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施工企业“三化五严”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1
/ 2

电力施工企业“三化五严”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秦维

浙江大有集团有限公司萧山分部 浙江 萧山 311201

摘 要:当前电网发展全面提速,电力工程项目的开工、建设、投产的规模巨大,工程项目施工点多面广,安全管理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分包队伍、分包人员的安全管理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的矛盾焦点,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作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省管产业单位,全面推行“三化五严”安全管理模式,切实把分包队伍和分包人员纳入电力施工企业统一管理,着力补强分包队伍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短板,提升电力施工安装类集体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切实发挥了对电网建设的安全支撑保障作用。

关键词:三化五严 安全管理 背景 内涵 主要做法 成效 思考

一、实施背景

作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省管产业单位,必须提升电力施工安装类集体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切实发挥对电网建设的支撑保障作用。当前,电网发展全面提速,特高压工程、城农网项目的开工、建设、投产的规模巨大,工程项目施工点多面广,安全管理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分包人员流动性大、分包队伍业务水平不高、企业对分包管理不到位、企业核心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已成为企业安全管理的矛盾焦点,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

二、内涵和主要做法

(一)“三化五严”内涵

“三化”是管理理念,指的是“管理等同化、施工标准化、行为准军事化”;“五严”是管理手段,指的是“严抓人员素质、严控安全风险、严把队伍准入、严管施工质量、严格综合考评”。该管理模式从招标择录、人员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控、综合考评、科技应用等多方面入手,切实把分包队伍和分包人员纳入电力施工企业管理,推进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的“四统一”管理落地,坚决杜绝“以包代管”,补强分包队伍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短板。

(二)主要做法

1.管理等同化。一是强化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指导本质安全建设。大力推行“党员身边无违章”活动,推动党员定期联合安全稽查制度,实行党员安全责任区网格化管理,定期开展进驻地学习活动,试点分包队伍党组织“党建联建+安全生产”工作。二是深化核心人员培养激励机制。结合承接业务范围和施工规模,制定一线班组骨干人员补充、培养计划,通过培训、激励、考核、评价等手段,促进一线班组施工人员的安全技能的提升。按不同技能等级、工作经验及业绩,将班组工作负责人等骨干人员进行等级评定,实行差异化的薪酬激励办法,按照同质化管理要求,指导鼓励分包队伍推广执行。三是推动安全文化建设落地。制定班组文化建设方案, 以“安全家园” 建设为依托, 构建“知情、动情、倾情、亲情”、“自信感、敬畏感、成就感、归属感”为核心的安全文化体系。定期开展安全心理疏导、安全警示教育、企业领导连心解忧进班组等活动,形成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四是组织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安全技能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健全全员安全培训教育档案,明确生产管理和一线技能骨干人员的培养计划,完善教育培训投入保障机制。根据业务承接范围,因地制宜设立安全实训场地,通过理论培训和实操比武等形式,开展全员常态化安全技能培训。在上岗前组织全体从业人员进行统一的安全技能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技术、工艺质量、安全规程、施工标准等方面,培训合格率必须达到100%。通过定期开展分专业、分工种施工技能竞赛,以赛促训,验证培训效果,促进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一线核心技术人员的选拨培养。

2.施工标准化。一是推进驻地标准化管理。结合生产实际,推行施工项目部驻地化管理,明确驻地消防、安保、交通、库房、食堂、环境卫生等管理标准。定期开展标准化驻地检查考评,以驻地建设为依托,将分包人员等所有参建人员纳入班组统一管理,为各项生产施工任务有序开展提供支撑保障。二是严格作业计划刚性管理。组织建立作业计划刚性管理制度,明确生产工作计划的编制、审批、发布、变更、执行、管控以及考核等管理要求。所有现场工作均需纳入计划管控流程,临时计划须经企业分管负责人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生产作业计划要与施工能力相匹配,严禁超能力、超范围施工。三是严谨安排作业准备工作。在作业开工前严格执行现场踏勘、风险评估、承载力分析、“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组织措施”编制、“工作票”填写、班前会交底等各项作业准备工作。组织施工班组、分包队伍进行作业前的现场踏勘工作,充分辨识触电、高坠、倒杆等作业风险,按规定组织风险评估和承载力分析,编制“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组织措施”方案,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四是严控施工作业现场风险。作业班组在作业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规程》要求,落实许可开工、安全交底(站班会、开工会)、现场作业、作业监护、到岗到位等风险管控措施。推进安全管控平台的深化应用,利用i国网、安全生产管控平台等APP、4G信息化手段,逐步实现进场作业分包人员身份识别、现场交底及站班会视频实时监控、风险作业到岗到位监督、“四不两直”安全稽查全覆盖及闭环整改、现场违章记分等功能,实现作业风险管控的标准化。

