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创新实验室之力 创新综合实践四大领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2

借创新实验室之力 创新综合实践四大领域

陈菊华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灵芝街道中心小学 浙江 绍兴 312000

许多深入综合实践活动多年的综合人总会感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总让人感觉力不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不像语数等课程那样有课程标准,指定教材,评价又没有一个系统的立体的标准,在学校里总是备受冷落,无论是校长老师还是学生,没有几个能把这门课程真正放在心上,落到实处。

让我们再次来聚焦一下指导纲要对这门课程的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其中,“创新”这个字眼似乎让我闻到了这么课程新的活力与方向。

创新,习总书记亲口提出;创新,亦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创新,更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但如果没有创新性人才,又怎能在当前这个知识经济的大时代中立足。于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了关键中的关键;于是,中小学生的培养目的之一便是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创新能力;于是,当前由省级资助、市区扶植的创新实验室在各个学校中遍地开花。我校也于2017年,通过了省标准化创新实验室的建设申请。以下是我借用这个创新实验室的力量,结合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来开展创新活动:

一、创新,在研究性学习发力

研究性学习要求基于学生的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活动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宗旨是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关注学生的兴趣,让学习充满探究的快乐;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多方面智慧潜能;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他以自主探究为核心,学生可以通过个体、小组、班集体亲力亲为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他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形成“课堂教育活动化,课外活动课程化,闲暇活动教育化”的开放式活动课程。最重要的,研究性学习必须以创新发展为目的,重中之重不是在于掌握知识量的多少,而在于知识技能的应用。

我校的“灵智创新实验室”,是以“工坊”为主打,以动手探究为主旋律的,校本课程“灵秀科创”,便是以科技创新为学习内容的。下面我就其中的一个研究性活动“小车是怎么开动起来的”来阐述:

首先,根据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学校通过外出考察、专家培训等方式,建立了一套比较符合实际、有一定实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课程菜单,一支能胜任指导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师队伍建立了。其次,根据课程原则,设置了“灵秀科创”校本课程,成立了一个有明确任务驱动的社团。本次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小车的动力来源并实践。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在准备阶段制定好计划表,设定成员职责分担,任务清晰,步骤明确的研究活动过程。通过收集资料,探究活动,了解到“弹力”这个伟大的力量。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小组成员从一根皮筋的弹力,到几根;从弹力的方向,到弹力的大小等深入探究,欲望越来越盛。期间,指导老师负起对学生组织实施和管理指导的工作,了解学生研究的进展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而研究小组成员则主要落实小组人员的分工,记录每次活动情况,主持小组评价,及时向老师反映出现的问题。最终,一辆辆简易的动力小车出炉,每组拿出自己的研究性成果进行展示——赛车!


二、创新,与信息技术教育相融

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同教育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社会上各类电子产品的普及,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开始在中小学普及,要求学生能有效、高效地获取信息,能精确、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做成信息作品和创造性地表达信息。信息技术不是单纯的计算机操作、软件使用,他是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校“灵智创新实验室”课程中的“3D”打印社团便是创新与信息技术教育相融合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三、创新,走进社区萌芽

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环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实践,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便是社区实践活动的诠释。通过此类活动,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不断臻于完善。在社区活动中,学生可以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

根据我校创新实验室的部署,有一项“创新科技”体验活动,我便用综合实践的方式来进行。

首先,在进入科技体验之前,我和学生共同拟定了实施方案,以求更好地完成本次社区体验活动:

然后,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性。但又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同时与家庭、社区保持密切联系,取得他们的大力支持,以确保活动的预期成效。在活动中,绍兴科技馆提供了“3D打印笔、VR、AR、3D打印,体验了动画、天鹅般触觉、离心现象、磁力传动摆、画五角星、窥视无穷、雅各布天梯、驻波、无皮鼓、锥体上滚、看谁跑得快、手蓄电池、短期记忆测试、声光反应、旋转的银蛋、无弦琴、透光玻璃”等20个多个科学技术的体验,为丰富学生的体验活动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最后,学生把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汇集、整理成各种形式,并通过多宗方式表达、交流和评价。老师根据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及时准确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创新,让劳动技术生辉

劳动技术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目标,他的特征便是操作性学习。在劳动技术中,我们要遵循动手与动脑结合,以项目为载体,可感的操作对象,多学科的视野,贴近现实生活,开放的学习领域。

因场地资源的有限,我校的劳动技术还没有达到开辟开心农场、烘焙作坊等高领域,下面我主要是针对一二年级开展的“灵行灵塑”社团,来解说在劳动技术中的创新亮点:

项目是组织劳动技术的主要活动载体,指导老师会用主题的方式设置项目,让学生通过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才丰富项目。比如老师设置开放性的,可选择性的项目——“蜗牛跑跑跑”,学生通过对各种蜗牛的技术造型——不同的形状,不同的颜色;组合——蜗牛兄弟,蜗牛一家等,并选择场景来拓展活动——把捏好的蜗牛放置于操场草坪,花坛树下。如此不但达成了创新,改变了学习方式,同时也综合了各学科知识,深化了劳动技术的课程内涵。

2013年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的概念,而实现中国梦、强国梦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做支撑,而创新型人才需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可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小学阶段成了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综合实践课堂成了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片沃土。借创新实验室的手工制作、科技创新、电脑设计等力量,扬帆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还原少年儿童的天性和乐趣,实现少年儿童的奇思妙想,从而培养“创新”种子人才,是我们应有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