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脑炎MRI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小儿病毒性脑炎 MRI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杨琪 1 苏海涛 2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云南 昆明 650202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MRI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接诊已经确诊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患者108例为临床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要同时接受MRI影像诊断,在此基础上,判断患者影像诊断结果以及患者病毒诊断结果之间的相似度,在此基础上,分析MRI在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方面的效果。结果:在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进行诊断的过程中,MRI诊断结果与小儿病理诊断结果的相似度整体较高,说明MRI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其中依然存在一定的误诊概率。结论:MRI影像方法对小孩病毒性脑炎进行诊断有着较高的有效性,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是,由于患者之间的情况普遍存在差异,因此,实际诊断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患者其他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脑炎;MRI影像;诊断;鉴别


病毒性脑炎是小儿群体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感染而导致的,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由于病毒性脑炎与部分类型的疾病在临床表征方面存在诸多的相似性,因此,诊断过程中漏诊以及误诊的概率都相对较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合理选择诊断方式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次研究中,文章就针对MRI影像在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方面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具体探讨,现报告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8例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52例,患者年龄1~12岁,平均年龄(5.2±0.8)岁。本次参与研究的所有患儿在正式入院接受治疗之前,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呕吐、头痛、上呼吸道感染等方面的临床症状,少数患儿还出现了癫痫、抽搐等方面的临床症状,除此之外,也有部分患儿出现了意识障碍方面的问题。检查结果显示,部分患儿存在蛋白轻度增高的问题,所有患儿都出现了颅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从脑电图检查结果来看,所有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仪器为Siemens Sempra 1.5T型超导磁共振扫描仪,仪器含有头部相控阵线圈,共计8通道,因此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在接受检查的过程中,均采用自旋回波的方式,即TIWI,其中,层厚后设置为3.0mm,矩阵设置为320*228,层间距设置为6.0mm,与此同时,配合使用快速自旋回波方式,即T2WI,层厚后设置为3.0mm,矩阵设置为320*256,层间距设置为6.0mm,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之上,设置反转恢复序列,即FLAIR,层厚设置为3.0mm,矩阵设置为178*172,层间距设置为0.6mm,在实际设置弥散加权成像的过程中,即DWI,层厚设置为3.0mm,矩阵设置为192*192,层间距设置为0.6mm[1]

1.3临床观察指标

通过将MRI诊断结果与小儿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明确两者之间的相似度,在此基础上,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基准,判断MRI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分析MRI诊断结果的准确性n%

组别

例数(n)

轻度n(%)

中度n(%)

重度n(%)

MRI

56

28(50.00)

16(28.57)

12(21.43)

病理

56

27(48.22)

18(32.14)

11(19.64)

X2


0.28534

0.12539

0.23217

P值


0.063

0.067

0.085

3讨论

小儿之所以会出现病毒性脑炎的问题,虫媒病毒、肠道病毒、疱疹病毒、常见传染病病毒都是最常见的因素,临床上在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能够明确查出致病病毒类型的患者不超过25%,病毒通过直接感染患者脑组织内的神经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使患者的脑组织细胞逐渐溶解,进而出现弥漫性神经元丧失的问题,最终导致患者的脑部血管出现病理性改变的问题[2]。在实际确诊病毒性脑炎的过程中,以往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病毒性免疫学检查,但是,由于这项技术依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缺陷,检出率有待提升。现阶段,临床上在对小儿的病毒性脑炎问题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会通过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症状判断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小儿的各项身体机能还没有发育完全,抵抗力相对丰富,小孩一旦发生病毒性脑炎的问题,不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同时就有极高的致死率,因此,对于小孩病毒性脑炎患者来说,早期诊断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有必要,而在此过程中,影像学的检查方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MRI已经成为了医学界公认的针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进行检查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常情况下,小儿在发生病毒性脑炎问题之后,最常见的累及区域主要包括大脑皮层、基底节区、脑干、丘脑等,与此同时,也有少数患者累积大脑皮层。在丘脑、基底节区、脑干受到累及的患者中,通常情况下MRI检查结果会呈现双侧对称性病变,而对于累及大脑皮层的患者来说,MRI检查结果病变显示往往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这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相似度[3]。而从病毒性脑炎MRI信号形成基础的角度来看,其与炎性细胞浸润,患者神经细胞的坏死以及变性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小儿在发生病毒性脑炎问题之后,其临床症状与一氧化碳中毒、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等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实际诊断的过程中误诊以及漏诊的概率相对较高。通过MRI影像检查的方式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诊断,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漏诊以及误诊的概率,但是并不能完全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因此,实际诊断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最终的确诊还需要充分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各项检查指标等进行合理有效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升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MRI诊断方式具有较好的效果,诊断准确率较高,漏诊率相对较低,但是,其诊断结果依然会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量,必要时候结合患者其他方面的情况来进行综合考虑,达到确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屠友权,方春艳,吕勤.病毒性脑炎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脑脊液炎症因子的检测分析[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35(17):2126-2129.

[2]罗平,白永旗,刘海燕,辛艳梅,龙丹.病毒性脑炎患儿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18):2865-2868.

[3]胡文静,杨理明,廖红梅,唐静文,杨赛,王平,方红军.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特点、预后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8,17(03):24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