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生活化课堂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6
/ 2

小学体育生活化课堂的构建

黄伟伟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流美中心小学 355200

摘要:体育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强健学生体魄,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也更需要持续的体育锻炼。所以,笔者将结合小学体育课程的主要特点,探索体育“生活化”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体育;生活化

引言:

新课改之下的体育课程要求加强书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就充分现示了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生活及生命健康方面的重要性。小学体育的目的在于强健学生体魄,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然而,仅仅把体育放在课堂当中,是远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我们只有将体育“生活化”,让体育成为学生生活当中的一部分,才能让体育伴随学生的终身发展,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意义。

一、适当调整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的体育主要以锻炼为主,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多专业性的知识。所以,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也不必过分纠结于形式,那样会让学生只是把体育当成一门课程,很难实现体育的生活化。所以,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方向,降低教学目标,用相对放松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让体育变得更加简单,更有助于体育的“生活化”

比如:立定跳远一般需要遵循三个阶段性动作。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弱化对于这些动作的强调,用比一比谁跳的更远这种游戏方式来引导学生完成跳远训练,不仅能够让课堂变得有趣起来,也淡化了体育课堂严肃性。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1.结合生活现实

   生活中很多的劳动行为,其实就可以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所以,教师也可以把生活当中的劳动引入到课堂中来。比如:让学生采取搬运接力的有的方式来进行锻炼。游戏的主要形式就是准备一个重量适当的物体,然后让学生排成队伍,从第一个同学开始,把物体依次传递给后一个人,最后将物体放到制定位置即可。 

 2.融入生活中的意外事故逃生训练

  生活中也会常常发生一些意外事故,比如火灾、地震等意外事故。所以,为了使体育教学的意义更加深刻,我们也可以将应对生活中各类突发事件的本领引入体育课堂的教学当中。就好比火灾发生的时候需要降低重心,匍匐逃生,在体育课堂上就可以模拟火灾逃生的情境,让学生既能锻炼,又能够学到生活的本领,这样的方式才是真正的体育“生活化”。

  3.重组教学内容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以教材为凭借,通过处理、调整和重组教学内容,达到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训练的目的。

  如在排球教学中,我适当地简化技术和战术,降低传球技术的要求,只要学生不用双手同时抓住球,我就鼓励他们继续练习;遵照有利于比赛活动连续进行的原则,一般是尽可能简化,降低难度。此外,在篮球场上进行手球练习;用足球或篮球进行保龄球活动;用篮球或排球在平地上进行场内乒乓球的比赛;用垒球进行投篮练习等等,这些活动利用了现有的器材、场地和设施,使参与的学生有新鲜感,很容易激发练习兴趣。

  4.注重传统锻炼式游戏的引入

我们知道,当代小学生虽然生活的水平较高,但是很多家长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总是只关注学习成绩是否优异。所以总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孩子锻炼的机会就非常少。并且,现在很多小学生的主要爱好都是看动画片,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很少会进行打羽毛球、打篮球、踢足球这一类的体育锻炼。笔者认为,小学生之所以不喜欢进行这些活动,一方面是因为家中有足够充分的休闲娱乐条件,所以学生的注意力根本不会分散到这些运动锻炼上。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寻找一些当代小学生没有玩过的体育游戏,比如跳方格,扔沙包,警察捉小偷等比较有年代感的传统锻炼式游戏,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参与到这些锻炼当中来。

三、教学器材生活化

生活化体育教学需要把生活的具体活动带入到体育课堂的教学当中。在生活当中我们也常常有很多娱乐方面的锻炼行为,比如打羽毛球、打篮球、踢足球等。所以,学校可以适当购进这些运动器材,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游戏式的锻炼,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这些娱乐运动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在生活当中也会自发的去进行锻炼。

四、开展各类体育项目竞赛活动

  有竞争才会有压力,有压力才能产生动力。很多学校每年都会定期举办运动会,笔者认为这是很好的体育生活化方式。在运动会上,可以设置羽毛球比赛、篮球竞赛、足球竞赛等多种多样的比赛,让学生充分调动自主训练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训练目的。

结语:体育教学的“生活化”,是让体育融入生活,成为生活当中的一部分,也是为了能够让体育锻炼的观念一直存在于学生的脑海中,并且伴随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体魄的强健发挥长远作用。体育生活化的方法在新不在多,所以只要敢于创新,多多结合生活实践,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就不那么困难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1~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季浏,汪晓赞.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