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干预在ICU器械性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31
/ 2

预防性护理干预在 ICU器械性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孙上杰

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 山东 青岛 266555

【摘要】目的:观察ICU器械性压力性损伤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91例病例均为本院ICU患者,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均分,参照组(n=45)接受ICU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n=46)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器械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损伤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器械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低,数据比对P<0.05;观察组损伤愈合时间较短,数据比对P<0.05。结论:ICU器械性压力性损伤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具备临床可行新,可最大限度预防病患器械性压力性损伤,缩短损伤愈合时间,促进预后。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干预;ICU器械性压力性损伤;价值


经研究ICU器械性压力性损伤多发于颈部及头面部,是指因ICU在应用医疗器械时造成的局部黏膜组织损害及皮肤损害的病症,导致患者皮肤出席那破溃,不利于患者预后,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加重患者病情。经研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预防器械性压力性损,本文旨在观察ICU器械性压力性损伤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将报告结果汇报一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研究91例病例均为本院ICU患者,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均分,参照组(n=45)接受ICU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n=46)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对中无意义(P>0.05)。

纳入范围:患者压力性损伤评分超过20分;年龄超过40岁;采用2种或以上器械治疗;

排除标准:排除存在皮肤病的患者;排除ICU治疗时间低于1d的患者[1]

参照组:70岁为最大年龄,41岁为最小年龄,(59.6±0.3)岁;女性病例21例,男性病例24例;

观察组:71岁为最大年龄,40岁为最小年龄,(59.6±0.4)岁;女性病例20例,男性病例26例。

1.2 方法

参照组(n=45)接受ICU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n=46)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

评估ICU患者发生器械性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按照患者评估结果制定预防性护理对策,同时针对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核对及记录,观察其可能造成的器械性压力性损伤部位及形状,动态并客观的判断患者使用药物及病情是否会诱发器械性压力性损伤,通过患者实际状态制定预防性护理方案。

科室需定期向护理人员做好相关培训工作,提高患者对器械性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避免认为因素致机体出现器械性压力性损伤。

护理人员需通过患者实际身体情况及病情状态选择合适的医疗治疗器械,保证患者正常佩戴。

护理人员需每日检查接触器械部位皮肤情况,每次至少检查两次,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出现发红及潮湿情况,做好接触部位皮肤干燥及清洁,每次使用柔软毛巾擦拭皮肤,适当使用皮肤保护剂、敷料等保护剂保护好医疗器械接触部位皮肤,定期改变患者器械接触部位,重新分布压力,不可在长期同一位置受到挤压。

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器械性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方案及相关知识,强化肢体功能锻炼,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防止器械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

1.3 评定指标

对比两组器械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损伤愈合时间。

压力性损伤分期标准:观察患者每日器械接触皮肤状态,按照压力性损伤分期标准评估患者压力性损伤情况,同时统计压力性损伤愈合时间[3]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卡方检验,以%形式展开,t检验,以形式展开,两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展开。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器械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观察组器械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低,数据比对P<0.05。

1 对比两组器械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n%

分组

例数

Ⅰ期

Ⅱ期

Ⅲ期

发生率

观察组

46

2.17(1/46)

0.00(0/46)

0.00(0/46)

2.17

参照组

45

11.11(5/45)

8.88(4/45)

6.52(3/46)

26.66

X2





11.1442

P





<0.05

2.2 对比两组损伤愈合时间

观察组病患平均器械压力性损伤愈合时间较短,数据比对P<0.05。

2 对比两组损伤愈合时间(5f9d197de4ea0_html_c015bdca8b2b9fe0.gif±s

分组

例数

损伤愈合时间

观察组

46

2.10±0.50

参照组

45

3.00±0.80

t


6.4505

P


<0.05

3 讨论

压疮也被称为压力性损伤,是指皮肤受到强烈、持续的压力造成皮肤血流灌注量、营养状况、微环境等因素出现变化,经大部分调查结果显示,ICU病患不良反应居首位的病症就是压力性损伤[4]。大部分重症患者均需佩戴医疗治疗器械,若器械佩戴不合理会压迫患者血管,影响局部组织,导致皮肤组织出现血流灌注不足的情况,进而出现器械性压力性损伤。经研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预防器械性压力性损伤[5]。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根据患者发生器械性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制定护理方案,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起到针对性预防干预,有效降低器械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经本文数据分析可见:观察组器械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低,数据比对P<0.05;观察组损伤愈合时间较短,数据比对P<0.05。

综上所述,ICU器械性压力性损伤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具备临床可行新,可最大限度预防病患器械性压力性损伤,缩短损伤愈合时间,促进预后。

参考文献:

[1] 刘小娟,周婉仪,叶飞珍, 等.预防性护理干预在ICU器械性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1):98-100.

[2] 黄庆萍,张建荣,郑美春, 等.ICU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8):967-970.

[3] 徐艳,郭晓娟,张薇.标准化护理流程在预防ICU患者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4):1996-1999.

[4] 农礼荣,邓意忠,黄庆萍, 等.ICU留置人工气道患者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3):150-154.

[5] 李泽红.基于行动研究法的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的效果分析[J].特别健康,2019,(3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