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可行性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3
/ 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可行性初探

王璇

武警特种警察学院 102211

摘要:面对繁复冗杂的世界格局,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棘手的问题。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导下,大学英语课程也应该担负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大学英语课程应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两者在形成协同效应上存在可行性。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可行性

近年来世界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我国国力不断增强,而西方社会不断对我国社会进行文化渗透。这些文化渗透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造成了冲击。年轻的大学生们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对社会现象的认知感性化和片面化,认为马克思主义早已过时。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大学英语课程除担负教授英语知识的任务外,也要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

  1. 对大学英语课堂的误解

语言与文化历来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语言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载体,也是传播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途径之一。所以在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学习英语语言就是学习英美文化,甚至一些人认为大学英语课堂是宣扬英美文化和意识形态优越性的“主阵地”,同时认为宣扬英美文化就是对中国文化的否定。

人们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很简单,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以及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人的对外交往活动越来越多。同时新时代的大学生尤其千禧一代,就生长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受到繁杂的网络文化影响较多,同时西方文化急速涌入我国也影响着他们的言行。然而年轻大学生的判断力弱,很容易受错误思想的影响,对西方外来文化不加辨别。许多学生错误的认为经济发达就一定代表了文化先进。加之年轻学生普遍缺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理解。这就造成有一些学生对民族文化嗤之以鼻,对外来文化倍加追崇。因此,为了消除这类误解,适应新时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尤其重要。

二、两门课程的学习现状

目前,大学生们普遍重视英语学习。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上积极主动。原因是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深入,大学生出国热潮显著高涨。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02万人,单位公派3.56万人,自费留学59.63万人。因此,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英语学习热潮伴随至今。除了出国留学这个原因外,英语学得好更加有助于就业、择业也是原因之一。另外,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出国旅游也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尤其是“自由行”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出国旅行语言无障碍,是部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相较于一直都受人追捧的英语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却是另外一番局面。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也趋于急功近利,对思政理论课的态度存在较大误区,对于思政课的学习形式化、表面化。大学生们普遍把学习重点放在专业课和技能课上,对思政理论课不感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因此,将大学英语与思政课程融合一起,践行课程思政是很有必要的。在讲授英语的同时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到课堂中在立德树人方面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可能性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习主席讲话精神为遵循,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向其他课程的融入,笔者认为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性。

首先,两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存在相同点。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即便是高校的学科和研究方向众多,依然可以在不同学科专业课程和不同层次的教学中发展学生能力,这是因为两门学科的教育目的是相同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任务驱动,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加强人文素质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社会主义新人。两者的教育目标在宏观上都是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养的为目标。在同样的教育目标驱动下,使得大学英语教学在课程思政方面提供可能性。

其次,两者均为人文学科,学科特点相似。

人文学科的教育目标是教育人、提高人的素质。这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人文学科为人的素质教育提供了专业基础。它可以培养人的批判思想,促进人类对社会、历史、思想意识等各方面的理解,增强人在社会生活中分辨是非的能力。通过人文学科的学习,为现代青年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导向。人文学科无论对个人发展而言还是对于整个社会发展而言都起到奠定基础的作用。因此,两门课程的融合可以更加紧密。

第三,两者教学规律相似。

大学英语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都具有周期长、系统性强的特点。大学英语课程在大学本科阶段共开设四个学期,主要开设在第一、二年级。其课程设置完整,系统性强,目的性强。大学思政课程主要开设在大学的第一、二年级。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周期大体一致。在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系统阐述了大学思政课程的教务要求、教学要求、管理要求。目前,高校思政课无论在学科体系建设还是思政课教师培养方面都越来越体系化、系统化。同时国家越发注重大中小不同层次学历教育之间的衔接,使的思政教育更加系统化。大学英语教育在中国发展百年,早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尤其在大中小学课程衔接方面较为系统化。同相似的教育规律,加之相似的教育目的,都为思政课融入大学英语创造了可能性。

四、大学英语教学融入思政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自身政治意识

在新时代,如果教师责任还只是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无疑落后于时代。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教师自身不断加强政治意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到自己心中有政治。只有这样才能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大学英语课堂中来,做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二)扩展视野、丰富教学内容贴近时代

英语教师要合理利用充分挖掘教材。在课堂上不仅讲授语言知识,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环节上设计中西方文化、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差异的探讨。根据所学内容将法制、科学精神和合作精神等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且启发学生辩证的看待西方文化或者社会热点现象。视野要广,教师不仅有知识视野,还要具备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

(三)积极主动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掌握着课堂的主导权和话语权,除了要传播学识和正能量外。还应该掌握更多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把这些技术手段运用到教学中,让课堂内容更加形式多样。能够运用网络的优势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能够运用微课、网课、慕课等辅助教学手段为自己教学服务。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而青年人是祖国建设基石,提高青年人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创造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需要精心的引导和培育,习主席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英语教师既要强调语言知识的讲授,又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血液中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3]李平.“大学英语”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的可行性研究 [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0

[4] 杨传薇.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J] 智库时代 2019.35

作者简介:武警特种警察学院 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白马路甲1号 邮编:102211 1982年12月出生、 女、满族 、籍贯:河北承德 讲师 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