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理论在临床中的管理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1

中医学理论在临床中的管理与应用

陈玉倩 王巍

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 山东 青岛 266555

【摘要】目的:探究将中医学理论在临床中的管理与应用医学理论体系是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思辨模式,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和精气血津液神等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医学理论体系。结果:利用中医在临床中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经过护理患者身体机能及社会机能有较大提高。

【关键词】中医;管理

近代,随着社会制度的变更,西方科技和文化的传入,中西方文化出现碰撞与交融,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新旧并存的趋势:一是继续整理和汇总前人的学术成果。现代(1949年以后),中医学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为人民健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发展成就斐然。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创建中医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认识生命和疾病现象已成热点;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日益扩大,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和产品开始全面走向国际;以“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为基础,推动了中医学了理论传承和创新发展。

中医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是永恒主题。继承是创新的基础,继承的目的是创新。只有重视继承,才能为中医学传统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奠定基础;创新是中医学继续发展的需求,是中医学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产生的根源,就是中医之精髓。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不同,造就个人的心身功能与体质的差异。一般而言,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使人精神振奋,勇于进取,有利于心身健康;而动荡的社会环境、纠结的人际关系,可使人精神压抑,或紧张、焦虑,从而影响心身功能,危害心身健康。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基本理论与思维方法,即根据中医理论分析四诊获得的临床资料,明确病变的本质,拟定治则治法。辨证是以中医学理论对四诊(望、闻、问、切)所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明确病变本质并确立为何种证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在临床实践中,辨证论治,处方遣药,无处不见应象思维方式的应用。如《景景室医稿杂存·以药治病关乎气化说》:“天地间金石草木鸟兽鱼虫亦得四时阴阳之气以生,唯皆偏而不纯,故取以为药,乃偏以治偏之法。以寒气之药化病气之热,以热气之药化病气之寒,我中华用气化以医病,其道本法乎天气、地气之变迁,病气、药气之制伏。是药之所以能治病者,其原理本乎四时阴阳而来,乃贯彻天人一致之学。”自然、社会、环境、生物、人,作为各自独立的形态,虽或有别,但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具有同一本原和普遍联系,皆遵循着“其象相应法则。临床中医学护理管理具体是将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科学地运用在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张永青,药用部位与中药药性.山东中医药大学报,2009(04)【2】郑洪新 中医基础理论【J】

【3】韩茂志,河南中医,201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