpose, and purpose of our medicine. Through criticism and reflection, it is fortunate that we have already had a "great awakening and corresponding original intention", that is, while implementing scientific and ethical medical care and health care, Medical care and "health insurance" business should often return to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all for the benefit of the patient and the people and to cultivate the natural power of the human body! Because, compared with the two, the cost of cultivating the human body's natural power today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reatment. The core focus of cultivating the human body's natural power is to eliminate the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interference of improper medical care and health care, and to cultivate the body's physical force, mental force, and self-ability of the human body's natural power. From the medical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tries to begin with the positioning of the natural forces of the human body, from the body, heart ability, and self-ability to cultivate the natural forces of the human body, and then demonstrates and proposes the relevant el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natural forces of the human body.

Key words: cultivation; Human body natural power; Physiological elements; Psychological elements; Self-capacity

当今,随着人类社会科技、人文的进步,人的认知与行为能力已是以往任何时代的人所不

可比拟的了。同时,在医务领域,以往过多聚焦积极医疗已使医学“神伤”。因商业经济背景下的过度医疗、过分保健干预、医源性疾病而致人体自然力受损所引发的乱象及问题,如抗生素、精神药物、保健食品及保健药品、心血管治疗用支架、其他辅助治疗物资等出现一定范围和程度的滥用,还有扩大手术指征的手术等,均令人焦虑的增多。直面上述,扪心自问,现今的医疗、健康保健是一切为病人和民众谋利益了吗?否!当今确有一些与医学的初衷、目的、宗旨渐行渐远的不符合科学、伦理要求的医疗事件发生。哲学特别是道德哲学,给医学带来的最好思想精良是:“仁善、关爱、救助、诚信、务实、求证、实证、辩证、批判与循证”。恰好通过哲学、伦理学的批判与反思,我们现在有了一个“伟大的警醒及相应的回归初衷”,即在实施科学、伦理的医疗、健康保健的同时,回到一切为病人和民众谋利益及归本到培植人体自然力的初衷!培植人体自然力的核心着力点在于:排除不当医疗、保健思维、行为的干扰,培植人体自然力的身、心能力、自我能力,并正确的认知和行为。

1. 人体自然力的定位

1.1人的自然力(human natural power)

马克思定位人的自然力是人的体力(生理力)和脑力(心理与精神之力)的总和,是人生命肌体本能的展现,是人的劳动力。价值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两种蕴藏于人体内的“自然力”:人的自然力与“社会劳动的自然力”。人的这两种自然力基于人的社会存在的二重性(生物性的生理、心理或精神和社会性的社会劳动之二重价值)。“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1]人的存在源于他所进行的劳动,只有在劳动中,人才能确证他的本质。而劳动既因人对自然物质的改造过程而具有自然性,也籍此产生出人与人的关系而具有社会性。因此,人的存在具有二重性(二重价值),这也决定了人的自然力具有二重性(价值二重性):自然性与社会性。就社会性而言,人又具有个体与集体二重性:一方面人天然地是个体的人,具有个人的独立意志与独立的生理、心理系统;另一方面人又必须与他人联合,集约成强大的集体人及力量去从事劳动。这使得由物质生产劳动生成的社会结构既是社会关系结构,也是人与自然的生态结构.[2]

1.2人体自然力(Human body natural power)

生物学和医学视角的人体自然力是指人的体力(生理力)和脑力(心理与精神之力)即体力与智力的总和,以此,并在社会生存、发展中形成总体上的自身或自我能力。价值分析:人体自然力具有体力(生理力)和脑力(心理与精神之力)的二重性即身(生理)心(脑)价值。人体自然力承载和表现于人体的生命力:以人的生物物质生命的结构、功能为基础的生物暨生理、化学暨生物化学、物理暨生物物理等物质功力;学习、认知能力,如感觉与意识、思维、认知与观念、情感与理念、意志与信念、人格与个性等心理功力;社会生存与工作中多样、多次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等诸方面劳动力之社会功力。以上“三力”可形成总体上的人的自身或自我能力。对人体自然力价值理解的是:人是有生命、肉体、具自然力的现实、感性与理性交织、可认知与被认知的对象性存在物(以个体表现为基础的社会存在物),人是由最初的自然活动能力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社会劳动力,此社会劳动力必定深深地依赖于人在社会、自然条件或环境中的自然之躯的实能、潜能与发展。[1]这是二维交融的理解人体自然力为人体身心结合的生命力量的重要所在。

