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9
/ 2

合理组织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湖头中心小学 李玫玲 362411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既有知识的传授和智慧的培养 ,也有情感的交流和个性的塑造。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个整体的掌握与调控意识,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行动者,个性化地展开与教师、文本、环境诸因素的对话,从而促进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创设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共同营造认知情绪、思维状态等心理活动的教学场面及其相互影响产生的活泼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最活泼的状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自身的心理品质、意志品质得到最佳发展。

  1. 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接受”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现代教学论认为,质疑是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善于激疑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也是学生保持不断探索的动力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引发学生自我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 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教师有计划地选择适宜交流的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好的开放平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学生创造多种形式的、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1. 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元思维”

一位留学者说:“如果教师提出问题,10个中国留学生的答案往往都是差不多的;而在外国留学生中,会有10个或许有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古怪离奇。”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的求同思维培养,而忽视其求异思维塑造。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了想象力越丰富,其理解就越具有创造性。因此我们在课堂中要充分创设一种想象的情境,挖掘发挥想象力的因素,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元思维”发展。

  1. 设应用情境,变“书本知识”炜“生活知识”

小学生往往缺乏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经验,在他们的眼里,知识犹如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在课堂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他们所熟悉的社会实践进行教学,变“书本知识”为“生活知识”,以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 优化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有道理的。“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充分发挥提

问的有效价值,使课堂提问真正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教学目标。

1.优化提问的形式:“趣问”

明代学者王阳明认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优化课堂提问策略,首先体现在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构建提问序列,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富有新意,使学生喜闻乐答,使学生服心理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使学生“趋向鼓舞,心中喜悦”,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课堂的“互动生成”。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授课时先出示一幅未完成的浙江双龙洞导游图,问:“同学们,你们能根据课文内容把这张游览图画完整吗?”学生兴趣盎然,一边学文,一边画起图来。

  1. 优化提问的切入点:“巧问”

“浅”是提问设计的大忌。“有疑而问”本来是天经地义之事,但浅显的提问,往往问而无疑。当然,太深的问题学生根本无从下手,学生和教师“互动”就戛然而止。只有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做到“巧”问,只有“巧”的问题才能真正拓宽学生的思路,引起丰富联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比如《枫桥夜泊》一诗,写的是诗人经过一天的旅途劳苦,来到姑苏城外,傍泊枫桥,晚宿孤舟,对秋江夜景,大有客居寂寞之感。教学时,不宜先以“作者写了他自己的什么心境”一问来难住学生,也不宜先以“这首诗写了件什么事”一问使其一掠而过。这样提问,一难一易,都没有什么思维价值。如果让学生带有“诗人夜泊枫桥时耳闻目睹了哪些景物”的问题吟咏诗句;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这些描写,并按其所见将“落月、霜天、江枫、渔火、姑苏城、寒山寺”及按其所闻“乌啼、钟声”板书出来;然后以“愁眠”为起点,发问:“想想看,当一个人独在异乡,夜宿孤舟时,他的心境该是怎样的?”至此,提问水到渠成,学生就能正确领悟出作者客居他乡、寂寥愁苦的心境来。

  1. 优化提问的方式:“曲问”

“曲”是指问题答案不能浅显直露,而应让学生通过仔细思考后才能发现。特级教师钱梦龙说得好:“所谓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侧翼寻找思维的切入口。”如教《捞铁牛》中“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一句时,教师可这样提问:有人认为这里的“送”字使用不当,铁牛明明是人从水中捞上来,怎么能说是水把它们“送”回来的呢?琵琶反弹,激活了思维,讨论让学生明白,“送”字充分表现了怀柄和尚征服自然的智慧和豪气。

  1. 优化课堂提问的途径:“活问”

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揭示课题可采用启发性提问;初读课文时可采用疏导性提问;深钻课文时可采用探究性提问;单元总结时可采用比较性提问;品味精华时可采用鉴赏性提问;复习巩固时可采用归类性提问等。同时,还必须注意课堂上师生双方信息交流出现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生,更应灵活处置,当场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提问来调整教学活动。

  1. 有效评价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体现了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命价值。由此,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是课堂教学评价的灵魂。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内驱力”。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对于学生来说,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一旦得到教师的鼓励、肯定评价后,内驱力往往成倍地激增。因而,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动机、态度、自信心、思维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来评价学生,提出发展性、优化性的思考。在有效评价的光辉下,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使他们的价值得到多方面的体现,无拘无束地享受生命成长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