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对脑血栓形成的治疗作用分析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9
/ 2

补阳还五汤对脑血栓形成的治疗作用分析及研究

席婧

邵阳市中医医院 422001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补阳还五汤对脑血栓形成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脑血栓形成患者72例作为分析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6例、试验组36例。其中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行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患者神经功能NIHSS 评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组神经功能NIHSS 评分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高,常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血栓形成患者实施补阳还五汤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脑血栓形成;中医治疗


脑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疾病,多于患者睡眠中或安静时发病,部分患者存在肢体无力、麻木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前驱症状,或突然发生言语不清、口眼歪斜、偏侧下肢、上肢无力麻木等症状,严重会导致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现阶段中医治疗脑血栓形成具有显著优势[1]。本研究旨在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血栓形成的治疗作用,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7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选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6例和试验组36例。本次实验研究中常规组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为55-76周岁(62.38±2.35)周岁。试验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为56-75周岁(61.97±2.14)周岁。入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治疗标准为:给予患者降糖、降压、吸氧、预防感染等常规内科基础治疗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行补阳还五汤治疗:给予患者补阳还五汤(桃仁3g、赤芍5g、红花3g、当归尾6g、川芎3g、黄芪120g、地龙3g。加减化裁:肢体麻木患者加鸡血藤30g、桂枝15g;脾胃虚弱者加党参15g、白术12g;虚寒者加熟附子5g。1剂/日,1剂分两次鼻饲或口服,每次100ml)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神经功能评分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价,分值为0-45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神经功能越好。取治疗后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主要包括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

1.4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将7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中,其中使用(5f8d0075518b8_html_37a1330844544cdd.gif ±S)进行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计量资料对比,用t进行结果检验,如P<0.05数据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分析

治疗前患者神经功能NIHSS 评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组神经功能NIHSS 评分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高,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

1 组间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分析(5f8d0075518b8_html_37a1330844544cdd.gif±S

组别

例数(n)

NIHSS 评分(分)

治疗前

治疗后

试验组

36

17.65±3.49

8.69±3.07

常规组

36

17.53±3.47

11.74±3.22

t


0.1462

4.1133

p


0.8841

0.0001


2.2组间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常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高,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

2 组间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5f8d0075518b8_html_37a1330844544cdd.gif±S

组别

例数(n)

血小板聚集率(%)

血浆黏度(mPa·s)

全血低切黏度(mPa·s)

全血高切黏度(mPa·s)

试验组

36

25.38±5.45

2.11±0.47

7.34±0.72

5.64±0.69

常规组

36

38.45±6.70

3.04±0.49

8.82±0.73

6.61±0.87

t


9.0798

8.2183

8.6606

5.2413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脑血栓形成是最为常见的脑梗死类型,病理基础为动脉硬化,主要是由于皮质支动脉或脑动脉主干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血管增厚而形成血栓,致使脑局部血流量降低或停止供血,脑组织缺氧缺血发生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现阶段中医治疗脑血栓形成具有显著优势[2]

脑血栓形成属于中医内“卒中”、“中风”范畴,脑血栓形成病机为气滞血瘀、脉络瘀阻,治疗应以通络、化瘀、补虚为主,标本兼顾,补气活血,以保证脑络通畅、气充血旺。补阳还五汤方内桃仁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活血祛瘀功效;赤芍能够活血祛瘀、清热凉血;红花可散瘀止痛、活血通经;当归尾主治经闭不通与瘀血积滞;川芎可祛风止痛、行气开郁、活血祛瘀;黄芪具有排脓、利尿消肿、止汗、补气功效;地龙可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诸药合用可通络通经、补气活血化瘀[3]。本次研究表明,治疗前患者神经功能NIHSS 评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组神经功能NIHSS 评分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高,常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实施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改善脑血栓形成患者神经功能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优化患者相应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娜,崔秦渊.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06):919-920+922.

[2]卢红治.补阳还五汤改善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作用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10):103-104.

[3]苏荻.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脑血栓的临床观察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