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云备考”的经验总结与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3
/ 2

高考“云备考”的经验总结与反思

戴凝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广东湛江 524000


【摘 要】本文总结了在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方针下,今年高三“云备考”面临的挑战及经验反思,同时探讨了现阶段在线教育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为促进疫情后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在线教育;云高考


信息技术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却稍显迟缓。在线教育能够实现“五个任何”,即“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是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式[1]。但课堂硬件跟不上、教师理念跟不上、管理方法跟不上,又阻碍了在线教育在普通高中的推广和应用。

新冠疫情的出现给教育带来系统性冲击,在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各地学校紧急开展线上课程,教学、沟通、管理都面临严峻考验。今年的高考更是特殊,从2月初到4月底,有近3个月时间是学生居家学习,堪称“云备考”,这是一场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面临的大考。随着高考成绩的发布,本文将从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管理层三个角度进行总结,在此次难得的“在线教育大实践”中,一窥未来教育的可能形态,并对高三当前应该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复习效率提出建议。 

学生:自制力、自驱力和个性化的重要性

高考过后,我们对本地三所普通高中的数千名考生进行抽样调查与访谈,普遍反馈是:“云备考”的自我管理难度高、心理压力大、线上课程难以适应;从高考结果来看,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取得了低于此前预期的成绩。本文选取三个典型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学生

(之前)

高考

成绩变化

方法

班级前两名

班级第一名 

几乎无变化

能认真完成各科老师网课的学习要求,能主动积极回复老师。

班级前两名

班级30名

复课后降低 60 分,高考降低 30 分

父母在外打工,学生无人监管,逃避上网课,回校后在老师监督下才认真学习。

班级45名

班级15名

高考提升 50 分

假期主动学习,没有上学校课程,而是购买机构专业线上课程。

  失去了校园环境和教师约束,“云备考”对学生自制力和自驱力提出更高要求。但一味苛责学生态度是不够的,还有两点值得反思:① 高三备考过程中家长角色缺位。学生长期在校学习,缺乏有效家庭沟通,家长不懂得如何激励学生、舒缓压力,居家学习时这一矛盾凸现,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降低、心态亦受到严重影响;②教师缺乏与学生在线沟通的方法与工具。通信软件上无法直面体会双方情绪,一对多的在线交流也给教师带来巨大管理难度,难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平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生学习素养重视不够,应对突如其来的居家学习,学生不懂得如何自我管理。

自制力和自驱力之外,若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法与内容,更可以事半功倍。同学丙的经历很好地反应了这一点,英语一直是她的薄弱科目,而机构的英语课从课堂设计、教学呈现、课后互动上都比学校开设的网课要更专业、更能激发学习热情,她也延长了英语课程的学习时间;在此次高考中,其英语单科成绩较历次月考有了20多分的提升。

在“个性化学习”上,在线教育拥有巨大优势。学校课程是大锅饭,在线课程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私人定制。针对不同学科,学生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课程、选择不同的学习时间,在教师风格、课后练习上都拥有较强的自由度。近几年一些企业在“自适应题库”上进行大量研发投入及宣传,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提供千人千面的题目推荐,可以减轻教师设计作业、批改作业以及进行学情分析的压力,也是完成个性化学习闭环的重要部分。普通高中的管理者们也应当对这些新方法、新工具保持关注,及时、大胆运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教师:在线教育不等于上网课

面对突然的上网课需求,老师们缺少准备和学习时间,只能直接把传统的线下课内容与方式直接搬到线上。我们对上课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许多教师不懂得应用教学平台、不懂得准备网络教学资料、不懂得在线布置作业与考核;更有理科教师在讲解题目时,只用白纸写出演算步骤并用手机拍摄直播,依靠手写传达内容,学生看不清字迹、上课效率低,课堂效果自然不佳。

教师们面临的挑战还不只是上网课这么简单。以作业环节为例,学生拍照上传交作业,与直接批改纸质作业相比,批改照片作业花时间更长、难度更大;同时,学生在群聊中发送作业,老师需要“爬楼”收作业,统计和分析也很艰难,直到后期老师们学会了应用打卡小程序后才有所好转。在我们的调研中,不少老师反馈“光是作业每天就要耗费大半天时间”。且由于在线环境下无法监管到每个学生,层次好一点的班级都有近2成的学生不交作业,普通班更多。返校复课后的首次模拟考表现很糟糕,老师们发现网课学生收获不多、“云备考”只是感动自己。

新的传播媒介一定需要新的内容来适应。要做好在线教育,教师们必须要像“直播带货”那样,做好当“知识主播”的技能、心理和形象准备,学习当好“编剧 +导演 +演员 +摄像 +制作”,摸索在镜头前“兜售知识”[2]。上课风格和课程设计都需要调整,教师们也必须积极学习应用新工具,完成好从课堂教学的“舞台剧”,到网络教学的“大电影”的转变。

但就像在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一样,其对于教师而言也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在课堂环境下,教师仍然需要做不少重复性劳动,点名、批改作业、讲授基础性知识等,随着技术发展,这些工作都可以交由机器完成,而将教师解放出来,在传递知识以外的师生互动、心智及人格培养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管理者:积极迎接在线教育的新常态

居家学习和上网课不是常态,但在线教育的进程是不可逆转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复课后,对在线教育也要从“新鲜感”向“新常态”转变,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并行是物理变化, 比物理变化更深刻的是化学变化,从在线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教与学的技术方法,包括内容和标准、评价和范式都会发生深刻变化。

视频、直播等媒介形式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以来,在线教育发展迅速,有数据显示网络课的市场规模已有近千亿元。在我们的调研中,丙同学认为网络英语课优于学校英语课,这也值得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进行反思。在线教育机构往往会组建数十人的教研团队,共同设计一堂课程,服务成千上万的学生;而学校中的老师更像是单打独斗,只能在上课、听课、集体备课中吸取经验;对于教育资源越薄弱的地区,这一区别就会越明显。

在线教育应当与课堂教学进行更好融合。近几年来,一些地区开始尝试双师课堂,名师远程教学、学校教师线下辅助及辅导,这就是融合的一个重要方法。即便不采用双师课堂,近些年来各地积极鼓励微课、慕课的录制,也沉淀下许多优秀课程却没有得到充分应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需要重视本校信息化发展,要能为老师们提供数字化设备及在线教学资源,更要重视教师信息化技能培训、班主任家校沟通技能培训、教师在线教学能力胜任培训等;要重视线上优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探索并尝试线上线下混合多元式的教学模式,将好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带到自己的校园中。

如今我们已经开始步入5G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此次高考“云备考”让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都看到了在智能时代下传统学习、教学及管理方式的短板,我们必须要积极迎接在线教育的新常态,推动普通高中的信息化发展。


[1]王林旭.大力推进在线教育 促进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R].中国政协,2020,12:52-53

[2]陈运超.论在线教学对学校教育的再造,[J].重庆高教研究,2020,8(4):1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