1.3分类

从哲学、生物学及医学、社会学角度,人体自然力总体上可分为体力(生理力)与脑力(心理与精神之力)或体力与智力的自然力;结构性自然力、功能性自然力、社会性(社会劳动)自然力;个体自然力和集体自然力(集体劳动的自然力);以及医学上的生理、病理或病理生理标准的人体自然力等。从具体拆解与分析看,人体自然力包括机体(身心)的各种生物(生命的)生理、心理、物理与生物物理、化学与生物化学等生物物质结构(以原子、分子、细胞为基本物质构成与单元)与功能下形成的自然力(生物生理、心理力)。具体讲,以上各“力”铺垫以下各种“场力”(自然界多元“力”的综合表现形式):生理、心理(感、思、知、情、意、信、个性、人格等)、化学、物理等“场力”下形成的人体“生物场”等“场力”。这些“场力”可具体拆分为人体在“自然场”、“社会场”复合式交互作用下,人的自我生理与心理平衡力或“内稳”力、新陈代谢力(生物物质的产生或分泌、吸收及纳排、合成与分解、转运与使用并产生功能等力)、生物免疫(抵抗)力及代偿力和耦合(交联)力、生物(基因)自识别力、生物物质自组及自拆自除力、身心自适自调自控力、自我生理与心理改造和更新(修复)力等。最终,由以上各种能力综合形成人的自然的治愈力即人的自然力之自我能力。

2. 培植人体自然力的生理要素

2.1人体自然力与人体生理学(physiology of human body)

人体生理(人体生物结构基础上形成的生理功能及其机制、机理)是人体自然力形成的生物物质发功的机制、机理基础。培植人体自然力断然离不开以人体自然力的生理要素为基础。要把握生理要素就必须具备人体生理学基本知识。现代人体生理学分析性研究及学科发展表现在三层水平:早期细胞组织水平的研究,重在探究各种组织细胞及其内容物的生理特性和活动特征,如神经、肌肉、骨骼、上皮和结缔组织、人体主要器官的生理及功能以及相互关系;中期亚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理研究,如关于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的机制,神经和肌肉细胞膜的电位变化及其与离子通透性改变的关系,各种肌肉的超微结构的功能及其与兴奋、收缩耦联的关系;近期各种激素及人体内分泌物的生物合成过程及其分泌和作用机制,中枢神经细胞的递质和神经激素的研究等。

在分析性研究发展的同时,生理学界还注重综合性、应用性生理学研究,即探讨人类的整体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理学界对人在各种自然环境中或人工模拟的环境中、整体或其某一部分的生理活动如何通过自身内部的调节,从而使机体与环境变化相适应进行研究。 早在上世纪,已有生理学者注意到人体在基础或安静情况下的能量代谢,以及不同强度的运动或劳动和不同的营养物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新研究是高空(太空、外太空)、潜水对呼吸和心血管活动的影响。伴随工业和航天事业的发展,高温、低温、航天失重等情况下人体生理变化的研究兴起,借力于实验技术和生理测试手段的不断创新,生理学者们利用无创伤手段与设备来研究人的机体在健康、清醒的情况下各种消化液分泌的调节机制以及心脏、大脑活动的变化等,使生理学者可以在人体无创伤条件下,研究各种生理活动的变化规律。

所有这些分析性、综合性或整体生理学研究,对于检验分析性生理研究的结果和解决人体生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特别是人体在疾病及其治疗过程中和生活过程中的生理自然力恢复或保持与增长以及培植人体生理自然力,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2.2培植人体自然力的生理要素

