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浅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张俊亚

柳南乡中学 135300

摘要:古诗词是诗词创作者毕生文化修养的精髓,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初中阶段学习鉴赏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的 重要环节。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诗词中的典型特征,带领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和情境,体悟诗词的人文理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初中语 文部编版教材得到了创新,编排设计了许多古 诗词内容,使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愈发丰富。 众所周知,古诗词的内容、样式、风格各有不 同,这就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鉴赏能力,才能 完全理解古诗词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学 习效果。故此,本文主要以初中语文学生古诗 词鉴赏能力的培养,展开以下分析,以期提高 初中生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

一、 意境,感受诗词情景交融

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情,曰景。”意境的创作就是把二者集合 起来的艺术。情景交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文艺理论,更是衡量一首好诗词 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古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更注重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 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 (一)景中藏情式 景中藏情,虽不言情,但情藏在景中,更显情深意浓。例如王绩《野望》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淡淡的哀伤、孤独之感 蕴藏于秋阳余晖萧瑟和田园牧歌中;乐府诗歌《十五从军征》“兔从狗窦入,雉 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对战争的厌恶藏于家园的荒凉之中。 (二)情中见景式 情中见景,是诗歌创造意境常见的方式,往往直抒胸臆。最著名的当属陈子 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下。诗人孤独、压抑、苦闷在天地的浩渺、时空的无垠中两相映照,分外酣畅淋 漓又余音缭绕。 (三)情景并茂式 情景并茂,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抒情与写景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杜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岑参“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掺淡万里 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蓝关示侄孙 湘》)等等。诗词中有无数情境并茂的佳句,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在景中悟情,带 情看景,才能感受到诗词作者的独具匠心。 教师在对诗词进行解读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诗词中场景的表现,将学生第一 时间带入诗词场景中去进行深度解读。这样学生理解诗词的能力才能够不断提 升,才能够掌握诗词的精髓,提升整体的诗词鉴赏能力。

  1. 意象,感受诗词情境交融 古诗词中的意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一种 艺术形象。中国古诗词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意象不胜枚举,但同时又 有特定的规律,即有些意象经常用来表达一些特定的情感,有些情感经常用某些 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常用的意象分为以下几类: (一)送别类意象 古诗词中的送别类意象,多写送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离别后的思念。初 中古诗词中送别意向常用杨柳、酒、渡口。 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起, 古诗词中的杨柳便与依依惜别融合在一起。概是“柳”与“留”谐音,故古人离 别之时通过折柳来表达惜别之情传达挽留之意。初中语文脍炙人口的“羌笛何须 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便是此类意象代表之作。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 意。”古诗词中写酒的佳篇众多,有的用酒排解离愁别绪,有的饱含着深深的祝 福,例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便是将离情与美酒联系在一起。 渡口作为古诗词中送别意象,想必是古代陆路交通受阻不发达,远行很多时候都 是坐船走水路。“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李白的这首《渡荆门送别》便是开 篇第一句通过写渡口便点明离别之意的典型代表。 (二)思乡类意象 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对亲人的牵挂是中国古诗词永恒经典的主题,明月与鸿 雁是选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思乡意象的典型代表。 月亮在中国古诗词意象中的地位就如它外在形象那般闪耀夺目。它有时是诗 词作者抒发历史今昔沧桑的见证(杜牧《泊秦淮》);有时是诗词人孤寂凄清的心 情(李煜《相见欢》);有时是创作者畅写清新自在(王维《山居秋暝》)。(三)抒怀类意象 古诗词中的抒怀类意象与古文中“托物言志”、“托物言情”写法类似。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拓宽了抒怀作品的意象范围,即诗人把自己的壮志情怀 融入某种具体的事务中。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将自己想得到张九龄推 荐重用之意曲折地描写在欲渡洞庭湖无舟楫的感慨以及临渊羡鱼的情怀。

三、积累,感受诗词人文理趣 初中语文教材选择了一部分人文性强、含有丰富理趣的诗词。初中语文教师 在对此类诗歌教学时,要着重引领学生注重积累、扩宽知识面,从更深、更广的 层次去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历史性和哲理性。中学阶段,这类古诗词一般具有以 下两类特点: (一)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典故即地典制和掌故,一般指诗文中引用 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也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人物、事 件。初中阶段用典的诗词所占比例不多,但都是此类作品中的经典,具有很强的 代表性: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苏轼“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东篱把酒 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 (二)蕴含理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所学诗词大多是抒情诗和叙事诗,其中还有一类说理诗,虽 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类诗主要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语文教师承担知识传播和文化弘扬的重要责任,带领学 生进行深入的诗词解读和鉴赏,加强诗词学习的感悟能力格外重要。通过学习古 诗词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发挥出语文课程的重要作用与功能。

参考文献:

[1]王二青.意象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重要性[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36(01):87-89.


[2]陈新强.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9):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