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师之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思师之责

张银粉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 铜陵金榔中心小学


昨日听了一个学渣变状元的故事,他的成功只源于那一次的表扬和欣赏。一个故事让我忍不住想去写一些文字,反思我师,追忆吾师。

思我师

想自己当初为师,其实只是命运推我做的一个抉择,非本心。从师四年,我爱上了这一份工作,和孩子接触真的很享受,很喜欢课堂上的全心投入,也很喜欢孩子们课后的簇拥……

教育真的需要情怀,需要热爱,不然你难得幸福。大部分从教者的内心都有一个激励自己不断前进的承托,比如:教育是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撼动另一颗心。而我刚从师时深信的自我激励话语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现在这句话已被好多老师批斗过了,因为内心被摧残的太厉害)那是2015年,在湖州,第一学期时,我带了七年级两个班的科学和704的班主任。两周吧,另一个老师离职,安排我接了另外两个班,当时带四个班的科学(持续了大半个学期),704的班主任还是继续带。每周的课时,从事教师职业的应该都懂,而且所谓科学就是理综(教材编排分单元循环来,生物、地理、化学、物理)。那时候不知累为何物,因为那群可爱的孩子就是最大的动力。科学教的很好,孩子也很喜欢,最后出来的成绩不管是科学还是704都堪称完美。以至于后来会考虑要不要一直教科学,或者就留在那边发展。那是初识何为师,热情且不遗余力。


我走的当时,我走后的一个月,一年,两年,三年,直到今日,他们还是会QQ访问,有的时候一次给我点二三十个赞。我号码换了,微信他们不知,QQ是他们唯一表示思念或者追忆的方式。我清楚的知道,我是他们生命中的过客,但是我想当他们所有过客中的战斗机。只要用心对待,才能不留遗憾。

反思今日的我,更多的是困于模式里,制度里,不敢做,怕出错,怕担责。陪他们六年,见证他们从儿童稚嫩到青春懵懂。我该给他们什么,我能给他们什么,我该如何播种,才能让他们日后花开。我想要当初的那个自己,仅凭热情和不遗余力去对待那些孩子们。我想试试,用自己的方式。我想带他们跳出常规的课堂和常规的正式,尽可能的去感受,去熏陶。阅内心思远方,尽可能在美中生长。博学,也许不得繁花,但会知这世界的色彩斑斓,会有期许,会生向往。比起千篇一律,我想他们应该做自己,应该特立独行。比起众人追逐的成功,我想他们精神富足,心可安放。比起关注他人,我想他们关注自己,自尊自重,带着良善去赶路……我知这都是我的理想,不求尽可达到,愿自己记得当初,记得喜欢,做到自我限度里的最大化,就算作不遗憾了。师者共勉,永远欣赏,不管那个孩子是谁,做了什么。

忆吾师

想到自己求学之路,想到曾经之师,要感谢的太多,我只说今日还坚持的爱好,是源于什么。

爱上阅读也喜欢文字源于什么呢?

可能是一年级语文老师的那一次表扬,让我的成绩从渣渣到霸霸。也是这位老师,他总对我母亲说,我是一个上大学的苗子,那一颗上大学的种子在我心中发芽,所以即便困难重重,诱惑重重,我也一路坚持。

可能是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表扬我的作文写的多,写的细致,在班里读了那篇《观察梅豆》。记得那是学习爬山虎后,老师说让我们写一篇观察植物的作文,我写了一千多字。那天放学,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昏黄温暖,行人不必看我,皆知我脸上洋溢着笑。

可能是五年级语文老师第一次尝试放手,让我们自己阅读课文,找问题写答案,并提问其他同学。我阅读特别认真,写了许多问题,记得其中一个问题,我从第一排逐个提问班级的男同学,提了大半才有一个回答正确?好风光,班里的女孩子都很欢乐。(那时我应该是个调皮的女生,少时的调皮也只有少时懂)我得了好多画(现在叫明信片),长方形的卡片,背面可以写祝福的那种,我还记得每张卡片上的画,可丑了,是电视剧《大脚马皇后》的画面,那个电视剧演员都靠才艺的。但是抱着一大堆回家,还是很得意啊,觉得阅读很好玩,很期待下一次这样的课堂。

可能是初中,来自班主任的偏爱,喜欢语文课与老师互动,好像与他知识相通,每次他提问的问题,我基本都能回答出来,所以每次考试的课外阅读总能得高分。于是很喜欢语文课堂,因为享受那份我知道。

可能是高中接触现代诗,是首次出错的朗读后,仍得到老师的奖励,是在老师的鼓动下,在校报发表简短的小诗,当时还很认真的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

可能是高三在那样压抑的氛围包裹下,爱上精神食粮《平凡的世界》,宿舍灯熄后,躲在被窝里,用嘴巴含着一个手电筒,夜读夜哭。看完天初明,肿了眼,心却明亮起来。那是第一次被文字的力量,震撼、折服。

可能是那篇《拥抱,易安》那样炽热的表达着对李清照才情和酒量的欣赏。当老师在全班人面前朗读时,我既羞于自己那热烈的表达大白于众,又暗暗满足于青春期的虚荣。播种在正确道路上的虚荣,也不失为一种激励吧。

可能是大学来自辅导员的肯定。第一次在许多老师面前亮相,是进入学生会终选时,那一首发给评委的《青春》现在看来青涩至极,但是当时是带有我灵魂温度的。辅导员还提了我问题,我回答“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知辅导员是否觉得我对得起这句承诺呢,应该是对得起的,她是我大学时的贵人,现在的朋友。当时还引用了屈原的《离骚》,当时可谓少年行走江湖,靠的是满腔热血和狂妄。后来辅导员对我的认定是能写,既然能写那我就继续写。

可能是在嘉言报当编辑时,选文章,发证书。通过文字感受作者的内心,更是领略了那些文字的魅力。

可能是那一篇篇瞎写的QQ日志,朋友的喜欢和老师的鼓励。一路喜欢一路鼓励一路坚持。

这份热爱直至今日,我已经戒不掉了,我没有把它演绎成一种辉煌的事业,但它在我心中根植,让我内心富足,让我烦扰时宁静,疲惫时安详。每一读都觉知识浩瀚,心怀敬畏,每一读都知自己学识浅薄,知我渺小。

从我师与吾师,可知师者责任重大。我是师也是生,愿师生彼此信任。生一程又一程的走,师一棒又一棒的接。愿生走的每一程都保有上一程的余温和上一程的积累,愿师接的每一棒都依旧热情,不遗余力,不留遗憾。

作者简介:张银粉(1990.05),女,汉,安徽亳州人。研究方向: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