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危险品船载的动态安全运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2
/ 2

内河危险品船载的动态安全运输

陈雷、唐佳伟

海盐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浙江 海盐  314300

摘要:危险化学品船载运输是一个动态的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影响面广、危害严重。本文从内河危险化学品船舶(简称危化品船)运输流程的主要环节展开,分析靠泊、航行和装卸货中的风险因素及应特别注意的问题,规范运输流程控制,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实现内河危化品运输的安全。

关键词内河水域 水上运输 船载危险化学品 动态

前言

内河航运作为该地区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路货运呈明显增长势头,船载危化品运输繁忙。以嘉兴为例每年危险品运输船舶近5000艘次,危险品吞吐量近200万吨。内河船载危化品水运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危化品重大灾害事故的风险,相对于海洋环境,内河危化品船舶一旦发生事故,对内河水域的影响将更为直接、更加严重,恢复更为困难,因为这是受限于内河本身流速不快,水体交换较慢,自净能力有限等因素,水域一旦发生船舶运载危险化学品泄漏,不仅会破坏内河水域生态环境,还可能对沿岸居民甚至供水地区产生重大环境和社会影响[1]

对于内河危化品船舶运输而言,水路运输的环节主要为停靠泊、装卸货和航行三大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危化品船载运输的因素对水运主要环节的动态安全影响,规范船载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避免事故发生。

1、液货危化品船舶的停泊环节

1.1 停靠泊过程及风险因素

船舶整个运输过程中的起始环节就是停泊,停泊主要分为靠泊和离泊。用贝叶斯网络法分别对油船、散装化学品船和液化气船靠离泊进行安全性评价,得到了这三种船型发生危险事故的概率信息,从而寻找出影响船舶靠离泊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2]。船舶靠离泊期间需要操船人员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相关人员不仅应全面熟悉船舶的结构、设备、操纵等内部信息,而且应掌握航道、泊位、气象、潮水等外部信息,充分估计船舶受风、流作用发生的漂移,从而防止船舶在靠离泊过程中由于驾驶失误与其他船舶发生碰撞事故。

  1. 2.停靠泊位置

结合内河危险品船舶的运输线路特点,合理设置建设危险品运输船舶专用锚地或停泊区,实现河内危险品船舶的集中统一管理,一旦出现泄漏事故,可第一时间控制灾害的扩散范围,最大限度减小事故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危化船船舶停泊优先选择专门的危化品专用锚地停泊,减少与普货船舶的交叉会遇,降低碰撞风险;选择其他停泊区时与其它船舶以及港口、饮水源地取水口和近岸设施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1.3 完善停靠泊过程管理

在船载危化品安全因素靠离泊环节中,大多在船舶靠泊后实施现场检查,对船舶靠离泊作业活动的管理相对较少。南京、嘉兴海事部门曾针对开展船舶靠离泊安全隐患排查,制定出的相应方案有效地防止危险品码头船舶靠离泊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船舶靠泊过程中自然气象条件不可改变,但完善的靠离泊作业程序可以避免实际危险品船舶靠离泊作业的风险因素。

2、航行过程

2.1 航道航行环境及风险因素

航运是整个危化品运输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所占运输时间比重也是最多的。通过调研取得的数据资料显示,船舶航行时间占所有船舶全年运输时间的35%左右[3],在这个过程中也是风险类型发生较多的环节,和装卸货环节比较,航运环节风险发生概率大,但风险发生产生的影响相比要小。

水上危化品运输过程中,危化品运输周围的环境直接影响着运输的安全性,许多事故都是如此,这里一般理解为自然环境以及通航环境两方面。就前一个而言,能见度、水文状况等是其主要构成,都可能造成船舶碰撞或搁浅而引发事故。另外一个方面的通航条件和航道环境也是影响航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在浅滩、弯曲航道和狭窄的航道行驶时,容易导致船舶发生碰撞和搁浅等事故,从而引发危化品爆炸、泄漏等恶性事故。

2.2 液货危化船航行的安全监管

海事管理机构充分利用VTS、AIS、CCTV等信息化手段对在航的危险品船舶全方位重点监控和信息服务,掌握其货品、线路等信息,全程监控危险品船的动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如危险品船舶有没有超速,有没有偏离轨道,周围有没有其它船舶与之构成危险局面等,对危化品运输船舶的异常情况,及早进行处理,防止危险的事故的发生。

3、液货危险品船舶码头作业过程

3.1 装卸作业

船舶装卸作业是造成安全和污染事故的关键环节,并且随着装载危化品的特性、不同运载方式(散装、包装含集装箱等)、作业对接种类,以及装载船舶的类型,相应的作业危险程度也不一样。

3.2 码头作业过程及风险

液化船和油船的装卸货作业主要是在危化品码头通过泵加压或自留的方式,使液态危化品通过管道及控制阀等设备,流入船舱内或从船上输送到储罐的过程,是危化品运输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在危化品船舶装卸货过程中主要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有:火灾、爆炸、泄漏、污染、货品污染。

3.3 船载危险化学品装卸过程要点

(1)、液货危险品舶正式装卸作业前,船岸双方严格按照《船岸安全检查表》的要求,检查船舶液货管系、阀门、货泵、报警系统等处于良好状态,装卸流程连接正确,减少因设备问题导致的在装卸中的泄漏、火灾、溢油污染等事故的发生。装卸作业期间作业人员穿着符合要求的PPE,所用材料要适用于所操作的货物,而不是简单限制一类。

(2)、保证装卸作业顺利完成,其中油船、液体化学品船舶停靠油气化工码头作业时船岸间的连接方式关系到码头作业安全,应慎重对待;而近年来,由于静电接地设备制造性能及可靠性不符合相关规定而引起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3)、作业过程中,控制装卸货进度,注意货品在管道中压力、温度和液位的上升速度,避免因为输送速度过快发生静电,从而防火、防爆;液货软管应避免与船舶甲板、船舷或码头面直接接触,以防止摩擦。注意在船舶装载液化危险货物时,液货舱或容器应留有足够的空档,以满足最高环境温度下液体膨胀的需要。

通过与船运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危化品初装卸货时风险较大,如果顺利完成出装卸的流程,整个过程发生风险的概率将降低,并且会影响航运过程的安全。 同时如果能提高危险源的自动化控制、监控水平,减少现场操作人员,可以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4、总结

内河船载危险化学品运输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规范液货危化品船舶停泊、航运和装卸载环节的安全管理,提高人员充分认识其特殊性,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谨慎操作,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保护好内河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胡玉昌,徐连胜,杨献朝. 《常见危险化学品运输分析与对策探讨》[水运工程],2009(2):27-31;

2、徐志胜,吴振营,姜学鹏. 《瞬间泄漏危害区域预测方法的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7,26(6);

3、何娜敏. 《重庆内河危化品运输企业运输风险分析与识别》[J]. [科学与财富],2014(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