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厂窖民间美术农民画传承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基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厂窖民间美术农民画传承发展

李远林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摘 要:厂窖民间美术-农民画虽然通过自身的努力,再次证明其对于新时代、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以及对于当地新农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可替代性。然其现实状况,却是逐渐的被消解,抑或面临被消亡。何故导致其发展遭遇如此尴尬境地,又如何才能将其传承保护,以及更好的在未来创新发展是本文需要论证或探讨的问题。文章最后结论出,唯有将厂窖非遗民间美术融合新时代、新农村文化建设,厂窖地区非物质文化-农民画才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

关键词:民间美术 农民画 保护 传承发展


一、厂窖民间美术-农民画历史演进发展

南县厂窖民间美术-农民绘画艺术,它源于当地早先的民间客籍移民的传统艺术,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民间手工艺繁衍,以及诸多种民间实用性美术传承发展,最终形成了一种群体性发展的民间美术模式。他们不仅服务于当地农村及社区村镇,并且还能够较好的实现自我传承发展,同时它也对当地周边农村产生了较为广泛的辐射影响。然随着现代全球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效推进,厂窖民间绘画却遭受到了空前滞后景象。

民间美术是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要素,也是所有美术形式的发展源泉。自改革开放提出弘扬民族文化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文化发展战略开始,全国各地即掀起文化建设热潮,于是,各地方民间美术藉此东风均有很大发展。尤以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的中国现代民间美术-农民画的发展,更是久逢甘露,重获新生。然经过几十载时间洗礼与各自发展,由于诸多种原因、条件,以及发展限制等因素,使得各地农民画的发展水平与具体状况,均不尽如人意,真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为何如此,又为何同处一个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湘北民间美术暨南县厂窖农民画的发展,却也一度遭遇沉寂滑坡,并逐渐走向消逝的边沿。然曾几何时,也曾有过辉煌不朽历史的南县厂窖农民画,如1988年被省文化厅评为“农民画之乡”,1996年被文化部授予“现代农民画艺术之乡”,且也曾拥有过一大批优秀农民画作者和体现湖湘文化-洞庭水乡其独特地域文化特色的高水平艺术作品。如:曾连生《秋播》、《湖乡新貌》;邓德安《家》、《洞庭芦山》等全国美展作品,邓冬冬《割芦苇》省艺术节金奖、刘志斌《弹花工》省艺术节银奖。而现如今,面对新一轮经济转型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的高速推进,加之政府2012“将文化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当地新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的湘北南县厂窖农民画却正遭受其困境,并逐渐地在失去其往日光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此种局面的发生,即究竟怎样努力,才能让当地农民画的发展真正摆脱其生存危机,不仅如此同时也希望厂窖农民画能够继续传承发展。

  1. 基于民间美术基础的新农村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加大对新农村各项任务目标的建设。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各项建设目标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对其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发展。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将文化建设纳入其新农村建设之总目标的重中之重中。因为至始至终,文化建设永远是贯穿其中的根,也更是其精神文明建设之魂载体。据湖南益阳日报2019年9月23报道,厂窖镇作为“农民画之乡”,充分利用“农民画”这一艺术形式,并组织当地农民画家,精心制作了一幅幅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农民画,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造势宣传。这些宣传画主题鲜明,浓墨重彩,质朴无华,在向群众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时代理念的同时,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美的享受。在厂窖镇的西洲村,那些曾经影响村庄环境的古板墙面,如今纷纷变成传播文化、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载体。一幅幅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主题的农民画,与乡村自然风光相映成辉。这些作品都是出自本地农民画家之手,他们结合传统文化和农村生产生活实际,以墙为纸、以彩为绘,用群众易于接受、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示文明和谐新农村等内容,这些贴近农民生活的墙画深受村民喜爱,村民在享受优美环境的同时,也养成了自觉维护乡村文明的好习惯。这便是具有典型优良传统、底蕴深厚的南县厂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农民画,所焕发出的时代生机和新的文化气象。由此,南县厂窖民间绘画-农民画,又再一次用自身地域传统文化优势,验证了其对于南县厂窖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即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且不可替代性,以及为新时代、新农村文化建设所展现出的其独特地域文化价值魅力。由此我们可以充分肯定,南县厂窖传统民间美术-即农民画对于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既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同时也是维持其长久不衰的灵魂承载。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故以此类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更具体一点分析,新农村文化建设其主要目的即为提高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农民个体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同时也为更好的确保农村未来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在为提升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高度同时,也促进了他们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以及对家乡建设的热情。总之,新农村文化建设不仅对应着新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同时也主导着新农村物质文明的建设。因此我们务必将新农村文化建设当作其首要任务目标来抓。唯如此厂窖新农村文化建设之总目标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三、厂窖农民画融合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

