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用于经DSA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9
/ 2

瑞芬太尼用于经 DSA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效果分析

吴奇伟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4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经DSA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应用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86例经DSA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芬太尼)、研究组(采取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瑞芬太尼),各43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拔管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但研究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均有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经DSA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麻醉中,使用瑞芬太尼效果显著,有良好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瑞芬太尼用于经DSA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效果分析

在现阶段的脑部肿瘤中,颅内动脉瘤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需经过手术方式治疗。而为了有效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在近几年研究出现了几种较为有效的微创手术,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就是其中之一,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在术中操作时,需针对患者脑部进行操作,因而会设计较多神经组织,需采取完全制动,因而手术中就需要采取全身麻醉;而在弹簧圈放置中,则需要实施控制性降压,要将控制平均动脉压在65 mmHg,因而需要采取加深麻醉以实现这一目标。在实际手术中,短效阿片类镇痛药瑞芬太尼具有起效快、易恢复等优点,可经非特异性酯酶代谢,仅需1 min即可获得血脑平衡,常被应用于手术麻醉中。对此,本文主要以我院86例经DSA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为例探究瑞芬太尼在麻醉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86例经DSA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男/女= 23/20 ;年龄:47-73岁,平均(60.12±5.24);研究组:男/女= 21/22 ;年龄:46-74岁,平均(60.24±5.09).上述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大(P>0.05),可比。本研究得到了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患者对本研究知情。

1.2 方法

两组都采取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方式。其中,对照组间断静脉滴注芬太尼,每次0.05~0.1mg。研究组微量泵注瑞芬太尼10 μg/(kg•h)。

另外,两组患者均定时静注维库溴铵0.05 mg/kg ,以达到肌松效果。结合术中麻醉深度,可吸入异氟醚1%~2%,并将平均动脉压控制在70~80 mmHg;当血压升高幅度大于基础值1/3后,可予以硝酸甘油、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等血管活性药物。适时拔管,相关指征如下:①自主呼吸12-18次/min;②脱氧5 min后,患者氧饱和度大于95%;③潮气量≥350 ml;④有抬手、指定睁眼等反应。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分别以(`x±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行t、χ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均有明显缩短(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见表1:

表 1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x±s)

组别

例数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min)

意识恢复时间(min)

拔管时间(min)

对照组

43

5.82±2.03

9.21±2.14

14.33±3.61

研究组

43

3.25±1.26

6.11±2.04

11.25±2.93

t

7.054

6.876

4.344

P

0.000

0.000

0.000


2.2 不良反应对比

拔管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在脑外科疾病中,颅内动脉瘤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都相对较高,而且部分患者可能会因出现反复性血管痉挛、脑出血、颅内高压等疾病症状而导致死亡,严重危害患者生面健康。就该疾病而言,颈内动脉颅内段是较为高发区域,另外,大脑中动脉及前动脉区域也较容易出现病灶,而一旦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就会导致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而导致体温上升、呕吐、头痛等多种不良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者意识障碍,因而在患者病发后及时予以治疗十分关键。目前,临床上常采用DSA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进行治疗,该技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微创性治疗技术,但由于该手术较为精细化、耗时长,且需要全程绝对制动,因而对麻醉要求较高。此外,大部分颅内动脉瘤患者会同时伴有高血压疾病,这也要求要严格对血流动力学进行控制,以预防心律失常、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出现。而在实际手术中,通过静脉麻醉能够显著避免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而且具有诱导快速,术后患者苏醒时间短等优势,在颅脑外科手术中有较为显著的应用价值。在具体实施麻醉过程中,应用丙泊酚能够抑制脑代谢率,并对脑血管起到收缩作用,减少患者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针对靶控输注丙泊酚的麻醉方式目前也较为成熟。而芬太尼、瑞芬太尼镇痛效果较为相似,其差别主要在于瑞芬太尼为μ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且能够被快速清除、易代谢、不易蓄积的优点,在术后基本不会出现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因而将其应用于手术麻醉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通过本次研究也可以发现,在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后,研究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精神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等相较与对照组都有显著缩短(P<0.05),这表明在麻醉深度相同情况下,应用瑞芬太尼能够更好的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且其半衰期短,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更快恢复。另外,拔管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这也说明应用瑞芬太尼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经DSA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能够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几乎无不良反应,麻醉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Yi G , Xiao-Meng S I , Li S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瑞芬太尼麻醉效果观察[J]. 社区医学杂志, 2018, 016(018):1405-1408.

[2]谢延琼, 陈晓林, 李锋. 瑞芬太尼用于经DSA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 2019, 25(11):156-158.

[3]蔡星三.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静脉麻醉的效果分析[J]. 医药与保健, 2018, 026(00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