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重要的一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重要的一环

高明华

青岛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张戈庄小学


尽管对教育的目的有诸多不同的描述,但是总起来讲,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每个人经过不同阶段的教育,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具备了良好的能力,而这些知识和能力又是社会不同领域所需要的,那么,这个人就能很好的融入了社会,并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的放矢的发挥出来,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从而也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成就感。为实现这一终极目标,学校教育是必不可缺少的。今天世人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中国乃至世界,因而空前重视教育,为了教育,各种培训补习方兴未艾,愈演愈烈。但是在现实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往往只重视某一个阶段的知识的积累和汲取,却忽视了汲取知识增长能力的基础和催化剂——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小学阶段。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有的家庭对孩子教育付出了很多,比如请家教,陪读,买学区房等等,而孩子也貌似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也在学习,但是效果却不佳,这种现象的背后往往原因出在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从心理学上讲智力忒聪明的和忒愚笨的都是少数,大多数人在中间,幼儿园同一个起点,差别不大,后来差距逐渐拉大,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也就是习惯的差异。请记住——良好的习惯是一切好的开始,对于学生那么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好成绩的的开端!

习惯一词意思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亦作“ 习贯 ”。原谓习于旧贯,后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从这个定义上可以看出,习惯来源于行为,最终也落脚于行为。在各个教育阶段我们教育工作者都强调学生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义务教育的中的小学部分,可以说每天都有不同的组织机构去管理学生的行为,使之符合要求的规范,比如各种导护、各种检查评比。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反过来,习惯一旦产生,就会影响人的潜意识,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行为。

从行为方式上分,人的行为可以分为定型性行为和非定型性行为。 习惯就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从心理上来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当你再遇到这类情景的时候,不用经过思考就会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觉得很别扭。这说明行为已经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具有了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人们去监督、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去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而然动作,也就是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对此古今中外大家都有论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是《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中对习惯的认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查尔斯·都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一书向我们表明,我们日常生活中40%的行为都出于“习惯的力量”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习惯是如此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呢?

首先要对学习中的必要习惯进行梳理,选择其中重要的、必需的。之所以称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很明显,习惯有良好和不良之分,我们对那些不良嗜好要远离,选择其中学习必需的。小学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有1、认真听课。这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小学生以课堂教育为主,而不是自学为主,主要就是此阶段自学能力差,由老师课堂讲解传授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认真听讲就成为重中之重。2、做好预习。玩积木的都知道,要想拼出一个模型结构,最快的方法就是看一看这个模型的图纸,做到全局结构心中有数。学习也是这样,提前预习对知识会有一个整体的建构,增加有意识学习成分。对于其中不明白地方会有意识的在课堂中重点理解。同时预习中也包含课前做好学习准备,比如准备好练习薄,演算纸等等。这也是调整好自己注意力的转移的过程。3、记好笔记。重要的地方要记好笔记,包括错题积累。4、勤学好问。善于“问”是深入学习理解的重要方式,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学习的深入。“问”解决了自己的困惑,而给别人讲解的过程又是一个梳理自己思维的过程,很多知识通过给别人的讲解掌握会更透彻,更全面。5、及时完成作业。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申和巩固。光听讲而缺少“练手”就会眼里看着容易而做起来“拙”,有些学生反映考试做不完题,很多会的也没时间了,主要就在课后作业练习太少。

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比如及时休息、及时复习、做事条理等等,但是在日常学习中以上这五种习惯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其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趁早,之所以强调小学阶段,目的就在于此。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丹尼士曾经做了一项惨无人道的试验。他从孤儿院里挑选了一批新生婴儿,把他们放在暗室里生活,只给吃住,与世隔绝。这些婴儿起初在生理上和正常婴儿完全一样,慢慢地机能逐渐退化,最后变得越来越痴呆。长到一定年龄后,再放到正常人里边生活,虽然经过长时间的训练的教育,但绝大多数孩子始终没能恢复人的基本特性,变得终生痴呆,只有个别人学会了吃饭、穿衣等简单的生活能力。 这一例说明小时候错过了关键的训练期,长大了再练也不行了。孙云晓也指出: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小学阶段作为启蒙教育,作为奠基阶段正是养成好习惯的时期。如果小时候经过了训练,长大后即使离开了人群好长一段时间,只要一训练就可以恢复人的本能。 1972年,人们在东南亚大森林里找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迷失的日本士兵横井庄一。他远离人类,像野人一样生活了28年,人的一切习惯甚至包括日本话都忘记了。可是当他获救后,人们只用了 82天时间的训练,就使他完全恢复了人的习惯,适应了人类的生活,一年后还结了婚。虽然他经过野人生活的时间要比那些婴儿长很多,但对他的训练和教育却容易很多,其主要原因就是他没有错过受教育的“关键期”。

那么养成良好习惯的步骤有哪些呢? 1、明确目标。给学生明确提出要培养的习惯。小学生自我认识不足,需要在教师帮助下明确自己想要的习惯,教师应该鲜明的提出要养成的习惯。2、立即行动。目标提出及时执行,从现在开始。3、及时检查结果。对于行动的结果要及时的检查,这也是一个强化的过程。比如认真听课一项,教师在授课中发现分散注意力的情况立即检查学生:刚才我讲的什么?你复述一下。4、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有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这是理想的结果,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我觉得作为小学生要有一个学期才培养成良好习惯的思想准备。尽管时间漫长,但是一旦养成,将收益终生,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最后让我们以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对习惯的经典注释作为文章的结语吧:“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为了孩子的明天,让他们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