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语文与审美教育的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8
/ 2

新时期小学语文与审美教育的融合

张定萍

贵州省普安县高棉乡高棉小学 561513

摘要:所谓审美,就是领会事物或作品的艺术美。审美具有三个档次:(1)条件反射式审美,由审美对象的美、色、音等外部形式的美刺激感官而引起的美感,它不需要进行联想、想象等活动。(2)直觉式审美,即在对对象的观赏中,主体的情感、想象和联想等创造性活动在瞬间综合为一种审美的感觉,这是常人的审美。(3)有为而为的审美,即有明确目的性和品评能力的审美。在语文教学中,便运用了第三层“有为而为”的审美艺术来发掘语文课本里的美。这样,审美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形成了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融合对策

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为基础,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师应在教学中深挖审美教育资源,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健康个性和综合素养。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于重视对文章的“讲”,对于学生的“读”存在忽视。从实际角度来说,“读”不仅是学生感受语文之美的重要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思考,拉近文章与学生之间情感的重要过程。而少了“读”,也使得学生与文章之间的距离拉大,学生也实现不了审美能力的发展。同时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没有侧重学生审美方面的评价,教师过度关注学生对于句子的分析,或是对相关知识的机械记忆,这都影响到审美教育的有效落实。审美构建的过程,就是学生去体验文字之间的美的过程,并在思考与分析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美”的体验,并形成带有自身独到见解的经验。而这个过程,是必须需要学生将自身的主观感受放入其中的。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并没有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甚至学生在课堂上任何另类的思路,都会给教师打上错误的标签,这不仅无法让学生将自身的主观感受放入到实际体验中,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构建策略

(一)用诵读的方法感悟文章诗词的神韵之美

在语文课本中,有着很多优美的古文。这些古文有着唯美深沉的意境,优美的语言,洪亮坚定的音调、融洽的声韵,让人能很直观地感受到古文强烈的美,适合朗诵、阅读。要想享受到美感,只需依照古文的节奏方式,用有起有伏的语调进行朗读即可。在诵读时,去感受古文所表达的感情内容,用心去领会古文的气势与风格韵致。如朗读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雪》可以感受到伟大领袖崇高、博大的内心世界;朗读《故乡》可以真切地感受伟大思想家痛彻心扉的呐喊;朗读《寄园情》能充分体会学生对教师的感激和愐怀之情。宋朝诗人苏东坡就说过“三分诗、七分读”,一篇诗文,重点在朗读,读得好,便会使诗如活了一般,使人感觉身临其境,仿佛置身其中,从而体会到诗文蕴藏的美

(二)营造美育氛围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真、善、美之人。美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阅读教学美育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美育需要其他各个系统形成合力。正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美育需要一种浸润。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基础设施提供的美,如校外的博物馆、图书馆,校内的阅览室,适时引导学生沉浸在美育的氛围中。其次,教师要加强活动组织,积极开展课外美育活动,如读书会、演讲团等,定期开展艺术活动,强化校园美育氛围。最后,教师要利用互联网,收集学生在校的点滴,并制作成幻灯片、微视频等,充分发动家长分享孩子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你、我、他。这样,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形成一个立体的网络,给学生以高品位的文化熏陶,学生明白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学习就有多广。比如,我校成长大道的地面刻有大的“学习”二字,在“学”下面刻有小的“做人求真求知于恒”;在“任”下面刻有小的“艺尚精文笃行”;两边是由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中间是用黑色的鹅卵石组成的脚板。当学生路过那里时,那些文字会不经意地跳入学生眼里,久而久之就会印入学生心中,外化于行。

(三)在实践中寻找美

常言道:“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语文课中,进行一些内容充实,富有情趣的实践活动,既能够增加学生的学识,也能够提升学生对没的感知能力。法国著名的雕刻家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气勃勃、缤纷多彩的自然界给美带来了不可言说的礼物,给人类带来了一个美妙绝伦的人间仙境。在语文课中,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能更加真实地感受自然的美,去聆听花草树木的语言学带领学生去到艺术的城堡,去感受艺术佳作中透露的情感、底蕴,带领学生走进社会中,去细心观察社会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例如语文课文中的《风筝》一文,写的是儿童在放风筝时欢乐有趣的事,情景表现得非常优美。但是很多学生没有真正感受过放风筝的感觉,便不能够更好地去体会文章中展现的情感。为此,笔者便在课前组织学生放风筝,去感受一下放风筝的感觉,然后再讲解这篇文章,这样一来,学生便结合自己放风筝的感受,再加上课文的描述,在脑中产生对课文内容的情景再现,从而捕捉到文章中蕴含的美的气息。

(四)关注学生的主体,为学生构建丰富的审美意境

从实际角度来说,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审美构建,教师应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体验。小学生涉世未深,如果教师贸然让学生自行感悟,学生多少还是有一定的困惑的,这是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之间的美。所以我们教师就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审美意境,或是说为学生的理解美、感悟美提供一定的媒介,让学生在这个意境充分调动其自身的主观体验与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教师可以结合诗歌的内容,通过语言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意境。比如说在《静夜思》的教学过程中,诗中所呈现的情感主要是以思乡为主。教师在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之前,可以为学生提出以下几项问题。如“当你成年后,远离家乡,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突然有事回不了家,此时你望着远处的月亮,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通过语言来带动学生自身的情感,学生在之后的有感情朗读中,他们也会将自身的思想情感带入到其中。此外,语文教师在教学采取一些措施展现视觉形象,帮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也可以产生视觉形象,继而发现文章的美、感受美并欣赏美。

结束语

审美教育需要慢功夫。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几大板块,小学语文教师应放下身段,从教材中发掘审美教育因素,用美培育学生的心灵,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应先.探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意趣培养[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134-1136.

[2]武楠楠.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现代交际,2018(22):172+171.

[3]廖菲.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审美教育[N].山西青年报,2018-08-25(004).

[4]雷宝霞.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文学教育(下),2018(08):54-55.

[5]刘雪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必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8,5(27):38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