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观察”,探求言语生长——以《金色的草地》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6
/ 2

内化“观察”,探求言语生长 ——以《金色的草地》为例

曹雨

( 南京市红山小学 南京 210028 )


案例背景

《金色的草地》是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用儿童化的语言及儿童化的视角,描写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通过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研读教材,可以发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点:一是体会作者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留心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的观察发现记录下来。此外,本课的课后习题也直接指向本单元语文要素。第一题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我”观察到的事物和场景;第二题引导学生了解“我”观察到草地变化的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第三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并和同学交流观察所得。

作为习作单元,本单元的核心目标也很明确,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使其从课文中习得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综上所述,本课的教学策略可以定位为表达范本教学,通过提炼该文本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领会并实践运用表达策略过程。课文中渗透的“观察方法”正是本课的表达训练点与核心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留心观察—有序观察—持续观察”三种方法将表达训练点落到实处。

案例描述

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草地?

生:我见过绿油油的草地。

生:我见过温暖的草地,春天的阳光照在草地上,温暖的春风吹来,让我感觉特别舒服。

师:你的语言也温暖了我呀!

师: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看到什么样的草地?

(出示: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草地,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望无边的草地,我是从“一大片”看出来的。

师:请你读出草地的广阔无边。

生:我看到了草地上全部都是蒲公英。我是从“长满”看出来的。

师:你能读出蒲公英的多吗?

生:我看到了金灿灿的草地,从“盛开”和“金色”看出来的。

师:多美的颜色,请你读读这一句。

师:你能连起来读一读,让我们跟随你的朗读走进那片长满蒲公英的金色草地吗?

师:(出示图片)那幅美丽的画面逐渐清晰了,看,这就是那片蒲公英草地,让我们看着图片,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第1自然段虽然简短,但教师仍可以基于学生已知信息,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通过抓住“一大片”、“长满”、“盛开”等词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观察”的意识,并丰富对“观察”的认识。正是因为作者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才能发现这容易被忽视的美丽,才会发现生活中不一样的风景线。相信学生在边读边说边想象的过程中,也得到了美的熏陶,也感受到了留心观察的魅力。

片段二:

师:在这片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草地上,小作者却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请默读第三自然段,把作者的发现用横线画出来。

师:小作者是在同一时间发现这个现象的吗?从哪里看出来

生:很早—中午—傍晚

师:那么小作者发现蒲公英的颜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绿色—金色—绿色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作者?

生:我看到了细心的作者。

生:我看到了每天都在观察的作者。

师总结:是啊,正是因为小作者的留心观察,坚持观察,有序观察,才能发现蒲公英的奥秘啊!

【设计意图】本单元为写作单元,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想象草地不断变换颜色的美丽画面,更要引导学生揣摩学习作者有序观察、持续观察的习惯,从而进一步强化留心观察的意识。作者的观察,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无目的,到有目的,作者的观察顺序越发有序,文章的条理也愈发清晰了。

片段三: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要奖励你们看看真正的蒲公英花朵,睁大眼睛仔细看。

(播放蒲公英盛开合拢的视频)

师:要知道,这短短几十秒的视频背后,是摄影师整整一个月的观察呢!小作者和摄影师一样,想要得到观察结果,可不容易了。同学们,想象一下,小作者会怎么观察呢?

生:我觉得他每天不玩,只顾着蹲在草地上观察。

生:我觉得他可能会趴在草地上观察。

生:小作者还可能借助放大镜观察。

师:原来观察真的很不容易,只有仔细,用心,才能发现奥秘。

【设计意图】该环节的设计,不仅是为了给学生展示蒲公英的盛开与合拢,更为了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发现背后的付出,从而学习作者留心、细致观察周围事物并用语言叙述观察发现的方法。

案例反思

吴忠豪教授提到:“语文课不是教课文,而是引导学生用课文来学语文。”本单元为习作单元,旨在将读写结合训练整合,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点,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生活的;二是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通过仔细观察,将观察所得记录下来。回顾本单元的内容,发现其编排特点遵循了“感性认识——理性把握——实践运用”的规律。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实现从学习到模仿,从无目的发现到有意识观察,并获得 “观察”的方法,那才是真正实现了语文课的价值。

确定了学生“学什么”,也要关注“怎么学”。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教学主要分成两个大环节:
一是学习观察。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学生由“发现”到“观察”。发现草地的颜色会变化,发现蒲公英的花瓣会张开合拢,发现因为花瓣张开时,草地是金色的,花瓣合拢时,草地是绿色的。为何会有这样的发现呢?原因是小作者善于观察和探究,因为小作者的留心、有序和持续观察,才有了这样细微而奇妙的发现。文章的线索是“发现”,发现变化,从而发现奥秘,这种有条理地叙述观察所得的表达方法,也值得三年级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想象画面,边读边想象,捕捉关键词,层层递进的方法,发现作者有序观察、有目的地观察、抓变化观察的秘密,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5f890c1782da2_html_d5a389f2de29a743.png












二是实践观察。延续课文情境,让学生观察摄影师拍摄的蒲公英开放合拢的视频,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再让学生回顾生活,想一想自己身边的人、事、物有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呢?请选择一个,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5f890c1782da2_html_df790360131ba216.png 这两个环节层层递进,先在阅读中学习观察方法,再在表达中实践观察方法,体现了习作单元的独特功能,注重方法的实践与内化,落实阅读与表达并重的理念。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新的句法,新的表达方式,新的描述方法都是语言新的生长点。聚焦“观察”,根据单元教材文本特点,在发现与实践中探求言语生长,让文本内容和言语形式共振,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齐升。


姓名:曹雨, 性别:女 , 民族:汉 ,籍贯:江苏江都 ,出生年月:198894日,学历: 本科,工作单位:南京市红山小学,职称:小学一级,主要研究方向或者从事工作:

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