五是严肃现场安全监督考核。开展作业现场违章稽查工作,一旦发现违章现象应立即加以制止、纠正,对于将现场关键人员配置严重不到位、施工方案存在严重错误、施工装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安全风险管控严重不到位、过程质量管控严重不到位、存在恶性违章等作为现场停工“六条”红线,比照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进行计分累计考核,对责任单位、责任人员严肃考核问责。六是强化安全工器具及施工机具管理。建立安全工器具、施工机具及装备的管理制度,明确配置标准、购置计划、申报领用、维护保养、报废更新等全过程管理要求。借助“物联网+”手段,建立工器具管理信息化平台,推行统一管理、统一配发、统一检测的智能化管理模式,做到“帐、卡、物”一致。落实工器具“专人定期检查、领用二次检查、现场三次检查”要求,杜绝不合格工器具流入施工现场。

3.行为准军事化。一是全面推行准军事化管理。结合班组实际,企业指导督促班组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细化班组内务及作业现场准军事化管理标准。明确着装仪容、行为规范、物品定置等工作要求。通过常态化开展班组人员及劳务分包人员军训、准军事化交底比武等活动,重点宣贯国网公司生产作业现场“十不干”、省公司反违章“十条禁令”和杭州公司“二十一类作业行为禁令”等要求,提升人员规范意识,确保各类生产活动有序开展。二是严把分包队伍考核择录。在择录分包队伍前,重点审核分包队伍的实际施工能力,包括分包队伍管理人员的持证情况、意外伤害险投保金额、持证技工人员占比、证件的合法性等重要方面,推行分包人员分专业技能测试及实操比武,建立统一的人员档案信息,综合考评,择优录用并纳入分包资信管控平台。三是严格分包队伍综合评价。建立健全分包队伍综合评价制度,明确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应包括现场文明施工及反违章管理、技工变动情况、驻地准军事化管理执行情况、安全教育活动、治安维稳联动机制等方面。综合业主、监理、施工项目部意见,定期开展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公示,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是严肃分包队伍奖惩激励。完善分包队伍优胜劣汰的奖惩激励机制。将综合考评结果应用于分包队伍年度评优、工程量分配和队伍入围招投标资格认定等管理流程。对综合排名前列的分包队伍优先作为核心分包队伍进行培育建设,对发生恶性违章、违反廉政综治相关规定的分包队伍严格执行“负面清单”、“黑名单”和清退制度,发生安全事故(事件)的分包队伍实行“一票否决”。是建立分包队伍诚信档案。完善分包队伍安全诚信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分包队伍、个人安全诚信档案,推行安全积分管理进行量化考核,将安全诚信情况与安全考核、业绩考评、评先评优相挂钩。

实施成效

1.核心业务能力明显提升。通过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及现场实践,作业人员素质明显改善,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大幅提高,切实提升了企业员工的作业技能水平和施工管理水平,目前企业员工能够以班组形式独立完成中小规模电网改造施工任务。

2.现场管控能力明显加强。在工程量逐年增加、分包队伍数量增长的情况下,企业安全隐患和现场违章率逐年减少,发现问题整改完成率达100%。

3.工程施工质量明显提升。经验收发现质量缺陷隐患同比逐年减少,承建的工程项目获得国网优质工程、配网标准化创建达标单位、配电网建设示范区、精品台区等多项荣誉。

4.分包队伍人员趋向稳定。通过加强分包的驻地、后勤、培训等管理,分包人员能安心工作,人员变动同比大幅减少,尤其是技工这一核心骨干人员。施工骨干人员趋向稳定,初步解决了杂、散、流动性大的问题。

5.优胜劣汰机制日趋完善。分包队伍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成熟、运作通畅、数据公开、管控有效,初步实现末位淘汰制度。分包队伍之间已然形成有序的优胜劣汰机制,企业与分包队伍之间也达成合作共赢的关系。

6.人本安全氛围日趋浓厚。实施“安全家园”和“人本安全班组”创建,发挥柔性安全教育的文化软性约束,构建了安全文化家园。

四、后续思考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电网建设的持续推进,接下来企业在“三化五严”管理模式基础上,将立足作业实践,大力培养技能及管理人才,以加强企业核心能力建设和培育核心分包队伍。

一要择优选择业务精干、服务优质的分包队伍,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承担绝大部分分包业务,强化分包队伍考核评价,定期补充和淘汰,形成公平竞争态势。

二要结合工厂化装配工作规范要求,强化人员培训,提升人员技能,健全完善分包人员考评体系,建立激励配套政策,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曹晋.构建电力企业准军事化管理安全文化.《企业家天地》,2011年07期.

[2] 孔小军.浅谈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控的现状和对策.《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7年19期.


作者简介:秦维(1982-),男,江苏姜堰人,职称:高级工程师,学位: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