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电子支气管镜下肺结核的治疗效果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31
/ 2

经电子支气管镜下肺结核的治疗效果体会

1韩洋 2张猛 3张星舒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目的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下肺结核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重点将我院在2017

年1月~2018年6月接收的肺结核患者共60例作为主要的调查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基本手段,让患者划分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30例,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分别为:观察组全身化疗结合电子支气管镜下药物灌注治疗及对照组单纯全身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治疗期间CT观察病灶消散程度的比较及住院时间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肺结核患者实施电子支气管镜治疗的疗效显著,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关键词】电子支气管镜;肺结核;治疗方法;临床效果

支气管肺结核高发于气管,支气管粘膜,粘膜下层。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粘膜、软骨及肌层被结核菌破坏,从而使气管、支气管出现粘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表面坏死物质或充血水肿从而不同程度造成管腔狭窄,甚至使远端支气管开口形成部分闭塞或完全闭塞的一种疾病。患病后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故应积极进行治疗[1]。为明确电子支气管镜下肺结核的基本治疗方案和具体的临床成效,特别针对于我院收治的60例肺结核患者展开调查,得到如下结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所选取的调查对象是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结核患者共60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手段,将所选的患者划分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30例,在观察组中的男性患者共有16例,女性患者共有14例,年龄在18~58岁,平均年龄是(28.13±3.1)岁;在对照组中的男性患者共有18例,女性患者共有12例,年龄在18~59岁,平均年龄是(29.02±3.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发现其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P>0.05)。所选患者均符合疾病诊断标准,排除其他严重肝肾疾病,精神正常,可以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对此次研究知情,配合度及耐受性较高。排除患有严重组织或器官器质性疾病者、精神障碍者、中途转院或死亡的患者[2]。本研究的开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

1.2治疗方法

设定一个疗程治疗次数为三次,每5~7天一次,全部患者经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

接受相同的方案全身抗痨化疗,期间对照组仅行单纯全身化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以电子支气管镜治疗。具体如下。

1.2.1全身化疗

全身化疗方案为2HRZE/4HR方案。

1.2.2电子支气管镜下治疗

将仪器前端置入病变部位的肺段或亚段支气管开口,将分泌物进行吸引清理,然后局部喷洒灌注0.2g异烟肼注射液+0.2g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喷洒灌注结束后嘱患者侧卧10min,1次/周,治疗完成后一周复查。

1.3观察项目和指标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显效:镜下显示粘膜溃疡,糜烂基本消失,坏死物质明显消散,充血水肿基本消失,管腔通畅;有效:镜下显示粘膜溃疡,糜烂有所减轻,坏死物质部分消散,病灶范围缩小,充血,水肿症状较轻,管腔基本通畅,仅遗留轻度狭窄;无效:镜下显示各种不适的病变较治疗前无改善甚至有所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的比较

在实施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5f9d197630836_html_1eb2ac602d5f9598.png

2.2 治疗后复查CT病灶消散程度及需要住院观察时间的对比观察组病灶消散面积及住院时间指标较对照组均显著更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5f9d197630836_html_ced8087f58f5e609.png

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仅出现轻度咽喉不适,痰中带血,3 d左右恢复正常,1例患者在出现了剧烈呛咳并形成支气管痉挛,经对症处理后病情好转,4例在吸取分泌物时发生了粘膜下大范围出血,予盐酸肾上腺素按1:10的比例加入冰盐水中经电子支气管镜下灌注至出血部位后止血效果显著。对照组少数患者出现了全身毒副反应及肝肾功能的异常。

3  讨  论

支气管肺结核潜伏期较长,起病缓慢,患病后患者之间存在临床表现上的差异,各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故在疾病诊断时易发生误诊,延误最佳治疗时间,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该疾病在年轻病人发生率更高。

支气管肺结核因病变多伴随肉芽组织增生,病灶表面覆盖坏死组织,加之病变本身所导致的血管扭曲变细,正常血运受阻,病变部位缺氧,局部形成脓性分泌物并阻塞管腔药物应用后在病变部位难以有效渗透,故治疗难度较大。局部药物浓度不够,杀菌抑菌的效果不足,痰菌转阴效果差,从而并发支气管狭窄,肺不张[3]。

综上所述,对肺结核患者早期实施电子支气管镜治疗的疗效显著,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光明,孙 坚,杨蓉美,等.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及病灶局部注药治疗肉芽增殖型支气管结核的效果[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48):3950-3952.

[2] 龙 发,周爱莲,李俊华,等.电子支气管镜下球囊高压扩张加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临床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15,32(11):782-783.

[3] 孔祥华 , 徐 然 , 马俊亮 , 等 . 电子支气管镜下微创治疗肺结核并发支气管内膜结核疗效分析 [J].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2):1178-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