培植人体自然力之本在于从生理要素着力人体自然力的培植,要落实于此就必须:了解和把握人体各种组织细胞如神经、肌肉、骨骼、上皮和结缔组织细胞及细胞内容物的生理特性和活动特征;明确人体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保持和发展其生理功能;在亚细胞和分子水平明确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的机制、神经和肌肉细胞膜的电位变化及其与离子通透性改变的关系、各种肌肉的超微结构的功能及其与兴奋与收缩耦联的关系基础上,厘清培植人体生理自然力的生理机理、机制;进一步加强研究与把握人体各种中枢神经细胞的递质、激素和神经激素及内分泌物的生物合成过程及其分泌和作用机制、机理。同时,更要注重综合性生理学(特别是应用生理学)研究,即进一步探究人的机体如何适应于生活、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人在各种自然环境中或人工模拟的环境中,其机体或某一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是如何通过自身内部的调节,从而使机体与环境变化相适应等进行研究;借力于现代实验技术和生理测试手段,利用无创伤手段与设备来研究人体在健康、清醒的情况下各种消化液分泌的调节机制以及心脏、大脑活动的变化等,使生理学更多地服务于人体在疾病及其治疗过程中和生活过程中的生理自然力恢复或培植人体生理自然力。

3.培植人体自然力的心理要素

3.1人体自然力与心理学(Psychology)

人体自然力有体力也有心力,人的身体(生理)自然力是人体心理自然力的生命基础。心理是自我、他人、社会、环境作用及交互作用下人脑功能及人脑活动的产物。心理学是研究行为与心理过程(心理活动诸要素)以及生物体的生理、心理交互作用,展现心理状态和外部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帮助人们心理健康的学科。培植人体自然力断然离不开以培植人体自然力的心理要素(构成心理能力的重要组分或方面)为要务。要把握人体自然力的心理要素就必须具备心理学基本知识。心理学有五个重要分支学科:神经科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神经科学通过观察人类大脑的反应来研究人的心理;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如何成长、发育和学习;认知心理学通过计算机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心理(认知结构、功能、过程、效用);社会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类的群体行为,相互交流;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心理学新进展表现在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性心理学、中医情志说与养生说等方面最新研究及成果。如:有学者从文化视角对人类心理与大脑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人的心理过程虽以大脑生理过程为基础,但不是从生理过程中自然产生(需要外在刺激与内在感应)。[3]人的心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在人创造环境,环境又改造人的实践过程中生成的。心脑之间有生理和文化(心理或精神)之二维结构与功能,二者并不相对应。心、脑关系的建立及其本质,是在心理、脑、生活、文化环境的大系统中实现的。[4]科技改变生活、文化塑造人格,这对培植人体自然力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3.2培植人体自然力的心理要素

培植人体自然力之要务在于从心理要素着力人体自然力的培植,要落实于此就必须:明确心理过程(心理活动诸要素)以及生物体的生理心理交互作用的机制、机理;理解人类怎样感知周围世界;掌握心理健康心理疾病诸要素及心身关系、心身疾病并且用好其应对方略;把握人格特征、动机和个体差异的特点、内涵;清楚人类行为与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活动与人类行为的关系;了解人类学习发生过程及原因、如何借助科学知识与工具来发展学习的条件状态;具备思维(能力)及思维发展的诸要素如感知、意识、认知、观念、记忆、情感、信念、意志、与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等相关的分析、推理、判断、整合、选择及抉择等能力,以此帮助或扶持需求者的人体自然力;更多更好形成和启用文化(人的科学与伦理理性的结晶)对人类行为的作用;注重和应用性别心理学对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生理、心理差异以及教育、社会刻版印象等各种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影响等方面研究成果;合理利用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行为组合;对涉及态度、表达、错乱顺从领导行为种族歧视友谊、婚恋、性等方面问题应有科学的心理、行为定位。通过厘清上述人体自然力的心理要素,可为培植人体心理自然力奠定心理学基础,并以此帮助或扶持需求者的人体心理(行为)自然力。

4. 培植人体自然力之自我能力

4.1培植人体自然力与自我能力的培植

与希波克拉底关于自然力是疾病的医生、医生施行治疗的目的是帮助人的自然的治愈力、医生与培植自然力的合作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的观点和中医“固本、扶本”、养身心为重的思想并行不悖的是:如果说我们过去长期突出的是医疗、“健保”科技功效及其人文文明,现在是到了应该突出以培植人体自然力、自我能力的科技和功效及其行为与文明时候了!

