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制药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制药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李军军

鲁南技师学院 276017

摘要:制药工程专业是一门建立在药学、工程学及化学等学科基础上的新兴、应用性较强的工科专业,它是在1998年教育部有关本专科专业调整指导意见下产生的一个新型专业,其主要目标是培养相当的制药工程专业知识,能从事药品研发、生产、经营与管理以及其它工程设计和化学品技术开发,且在制药与工程应用领域具有良好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复合型技术人才。

关键词:制药工程;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引言

制药工程是以药物(化学药物、生物制品和中药)生产的工艺过程及生产设备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药物制备的基本原理以及实现工业生产的工程技术科学。制药工程专业不同于传统的药学专业,它以工程化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将药学知识应用于工程领域,使学生成为具有工程实施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随着我国制药工业的高速发展,制药行业对于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逐渐显现。如何提高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工程应用能力,成为各高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把握理论知识,建立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当前,制药工程学专业的教学体系还不完善,主要表现为:(1)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比例不协调,常常延后于行业市场发展水平,导致学生对专业技术的掌握能力相对薄弱,缺乏实际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专业技能,满足不了目前制药企业的需要。(2)实践教学方式多以课程实验为主,学生自主设计及综合性大实验大多集中于毕业设计,且内容较少。这既减少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机会,也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锻炼。(3)不重视实验和实习过程,导致学生的实验和实习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程度。(4)目前,实践教学效率不高,形式相对单一,教学观念滞后,缺乏综合性和创新性,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弱,使毕业生在应对工作岗位时缺乏竞争力。

二、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体系改革

(一)优化课程体系 ,突出特色

专业课程建设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要按照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的内在联系和教育教学规律[4]进行构建。学校从2017级新生开始全面实行学分制,规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能力,合理设计大学期间的学习。学校按照学分制的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构建了“平台(通识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特色(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设置,并对教学内容进了改革。在通识课程中,淡化专业界限,按大类专业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平台,实行“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管理制度。专业基础课中,分为化学、药学、工程学三个模块,体现制药工程的学科交叉,并着意强调化学、药学与工程学的衔接,形成以制药装备与工艺设计、药物合成反应、制药安全工程为特色,以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化工原理、工程制图与CAD、制药分离工程为基础的课程群。将相关课程有机结合,理顺课程之间的衔接,同时调整先修课程,修订教学大纲,按照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明确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逐步形成以“药工结合、文理渗透”为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优秀的教学团队

高素质人才培养离不开优秀的教学团队,在我院制药工程专业成立之初,专业教师相对较少,师生比严重偏低,为此我院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师资力量上的不足,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素质专业人才,近年来先后从美国耶鲁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引进博士5名,高级职称人数2人。另一方面,积极选派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鼓励未取得博士学位的老师功读博士学位,同时定期组织老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以提高他们的国外学习经历和实际生产经验,开阔眼界,打造“双师型”教师,以便能密切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引进具有行业背景的国内外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多方努力,近年来先后共引进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1名,有2名教师在美国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访学,先后有5名老师参加了全国性实践教学培养,有2名教师功读博士学位,并顺利博士毕业,以上这些措施为培养高素质制药人才奠定了扎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三)完善实践教学 促进技能培养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此次培养方案的修订,着重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力度,提高实践教学的学分,将其比例增加到30%(认证标准规定至少占总学分的20%)。实践教学分为课程实践、实训实践以及创新实践三个模块。课程实践包括基础实验、开放性实验和仿真实验。在这一模块,提高了基础实验中综合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的比例(大于50%),增设了制药工程仿真、模拟实验。通过模拟软件AspenPlus,可以完成单元操作的计算和设备选型,掌握工艺流程设计和物料衡算、能量衡算以及材料的腐蚀和防护等;而欧贝尔仿真系统和东方仿真系统可以模拟GMP原料药车间、GMP制剂车间,包括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与选择、中试放大与生产、微生物培养等,使学生对制药企业中实际车间生产有了直观认识,提高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

结束语

经过对制药行业人才需求情况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的调研,我们总结出以学生教育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分析了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强调了学生掌握基础实验技能、参与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的重要性。随着国家对医药行业改革的逐渐推进,制药企业对关键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在逐步更新。我们要不断对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满足制药行业对应聘人员专业性、技术性、创新性、适应性的要求,培养出具有良好科研素养、自主创新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彬.浅谈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8,45(24):57+56.

[2]赵立香,李荣权,王雪,郭鑫鑫.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8,9(23):42-43.

[3]张匀,王丽艳.工程认证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云南化工,2018,45(11):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