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9
/ 2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初探

周春松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希望小学校四川广安 638000

摘要: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小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出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实现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综合性、多样性,改变了单一的、枯燥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的教学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有兴趣,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是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总结的一些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经验,以期得到同行的认可。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

数学活动课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提高数学能力;可以强化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此外,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还可以为一般的数学课的改革提供经验,扩展思路。

  一、活动目标的制订

  数学活动课与一般数学课一样,同样要重视目标的制订,而数学活动课目标的制订,除了要达到全面、明确、系统等基本要求外,我认为数学活动课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完成性与激励性相结合

  由于数学活动课主要是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活动有所得,贵在学生的自我领悟。因此,活动预设的目标,有些是绝大部分学生达到的,而有些不可能是绝大部分学生真正达到的活动结果,但教师要激励学生去努力达到它。因此,活动目标必须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要有一般能“完成”的目标因素,又要有“激励”的目标因素。

  例如,在低年级一堂“拼一拼、数一数”的数学活动课中,我们可以制订出如下的活动目标,如结合数图形的个数,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形象地看出当两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第二个图形,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并渗透“整体不等于各部分机械叠加的和”的思想;通过拼图,培养学生初步的创造精神和审美情趣。

  (二)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

  数学活动课重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因此,活动目标对每个学生来说不是划一的,而有着明显的“弹性”,因此,教师既要适应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制订出统一的活动目标,但又要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允许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不同的收获,获得不同的发展。如果片面追求统一目标的实施,往往会使部分学生丧失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显性与隐性相结合

  小学数学活动课既要有显性的效益,又要有隐性的效益,活动目标不能局限于显性的目标上,而更多地应该着眼于给学生创设探索、表现和创造的机会,愉快身心,激发潜能。单纯追求功利的知识目标往往会压抑学生智慧的火花。造成拔了几个“尖子”,压了一批“苗子”,也很容易把活动课上成一般的数学课。因此,活动课的目标制订必须注重显性与隐性相结合。

  例如,在“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一堂活动课中可以制订出这样的活动目标。通过实验、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比如计算马铃薯的体积)并从中体验到发现的乐趣;通过“阿基米德称王冠”的故事介绍,使学生受到科学家全身心投入科学发明的精神感染与熏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自主创新的意识。

  二、活动内容的选择

  一般数学课的教学内容选择比较规范,有相对的稳定性。而数学活动课内容范围广阔,其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小学数学活动课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有较强求知欲的特点。在具体选择时,除了考虑内容的教育性和科学性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趣味性

  数学活动要富于童趣,为学生喜闻乐见。因此,活动课内容的选择应在学生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尽可能求新、求奇、求趣。有些内容本身不具有浓厚的趣味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包装”,以增强趣味性,如“用3、6、4、2四个数及+、-、×、÷或()等符号,组成五个得数是24的算式”。这一题教师可以设计为“玩扑克抢24点”的游戏,就充满了奇趣。

  (二)拓展性

  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不受一般数学课内容的限制,但两者应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活动内容要从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出发,让学生从活动中加以拓宽。例如结合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教学,让学生在拼拼、摆摆、想想、算算的过程中,发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与宽的长度越接近,面积就越大”的规律,从而拓展到“和相等的两个数,它们的差越小积越大”的新知识,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渗透了函数思想。根据这一规律,教师可以选择这样一道题目让学生练习,即已知a和b都是大于零的整数,并且a和b的和是100。如果a和b相乘,得到的积最大可以是多少?最小可以是多少?

  (三)思考性

  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不但要生动有趣,而且必须富有思考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动”有所乐,学有所得。也就是说活动内容要在生动有趣的前提下能吸引学生自主的思考、探索,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活动课必须围绕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系列的思维训练。

  另外,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形式是由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因素决定的。数学活动课内容选择的灵活性,决定了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活动的形式要根据活动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活动课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多姿多彩。数学活动课的形式包括组织方式与活动方式两方面,我们要理性思考组织方式、活动方式、练习与实习作业(如思维训练、社会调查、实际测量等);阅读与讲座(如阅读数学课外书籍和报刊,介绍有关数学家的故事等);设计与编辑(如数学小报、数学墙报的设计和编辑等)等等。

  总之,一堂活动课一般以一种活动方式为主,多种活动方式交替配合,以激发与保持学生的活动兴趣,提高活动的效率。只要我们在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中,着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努力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提高数学能力,那么,我们就能较好的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能促成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潜力提升。

  【参考文献】

  [1]谭朝祥.浅议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策略与途径[J].科学咨询

  [2]刘海萍.让数学实践活动课灵动起来――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J].学生之友(小学版)

  [2]胡六林.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