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6
/ 2

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张洪颖

辽宁省北票市桃园初级中学


摘 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仔细研究地理教材。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地理课堂活动。通过各种课堂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地理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地理学科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许多学生都认为地理很难学,有人称之为“文科中的理科”,部分同学甚至觉得比物理还要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地理中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 转变教学理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一、将知识融入生活

  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一定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只有学生喜欢的课堂,学生才能有兴趣、有激情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在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之时充分调动自身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实现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优化组合。从而提升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知识学习效率。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呢?地理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现象的本质探究。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生活教学法展开课堂教学 
  例如:在《中国地形》第一节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就以生活教学法展开课堂教学的。在讲解中国的地势特点知识,我并没有直接介绍这一特点,而是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出示了长江、黄河的图片。然后问学生们:“我们都知道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但是谁能告诉叫我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在哪?它的流向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们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帮助学生们轻松记忆了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特点。再通过引导学生们对两条河流“瀑布”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们明确了中国地形的梯形分布特点。促进了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  

 二、化难为易,增强学习的生动性 
  1.采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 
  地理这门学科研究的对象多为三维空间、大范围的,很多地理事物是学生不容易见到、难于理解的。如“锋面雨”的形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魏格纳的“板块构造学说”等,仅靠书中的文字叙述和图像,讲解起来会既费时又费力,学生学起来也是感觉枯燥无味难于理解。如果我们借助多媒体强大的模拟演示功能,将上述地理过程的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制作成课件展示出来。特有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不但降低了学习难度,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2.编写歌诀辅助学生学习 
  歌诀的特点是语句连贯通顺,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学生记忆掌握。因而在教学中尝试将学生要掌握的地理名词和事物通过歌诀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习。例如,在教学“辽阔的疆域”时会感到学生较难掌握一是四至点;二是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三是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简称。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将这些内容加工一下,编写成下列歌诀:四至点:“头上顶着黑龙江,脚下踏曾母暗沙;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高原摆摆尾。”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十四邻国陆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简称:“两广两湖两河山,西四二宁青陕甘,五江重内北上天,云贵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采用这些歌诀不但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学得还有趣、记得牢。不仅记住了名称而且还按歌诀的顺序记住了他们相应的地理位置,从而给学生增添了几分学习的乐趣。 
  3.绘制板图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板图是地理教师的一项基本功,现在伴随着教学手段的革新,课堂上的板图已经很少见了,尤其是教学设备先进的学校,取而代之的是教学挂图和大屏幕。其实板图在教学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加吸引学生。例如板图“一笔画世界”,通过教师在黑板上的几笔简单勾勒,就将七大洲四大洋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顿时就会眼前一亮,原来这么简单,这么有趣,便兴致勃勃地将板图悄悄地记在书上、记在心里。如果板图出色的话还会激起学生对老师的赞赏,获得意外的收获。当然也可邀请学生参加你的板图或放手让学生去做,所收到的效果是其他手段根本达不到的。 
  4.灵活的选择教学方式
  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要充分认识到,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放在最主要的位置,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整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处理,建立一个创新的知识体系,通过教材的活用,来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结合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经验,围绕地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合理,的教材整合,实现对教材的“再加工”、“再创造”。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又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教学“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时,我们就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设置了如下探究问题:①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②为什么南极比北极更寒冷?③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组织学生对这些教学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就自然地将“讲堂”变成了“学堂”,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求知,在“探究”中创新,既促进了地理新知识的增长,又切实体现了新课程“问题是教学的开端、主线和归宿”的教学理念。


  5.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已成为当今教师最常用的策略之一。新课改要求教与学的方式要加以改变。在地理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拉近学生与课本、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情境是生成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环节和方法。情境是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真实性、情感性、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共鸣,例如:在“人口的空间变化”一节讲述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我国的人口流动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情境:①我们的家乡,我们的亲邻中在农闲时有人员外出吗;②他们多到什么地方;③他们外出的目的是什么?④他们主要从事哪些职业;⑤促使他们在空间上移动的因素有哪些?这几个问题涉及的都是在我们学生身边,生活中发生的。创设这样的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从而降低教学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要突出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法;一定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仔细研究地理教材。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地理课堂活动。通过各种课堂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地理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