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后优化医院诊疗模式及效益的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后优化医院诊疗模式及效益的建议

董晓明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给世界各国人民造成了沉重灾难。医院作为新冠病毒治疗与防控的主战场,如何对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新冠病毒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如何避免医患群体在诊疗过程中感染,决定于医疗机构的管理及诊疗模式。此次应对突发新冠病毒疫情的“战役”,暴露了部分医院诊疗模式的缺陷。目前,我国已处于后疫情时代,医院的诊疗模式经历此次大考后做出了哪些优化、起到了什么效果,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同时对未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医院诊疗模式;效益


引言

2020年新冠病毒在全球爆发,截止到2020年9月25日,新冠病毒已经在中国造成超过9万人感染,累计死亡人数4745人,在世界范围内造成超过3200万人感染,累计死亡人数99万多人。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学者都对新冠肺炎展开积极研究,目前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医院诊疗模式的研究资料迅速增长,涉及新冠病毒传染性[1]、新冠病毒传播途径[2]、新冠病毒致病机理[3]、新冠病毒潜在药物[4]等。但遗憾的是,现有研究成果中,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诊疗模式的研究较少[5-7],相关理论体系和研究案例不足,亟待改善。

一、医院诊疗模式及效益的基本情况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也使得医学学科被不断细分。21世纪以来,我国各三级医院门诊逐渐从以往的大内科、大外科的“一对多”诊疗模式逐渐转变为专病专治、专科专诊的“一对一”诊疗模式。“一对一”诊疗模式虽然增强了诊疗得针对性,但是此模式有其自身局限性。体现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尤其面对患有疑难杂症者,需要就诊不同专科时,常见患者来回奔波检查的现象,效率低下且诊疗效果有限。此外,我国由多专科协作诊疗的“多对一”诊疗模式已经在大城市或重点医院开始实施,可给予患者更加全面、系统的诊疗。整体而言,随着水、空气、土壤环境的恶化,我国各类型患者的总量持续维持在高位,使得医院的效益情况整体上稳定增加,但不同科目差别较大,且随季节、天气变化,出现周期性增长和下降。

二、疫情期间医院诊疗模式的不足之处

疫情期间,新冠病毒患者突然出现、持续增加,加上患者自身具有较强传染性,因此给医院的传染科和内科造成了极大压力。经梳理分析,疫情期间医院诊疗模式方面暴露出的不足之处包括:

(一)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足,对诊疗过程的指导性不足

疫情期间,新冠病毒患者急需及时的诊疗救治,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足,患者或其家属在挂号、付费、检查等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诊疗效率低下,且增加了新冠病毒在医院内的传播隐患。

(二)传染科、呼吸科、内科医生有限,诊疗能力不足,患者的满意度较低

疫情期间,随着新冠病毒患者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疫情初期,医护人员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不足,导致传染科、呼吸科、内科的部分医生被传染。而医生的数量是有限的,倒下一名医护人员,就会弱化一块诊疗力量,“患者增、医护减”的矛盾不断加剧,致使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较低。

(三)以“一对一”诊疗模式为主,对患者的诊疗精确度不足

疫情期间,新冠病毒患者常表一般会表现出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也有少数患者还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在不借助核酸检测等高科技医学技术逇前提下,“一对一”诊疗模式对新冠病毒患者和常规患者的区分不足,从而导致了对患者的诊疗精确度不足。

三、后疫情时代优化医院诊疗模式及效益的建议

(一)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完善电子诊疗服务流程

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促使以互联网+智慧医疗成为可能。因此建议医院加强信息化建设水平,尽快建立并完善网上预约挂号、网上缴费、网上读取报告功能,完善电子诊疗服务流程。从而减少患者在医院公共区的滞留时间,提高诊疗效率。
(二)与本市或本省医院、高校医学院建立协作机制,建立动态医护人员支持机制

后疫情时代,局部地区复发疫情的风险依然存在,个别医院仍存在医护人员被传染、被隔离的潜在风险。因此应与本市或本省医院、高校医学院建立协作机制,建立动态医护人员支持机制,通过跨院人员支援、建立专家云诊室等方式提升诊疗保障体系,推动诊疗服务优化,提高诊疗效率。

(三)建立健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提升诊疗精准性,提升患者满意度

目前看来,新冠病毒疫情尚处于爆发期,仍存在进一步变异、进一步恶化风险。因此,在后疫情时代下,应依托信息科技建立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从而增强对新冠病毒疫情诊疗的精准性和全面性,及时发现新冠病毒的异常特征和异常患者,从而在第一时间实现对疫情的防控。

结语

目前国内的疫情形势已基本稳定,但国际疫情仍在发展。因此,疫情防控工作仍需高度重视,尤其医疗机构,应认真总结疫情防控期间诊疗模式的经验教育,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医院诊疗模式暴露出的不足,及时借助信息科技查缺补漏,优化医院的诊疗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化水平、智能化水平,保障医院在后疫情时代下继续发挥好救死扶伤的职能,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多米尼克·吉尔伯特.新冠病毒传染性有多强[J].养猪,2020(02):7.

[2]任梦圆,陈俊熹,巴哈白克·江吐鲁,贾晓倩,兰场新,李泽武,张乐,叶荣伟,李智文,王斌.环境温湿度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影响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环境化学,2020,39(06):1473-1478.

[3]鲁荣光,武婧,白雪,刘维全.新冠病毒SARS-CoV-2的感染机制研究进展[J].病毒学报,2020,36(05):927-935.

[4]穆鑫,赵颖,张兰,崔一民,张永祥,杜冠华.我国治疗新冠肺炎药物临床研究现状浅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0,25(08):869-877.

[5]韦彩云,吴锋耀,龚贝贝,蒙福清,方跃平,黄妹青,梁青莲,玉明柳,刘宁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市级定点收治医院防控诊疗及护理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0,13(05):443-447.

[6]蒋林希,何宁,徐才刚,王淼,罗凯,白蓓.大型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线防控诊疗模式的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20,40(04):37-39.

[7]柯静,曹斌,蒋志锋,丁琳,刘佐军,张喜维,李晓辉,纪智礼.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诊疗中的价值[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0,41(02):298-301.



项目编号:QSX2020—23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