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与高血压的关联分析及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1
/ 2

脑卒中与高血压的关联分析及预防措施

贺登珍

重庆工业管理职业学校, 重庆 400054

摘要:目的:讨论脑卒中与高血压的关联。方法:通过查阅我国各地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近况,中国三甲医院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高血压脑卒中预防措施

脑卒中是目前世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的常见疾病之一,且死亡率与肿瘤死亡率相差无几,也是我国目前第一要解决的社会公共性卫生问题之一。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国家,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和飞速发展,促使医疗救治技术和能力的进步与提升,脑卒中的病死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脑卒中是多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疾病。大量研究已证实表明,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房颤动、糖尿病、左心室肥厚、吸烟等,众多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第一危险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对预防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更应高度重视高血压病及其伴随的其他相关的危险因素。

一、资料:

殷晓梅[3]等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00年11月~2001年3月对南京市年满35周岁在当地居住满5年的人员为研究对象的脑卒中的流行病调查显示,南京市人群脑卒中现患病率为1.31%,其中城市明显要高于农村;全市男性明显要高于女性,农村男女差异较小;研究结果表明,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

青年脑卒中:目前一般认为卒中发生时,年龄小于45岁为青年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人群33-45岁脑中发病率为男性18/10万~142/10万,女性23/10万~95/10万[4],我国青年脑卒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我国青年脑卒中大多数是早期动脉病变导致,多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最常见的危险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脑卒中家族史等

离休干部:唐文等[5]通过对1997年~2001年成都地区军队离休干部脑卒中疾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离休干部脑卒中患病率高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各年龄段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2001年与1997年比较中,60岁以下组、60岁-65岁组、65岁-70岁组,70岁以上组上升率分别为451.52%652.56%、467.36%、461.14%,平均每年上升率分别为90.30%、130.51%、93.47%、92.23%,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越高,而在人的生理因素中,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的弹性减弱,脆性逐渐增加,大多数人群血压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与此同时高血压也成为导致脑卒中上升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其他:据很多新闻报道以及生活中的相关实例证实,绝大多数中青年人以及老年人在情绪突然激动而发生脑卒中导致残疾的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查实发病原因,大多数的病人都有高血压病史,部分人群没有明确高血压病但都有血压高这一诱发因素,从结果看来,大多数人对高血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没有做到常关注常体检,反而认为年轻有资本而肆意挥霍,而这些列证也无不说明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二、讨论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群中致残和影响健康的首要疾病之一,主要是脑组织出血或者缺血引起大脑功能异常或者缺失而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是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疾病,比如高血压、心房颤动、糖尿病、左心室肥厚、饮食习惯、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烟等,而高血压是众多因素中最主要同时也是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因此,有必要及早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干预和治疗,积极早期开展高血压的预防,能有效的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同时也可以向广大群众普及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以及患高血压病之后对人体的危害,从根源着手及早预防,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从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三、预防方法与措施

(一)方法:以社区预防为依托,实现三级预防,开展综合防治。

1.一级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是指控制诱发因素以及危险因素从根本上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发生。我们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配合与支持下不定时的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知识讲座,普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相关知识,让广大群众能够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可以设立健康咨询室,方便社区居民对自身健康的检测和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与此同时也能更有效的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从而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2.二级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则是对已患病者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或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并发症的出现,做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一环节,我们应尽可能的去对已患病者进行早期治疗,同时也要对患病者进行健康引导,强化他们的尊医行为,积极配合治疗,尽量让其康复或者将其控制在原有水平,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加重或者恶化。

3.三级预防

对于患病后期的患者进行合理的康复治疗,延缓病情恶化,延长患者的寿命,减少疾病带来的身心痛苦,以及心理影响,尽量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病情发展到此期的患者,病人好转的可能性渺茫,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应该给病人做好心理疏导,让其接受疾病有可能终生伴随自己,同时讲解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用药的方法,合理的用药可以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以及可以减慢疾病加重的进程,同时也可以做一些帮助疾病康复的保健活动,比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活动,不仅能帮助疾病恢复还可以增强自身的耐受力。

措施: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最有效的办法是从根源着手,减少其致病因素,即高血压的发生,高血压的可控因素很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
1.低盐饮食高血压健康生活指南

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呈正相关,换句话讲就是饮食中盐的含量越高,患高血压的可能性就越大。饮食中摄盐量每增加1克,收缩压平均升高2mmHg,舒张压平均升高1.7mmHg。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摄盐量不得超过6克,生活中我们不知道具体6克盐是多少,我们可以通过参考一啤酒瓶盖的盐量大概是2克的办法来控制盐的摄入量,值得注意的是6克是总含盐量,不仅是指单一的食盐,而且还包括味精、酱油等含盐调料以及含盐高的食品,比如海产品、腌制食品等。

盐的摄入量直接关系到血压的变化,我们在生活中的饮食更应该清淡少盐,而现在的人多数口味比较重,食物色香味俱全,最终会给身体带来严重的负担,我们应该合理饮食,减少含钠高的食物的摄入,比如海产品海带、腌制食品腌肉腊肉、香肠等食品。

2.控制体重高血压健康生活指南

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健康的体重对我们的身体而言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用体重指数自己监测是否肥胖,体重指数,简写为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成人的BMI数值低于18.5为过轻,18.5至23.9属于正常,24至27属于过重,大于28属于肥胖。最有效的控制体重的办法不是节食少吃,而是吃的合理,吃的健康,在配合适量的运动,让摄入与支出达到动态平衡,身体就不易发胖,从而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而适量的运动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最理想的运动方式是散步。运动能有效的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之外,还能降低胆固醇的生成,除此之外,还能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同时也能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
值得提醒的是在进行运动时,切记不要空腹,以免发生低血糖,也不谊在饭后立即进行剧烈的运动锻炼,尽量在饭后2小时进行,早晨是脑率中的高发时间,建议运动时间安排在每天下午4:00~5:00,也可以在睡觉前1小时适当的锻炼,比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有氧运动不仅能降低血压,而且还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预防疾病、缓解压力等好处。

参考文献:

[1]殷晓梅,徐斐.南京市脑卒中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与主要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03.20(3)177-180.

[2]王文化.赵冬,吴桂贤,等.北京市1984-1999年人脑卒中发病变化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