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3


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刘文文

安徽省泗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安徽 泗县 234300

【摘要】目的:探析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通过开展健康教育重要性。方法:择取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84例,时间选取阶段为2019年08月~2020年06月,根据干预方式不同为同等人数2组,研究组与参照组,前者开展基础护理模式,后者在此基础上添加健康教育,将2组患者干预后临床情况对比。 结果:与参照组干预后相比,研究组患者疾病知晓率均显著偏高,(p<0.05)。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偏低,(p<0.05)。结论: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可显著提升对自身疾病相关知晓程度,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基础护理;不良事件

据有关报道指出,持续性缺血缺氧以及冠状动脉急性均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肌坏死,从而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疾病[1]。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胸骨后疼痛,且疼痛感剧烈,患者服用硝酸脂类药物或者是保持充足的休息以后其疼痛程度有所改善,但是无法彻底消除,部分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心电图改变或者是存在血清心肌酶活性上升[2]。若未能对患者给予有效的治疗与干预,则会引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者是心律失常等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3]。本研究择取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84例,探析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通过开展健康教育重要性,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84例,时间选取阶段为2019年08月~2020年06月,根据干预方式不同为同等人数2组,研究组与参照组,前者开展基础护理模式,后者在此基础上添加健康教育,对研究组与参照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见表1。

1 基线资料

组别

n

平均年龄

研究组

42

22

20

64.72±8.23

参照组

42

21

21

64.66±8.19

x2/t


0.040

0.037

P


0.842

0.970

1.2方法

参照组:常规输液指导、日常基础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护理。

研究组:(1)创建健康教育沟通卡,护理人员对患者所有相关资料进行掌握。随后按照实际病情状况进行分类,同时采用图谱结合方式,为患者创建专门的健康教育沟通卡,主要包括治疗效果、预防措施、并发症、预后、发病因素、治疗结果、临床表现以及预防措施等。随后护理人员采用合适的语言方式为患者进行讲解,一直到患者能够充分掌握。(2)将急性心肌梗死分为恢复、稳定和急性期以上三阶段,每一阶段患者心理情况均不相同。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的实际心理情况做出评估,随后予以相应的心理疏导。对于急性期患者实施不良情绪缓解稳定期患者;增强对自身疾病的健康宣教;恢复期患者予以康复训练指导干预。(3)告知患者合理饮食对自身疾病的重要性,多食易消化流质或者半流质的低盐、低脂类食物为主,包括米汤或者是豆浆等。患者自身的胃肠功能彻底康复以后,由流食过渡到正常饮食,并且日常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确保大便通畅。(4)患者发病以后,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保持养卧床休息,随后帮助患者进行洗漱、饮食以及排泄等。当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以后,指导患者进行床上主动运动或者是被动运动,例如活动上下肢或者是床上坐起,每天3-5次,每次20分钟。部分病情严重者,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调整体位,并进行局部按摩,防止出现压疮。(5)对患者用药健康教育进行增强,明确告知了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的重要性以及药品有关知识,例如治疗作用、服用剂量、药物名称、服用方式、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等,让患者能够自行明确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增强治疗依从性,创建良好护患关系。

1.3观察指标

(1)记录对比2组患者干预后疾病知晓情况,分别包括:自我护理知识、疾病相关知识、日常预防知识以及合理用药知识;

(2)记录对比2组患者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别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胸痛。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5f9a759fac7df_html_eaf34a41c400f7ec.gif )来表示,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干预后疾病知晓程度对比

表2所示,与参照组干预后相比,研究组患者疾病知晓率均显著偏高,(p<0.05)。

2 干预前后心理改善情况对比n%

分组

例数

自我护理知识

疾病相关知识

日常预防知识

合理用药知识

研究组

52

22(42.31%)

23(44.23%)

28(53.85%)

36(69.23%)

参照组

52

42(80.77%)

46(88.46%)

47(90.38%)

14(26.92%)

x2


16.250

22.781

17.262

18.643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表3所示,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偏低,(p<0.05)。

3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分组

例数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胸痛

总发生率

研究组

52

2(3.85%)

0(0)

0(0)

1(1.92%)

3(5.77%)

参照组

52

4(7.69%)

3(5.77%)

4(7.69%)

2(3.85%)

13(25.00%)

x2


0.708

3.089

4.160

0.343

7.386

p


0.400

0.079

0.041

0.558

0.007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主要特点为病死率高、发病快,倘若不能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干预,则将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胸痛或者是其他并发症等,更甚者将直接死亡。该疾病主要存在于老年群体中,现如今有报道指出该疾病已经逐渐偏向于年轻化群体,其危害性较大。因此,必须对该疾病患者予以早起有效的护理干预,从而预防该疾病的发生[5]

以往常规的护理干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今人们的需求,因此,决定推行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健康教育。在临床治疗中,该模式属于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能够促使患者讲不良习惯进行改正,同时还能增强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通过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提升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程度,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保健意识以及护理意识等,不仅能够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同时还能起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6]。通过对怀着开展健康教育随后予以有效的饮食指导以及运动指导工作,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个人免疫力,增强患者护理配合度以及治疗配合度。本研究结果指出,与参照组干预后相比,研究组患者疾病知晓率均显著偏高,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偏低,(p<0.05)。

总之,对于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可降低并预防该不良事件发生,拓展患者认知面。

【参考文献】

[1]宗香俊, 陆云, 张娟. 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 2019, 9(24):47-48.

[2]李凤连. 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干预中的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23(3):106-107.

[3]夏荩洁, 孙红侠, 张学萍, 等. 微信平台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7, 32(18):1717-1720.


个人简介:姓名 刘文文(出生年-)1989.3、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安徽省泗县、学历本科、 职称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