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医派背景下的音乐课堂新风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1
/ 2

孟河医派背景下的音乐课堂新风貌

肖杨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中心小学 江苏 常州 213139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校本化实施也在逐步推进。结合地方孟河医派的文化特色,以音乐课堂为载体,传承孟河医派“博爱、诚信、博学、创新”的名医精神。音乐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也是传递文化理念、提升品格的重要形式,音乐课堂的育人价值就可以很好的与传承孟河医派精神相结合,体验中感悟,感悟中内化。

关键词:音乐课堂;博爱;诚信;博学;创新


进入新时代,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学校以弘扬“孟河医派”精神为抓手,架构了“cheng”课程,将孟河医派博爱、诚信、博学、创新的名医精神融入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通过体验与感悟,争做具有“名医”特质的孟小“中医娃”。

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动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同时,更要体现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学校音乐课程紧跟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将孟河医派精神内化到各年级的课堂中。

1 情感共鸣 润物无声——博爱

“博爱”是指学生要学会爱人、爱物、爱国,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爱,并能很好的表达爱。

在音乐课堂中,学生通过演唱少数民族歌曲,感知少数民族的音乐魅力,而爱民族;在角色体验中,体验劳动的辛苦和不易,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而热爱劳动,更热爱劳动者;在音乐模仿和想象,感受母亲的怀抱、同学的热情、朋友的关心,而爱身边的人。

音乐课堂中,将“爱”细化,润物与无声。例如: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妈妈的歌》中,学生通过《摇篮曲》感受到母亲怀抱的温暖。在音乐声中,学生闭着双眼,歌声轻盈、舒缓,在二拍子节拍的作用下,学生自然的跟着音乐双手环抱,跟着音乐缓缓摇曳,仿佛体验到了母亲养育我们的辛苦和浓浓的母爱。

音乐课堂中,将“爱”有形,教育孩子用实际行动表达“爱”。例如: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地球妈妈》中,通过两首歌曲和一首乐曲,讲述了地球妈妈被污染和破坏的现状,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感受到地球妈妈的“沉思”,情绪忧郁又悲伤,《森林与小鸟》也在诉说这他们失去家园的烦恼,保护地球妈妈,爱护地球妈妈刻不容缓,《热爱地球妈妈》中又给孩子的行动指明了方向。从事件到矛盾,从矛盾到对策,在整个单元的逐步推进中,爱护地球的感受越来越深刻,将“爱”进行到底。

2 情感架构 “乐”显真诚——诚信

“诚信”是指做人要诚实守信,真诚做人,待人有信,既要懂得尊重他人,也要懂得尊重自己,善于沟通,相互理解。

音乐是很好的沟通情感的方式,不仅可以传递情绪,还可以传递真心。例如:在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理解多好》这首歌就反映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中高年级的学生逐渐思想独立,有了不同于他人的想法和行为,在交往和沟通中,有时也会出现沟通无效和错误待人的情况,歌曲中唱到“我们有时也会调皮,有时也爱笑,我们都有一些小毛病”,这些简单的语言,通过俏皮的演唱,表达出了孩子对自己的反思和对理解的渴望。真诚待人,坦诚沟通,借助音乐的特殊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舒缓不被理解带来的负面情绪,且能有效的提出建议,让学生们更好的感受到“诚”的作用和价值。

3 音乐育人 海纳百川——博学

“博学”是指对学识渊博,了解的广,知识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音乐课堂上的“博学”不仅表现在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博学,还有音乐文化背景、音乐表现形式、音乐内涵等等多个方面。例如:在小学音乐四年级第一单元,学生在学唱两首民族歌曲的同时,好需了解台湾高山族和海南黎族的民族风貌、音乐特点,表演形式、民族乐器,拓展了解与音乐紧密联系的舞蹈。如《跳柴歌》在学唱中,感受到的民歌的轻快和黎族音乐的润腔的特点,学生还结合黎族人民跳柴的舞蹈,将音乐与跳柴舞结合,形成具有黎族特色的音乐表现形式。整个单元民族文化丰富,充分展现“九州民族五彩风,唱遍南北与西东”的文化特色。

4 音乐形象 巧妙变化——创新

“创新”是指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勇于发现新事物新规律,大胆创造,并获得一定成效。

音乐课堂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编创新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角色扮演,通过自身对音乐角色的理解,用自己的动作、声音等多种方式,表现音乐形象;打击乐器编创,利用已经熟练掌握的打击乐器,分析其音色、音质、音值等特点,编创出合适的音乐节奏,进行打击乐器演奏,并尝试多声部编创;歌词编写,在歌曲原有歌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歌曲的情境,改变或增加歌曲中的歌词内容,形成演唱新的段落。音乐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大胆创新,可以让音乐更加形象和富有生机。

日常音乐课堂中运用最多的就是欣赏课上模仿与想象。例如: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欣赏课《邮递马车》,就是完全靠模仿和想象开展的一堂“送信之旅”。通过音乐欢快的旋律和密集的节奏,想象自己正驾驶着邮递马车,繁忙且快乐的送信。音乐的上行和下行,通过身体的表现后,学生非常自然地联想到马车的上山和下山,让音乐在富有创造性的想象中,更加鲜活。在情境中,清脆的打击乐器和管乐器发出的声响,还可以想象成行进路上的马蹄声,通过踏步,又让马蹄化成了模仿的脚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参与音乐的同时,又理解音乐的情绪和特点。在一系列的创新手段的指引下,《邮递马车》这首作品变得更加;灵动且富有画面感,学生仿佛真的驾驶着马车,送出三封特别的“信”。

结语

音乐课堂是学生品格提升和价值观构建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育人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孟河医派名医精神的传承,不仅需要参与各种活动,更需要扎扎实实融入课堂,从思想上内化“博爱、诚信、博学、创新”的精神,精神层面理解并认同,再能更好的付诸行动去实践,去传承,去发扬。


参考文献:

[1]高柏丽.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培养乐感[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46):200.

[2]甘元平.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音乐天地》.2008年6期

[3]余双慧.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问题与对策.《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年6期

备注:本文系江苏省常州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孟河医派文化体验课程的研究《(批号:CJK-L2020113)阶段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