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4
/ 3

浅析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余 鹏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社会实践,能够使大学生对国家、社会、个人有更加充分的认识,提升自身的总和素质。当前,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我们客观真实地面对这些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更好地发挥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会实践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1]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深化对党的执政理念、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培养民族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1. 加强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一)社会实践的含义 

社会实践即假期实习或是在校外实习。不仅对于在校大学生加深专业知识、选择职业方向、推高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帮助困难学生解决生活问题,减轻其家庭负担。在校勤工俭学、兼职家教、打零工等更侧重经济利益,是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首要选择;家庭经济基础较好的学生选择做义工、支教,既锻炼了吃苦耐劳的能力,同时又奉献了爱心,培养了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还有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和自身学习专业相关的单位和部门进行实习,在高校中也设立有也有在实践实训基地并开展实践活动,这写活动也可以成为“社会实践”,主要是针对学生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 

(二)社会实践的类型

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以深入服务和奉献社会,获得社会感知,并将理论与知识相结合,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区别于一般社会实践,其类型具有多样性,主要分为:义工型、调查型、学以致用型。其实施方式也具有多样性,例如:志愿服务型社会实践学生经常以青年志愿者身份深入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到农村基层、贫困山区进行关爱留守儿童、义务支教等;调查型社会实践则以调查家乡、家庭、个人的问题为主,通常以深入了解社会,发现社会矛盾,对地区社会发展现状获得一定的认知;学以致用型通常将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一定的检验,同时也能认识到自身专业知识领域的不足。 

二、社会实践对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社会实践的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必要途径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完善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方式。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 随着人才被推向市场, 大学生的自我优越感将逐渐消失, 发展方向更加扑朔迷离。 因此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业务水平, 更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对德智体本身来说是课堂教育的延续。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 使他们按着现代社会的要求健康成长。当代大学生要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就不能闭门读书, 而必须敞开大门, 走向社会, 与工农相结合,积极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去。目前, 相当部分的青年在注重实现自我的同时, 往往忽视和拒绝贡献社会, 从而削弱了社会, 在自我与社会之间横着一条不浅的鸿沟。社会实践能萌生, 只有到实践中去, 才能迸发出炽热的社会责任感来, 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二)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内容, 是巩固专业知识、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要基于学校教学大纲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生可以在这个专业平台上实战自己的才华, 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时间,以自身专业学习为基础,同时结合社会实践平台, 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意志, 锻炼本领,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很多高校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念,开展校内与校外、专业与企业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了一大批综合型人才, 不仅有助于充实了教学内容, 活跃了教学气氛,同时也让学生拓宽了社会视野, 接触了专业前沿的知识,掌握了实践技能, 使大学生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掌握了在学校中学不到的技术, 也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因此,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为促进大学生尽快成长成才, 为大学生多创造施展专业技能和自身才华的条件和环境, 发挥当代大学生自身潜力,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必须切切实实地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高校人才教育和教学课堂中去。

(三)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综合平台 

高等教育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必然要求我们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在1985年5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2]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面向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3]大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全方位地投入到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去,全面地接触社会生活,提高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这是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锻炼有效途径。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供一个综合性的平台。

三、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一)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科学理论是科学实践观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理论根源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正确认识科学实践观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根据。[4]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5]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传统观念,提高思想认识的的实践活动之一,必然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纵观目前高校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及成果,普遍重视社会实践过程本身,但是少有对社会实践本身有科学的认识,在大学生深入开展社会活动之前,没有对其进行科学的理论指导,从而造成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在开展过程中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某些问题不能产生更加深入的体会,最终导致社会实践不能达到更加全面深入的效果。

(二)网络社会实践有所欠缺 

201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要求“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这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6]《意见》指出,要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强调要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加强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成长、成人成才的重要平台,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实践,也不能忽视网络社会的实践。网络改变了学习模式,网络社会已然形成,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与之密不可分。在社会实践方面,学生们可以从网络获得海量信息,但网络空间鱼龙混杂,他们自然会有很多疑问和困惑,这是正常现象。要准确了解并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就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熟悉开展网络社会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网路社会实践加强指导,还要强化网络社会实践的跟踪管理,保障社会实践的效果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大多运用网络进行资料查询和社会实践的宣传,应该鼓励并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借助网络资源加强社会实践的效果。同时在实践中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三)实践成果缺乏理论深度

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基予利用寒暑假和学生课余时间给大学生提供锻炼自我,提升素质的课外学习平台。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以后均需要形成一定的理论成果。理论成果作为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之一,对整个实践活动成效具有意义。但是纵观目前的社会实践理论成果,主要有两方面不足之处。第一,高校对于社会实践的理论成果没有严格地重视,没有很好地对实践活动的理论成果进行深入地研究,严格地考评。第二,大学生群体缺乏形成深刻理论成果的知识基础,作为实践活动开展单位的高校理应承担起加强社会实践理论学习的责任,加强对大学生关于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于思想教育理论的印象,形成提炼理论成果的专业化技能。

四、深入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一)要全面理解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掌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科学的理论方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正的理论需要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的检验。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否认用理论检验实践的必要性,因为每一种实践活动都存在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自觉的还是盲目的基本判断,这种判断的能力也是部分大学生多缺乏的。如果能在事前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方法、步骤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从理论上加以审视、论证和制定预期目标,在思维逻辑上加以预演,这样能更多地减少失误,避免重复劳动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即使是对实践成果的检验,也要加之以理论上的科学判断。此外,要加强对高校大学生关于社会实践理论的培养,在实践过程、实践的不同阶段,要使大学生掌握科学地运用社会实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科学方法,从而使社会实践活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二)要建立完善的关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制度体系

制度对于人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其经济上和其他方面的目标具有重大的影响,人们通常对能改善和增进其选择自由和经济福祉的制度存在明显的偏好。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完善的制度体系可以让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有迹可循,有所依据;同时也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大学生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也更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理论成果,为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的圆满开展保驾护航。

(三)引入规范的实践成果考评机制

任何事物的好与坏,成果与失败,都源于有一套合理的评价机制。因此,引入规范的社会实践成果考评机制对于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也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大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光明日报》,2017年09月08日.

[2]本书编写组编. 邓小平理论学习辞典[M].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1999.01.

[3]《面向教育现代化,素质教育再出发》,《人民日报》,2017年05月04日.

[4]武步成,王海建. 科学实践观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5.0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社会实践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光明网》,2015年2月11日.

作者简介:余鹏(1988—),男,汉族,河南邓州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