推进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战略目标之一,其目的即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念,去影响或深刻改变其当地农村落后文化,以确保当地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同时也为提高当地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及道德水平,并努力提升其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觉悟高度。另外,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以带动新农村文化经济持续发展。

厂窖非遗传统民间美术-农民画,自始对于当地就有着最为朴素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与作用影响。因此厂窖农民画或多或少对于当地人的思想认知,价值理念追求,以及对当地民风建设,即包括对于当地社会的和谐发展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当然它也同时契合着对于当下新农村经济、文化建设,以及对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另外,透过其非遗民间美术-农民画,在对当地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影响看,不仅可再一次证明,南县厂窖非遗民间美术-农民画对于厂窖地区新时期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充分佐证了其时代价值和文化战略意义。然对于现实中的厂窖民间美术-农民画,其实际情况却又是另一番景况,即具体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发展危机。目前整个厂窖地区的民间美术-农民画,正处在逐渐的没落与衰败消亡中。其最为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整个的南县厂窖非遗农民画产业,即家庭作坊规模严重缩水,甚至到了农民画生产制作完全停产状态。尽管其中偶尔有少部分的坚持,但也丝毫改变不了其农民画整体削弱的事实。另外即民间美术-农民画创作者队伍群体的逐渐解散或消融,由此直接导致其农民画的迅速瓦解与坍塌。随着新时代经济转型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地区的不断渗透,因此而直接给当地民众,以及民间、民俗生态环境造成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由于当前城镇化商业文化的冲击,故必然会造成厂窖地区民间大量生态环境的变化。如此,势必严重影响当地民俗、民风原生环境的良性发展。而且,我们都知道,当一个地区的民俗、民风不再,那么它的原有传统民间文化(包括美术)将会在极短时间内即刻消失。因此,如何才能保护和传承发展好厂窖当地民间传统美术-农民画文化,是解决当地新农村文化建设,以及提升其民俗、民风抑或精神文明建设之最大问题关键所在。另外对于厂窖非遗民间美术-农民画,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对其更好的传承发展,抑或保护再利用,这正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或希冀找到的途径。
通过对南县厂窖民间美术-农民画若干问题的具体分析研究,我们结论出只有加强对厂窖非遗民间美术-农民画的有效传承发展,才能发挥其对于厂窖当地新农村文化建设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只有传承和发挥好当地民间传统美术-农民画的文化力量,也就才有可能较大限度的实现对于当地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或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后保障。目前,对于厂窖民间美术-农民画传承人队伍的建设,即为首要之当务急需。因为传承人队伍既为民间美术-农民画之创作主体,同时也是厂窖非遗民间美术-农民画的原创造者,这些都是农民画之艺术生命力的最核心支撑。只有加强厂窖民间美术-农民画传承人队伍的建设,也就为厂窖农民画的继续传承发展从根本上提供了必要保障。同时也从源头上为厂窖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最重要支撑基础。其次,充分挖掘厂窖本土民间美术文化资源,让民间美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自己卓越的协助功效。当然这同时也是在为民间美术提供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只有将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再次焕发活力,也就才能更好的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繁荣;只有将厂窖民间美术-农民画真正融入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其民间美术才有可能得到真正有效的长久发展。最后,南县厂窖民间美术唯创新发展,才是对厂窖农民画的最好文化传承。

南县厂窖民间非遗美术-农民画,不仅属当地宝贵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而且它还承载着对当地民间美术文化的传承使命。不仅如此,同时也是构建当地和谐社会,支撑当地新农村经济、文化建设,重塑时代精神,营造良好地域人文环境所不可替代的后盾保障。唯有将厂窖民间美术融合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厂窖民间美术-农民画才可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 衣健铭《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聚合研究》,东北师大学报,2016年第1期

2、马越颖《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戏剧之家,2016年第10(下)期

本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13YBB131)结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