培植人体自然力一方面主要靠医生实施,另一方面有赖于当事人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或自我进行。培植人体自然力的身、心要素的最终落脚点是培植人体自然力之自我能力即自我治愈力,人的自我能力是以人体自然力的生理、心理能力为基础的,其着力点是双向同一的,即医方、患方或需求方既可单向力行,也可双向同行,但均是以实现培植人体自然力的自我能力为目的。诚然,一方面,医学界在实施医疗和健康保健时,通过回归并重塑培植人体自然力的决心,在明确把握上述人体自然力的生理、心理要素基础上,经准确判定并正确选择处理路径,采用培植人体生理、心理自然力的科学知识、技术、技巧(或将此融入医疗或问题处理方案),实施于患者或需求者,从而实现更科学、合理、完整、优质高效的医疗或健康服务。另一方面,患方或需求方也可在医方辅导或指导和把握上述人体自然力的生理、心理要素基础上,自我采用已自明的培植自体生理、心理自然力的科学知识、技术、技巧,实现自我人体自然力的恢复或增长的目的。

4.2培植人体自然力之自我能力的尝试

有学者提出 “社会脑”( Social brain)假说(有待被更多研究证实),认为社会脑是人的社会认知过程的生理基础,人脑内有专门负责社会认知活动的脑区,可在社交中对自我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进行预测,快速调整、处理与其他人在交往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从而保持“积极、归零、谦虚、学习、坚持、感恩、诚信、付出、合作”等正向心态,以达成功。[5]这一假说想要解决的问题是:社会脑的结构变化表现和这些变化与人的社会认知能力发展之间有何关系,除了受荷尔蒙、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社会行为是否也受到因教育、实践所致的社会脑发育、发展的影响等。[6]这些问题的厘清与成果的应用,与人体自然力的自我能力培植直接相关。

有学者研究情志学说,认为情志相胜是根据阴阳互制、五行生克制化模式建立起来的。[7] 有学者提出人的成熟期的情绪调节理念,即从以情胜情的情绪调节情绪、从思虑胜情的认知调节情绪、从移情易性的注意调节情绪、从个体差异的人格调节情绪。[8] “得神”、“守神”,就能保持健康。此外,藏象学说中的藏情理论认为,脏腑与情志之间密切的关系构成了藏情理论,通过研究,从明晰脏腑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与情志的关系出发,明确脏腑功能与情志变化之间关系及其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从而为临床防治与情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支持。[9]这些成果的应用,与人体自然力的自我心理能力培植直接相关。

中医养生学认为,人的心神能统帅五脏六腑及全身,调养心神不但能使“心强脑健”,还有助于调养整个人体。事实上,民间有很多培植人体自然力的有效方式,如禅思、悦食、欢歌、乐武(武术)健身、亲近自然和帮助别人的悦心等。通过探讨医易养生思想,从心理学视角,利用其理论,以《内经》养生医理为要领,借儒、释、道哲理为桥梁,籍身心保健为重点,力行保护生命、维护健康的生活,构建健康的人格模式,为现代人化解生存矛盾、克服人格发展问题以及为后现代社会人类的心灵解脱等,提供最好的培植人体自然力之道。[10]

综上,两相比较,培植人体自然力的成本远低于治疗。只要医学认真地回归初衷,即在实施科学、伦理的医疗、健康保健的同时,回到一切为病人和民众谋利益及归本到培植人体自然力,我们就能秉持医务界(包括健康保健业)的努力、依托政府支撑与保障、借力民众支持,突出以培植人体自然力的身(生理)心(脑及心理)要素的医学和健康保健科技,更完整地展现医学功效及其人文文明!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2.12.1

[2].鲁品越.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与旧劳动价值论根本对立的理论,创新,2016年第1期

[3]. 石凤妍. 心脑关系的文化理解, [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4]. 章薇.严洁,对心脑内在关系的再认识,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年04期

[5].兰礼吉. 心脑科学、价值与外科医生临床思维,《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年01期

[6]. Roger, Sperry. Science and Moral Priority, Basil, Blackwell. Oxford. 1983p25-31,77-85.

[7]. 韩晶杰;《内经》情志相胜理论及其养生应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孔芳;《内经》情志学说的情绪调节思想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陈晓鹏;中医五脏藏情理论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赵会华;医易养生心理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通讯作者:兰礼吉、男,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学哲学。 邮箱:lanliji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