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2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岳鑫

山西省肿瘤医院普外一科, 山西 太原 030000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 法: 选择在2018.04-2019.07期间,本院进行胃癌手术的患者,共计5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患者。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术后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道恢复情况、术后一周的营养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的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有助于患者的胃肠功能尽快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胃癌手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护理

我国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心肿瘤之一,就是胃癌。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目前,在临床上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手段,但患者在术后要长达一段时间禁饮禁食,并进行持续胃肠减压,会导致患者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造成患者的营养不良,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因此,需要对术后患者加强营养的支持,来保护患者的肠道粘膜,促进患者的胃肠功能更好恢复1】。基于此,本院选择在近年将接受胃癌手术的58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分别进行肠外营养支持(n=29)、早期肠内营养支持(n=29)的研究,调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8.04-2019.07期间,本院进行胃癌手术的患者,共计5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患者。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术后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对照组患者中,有15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48-68岁,平均年龄为54.31岁;观察组患者中,则有16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龄49-67岁,平均年龄为54.94岁。两种患者均进行根治性手术,排除严重的感染等疾病患者,并患者的一般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没有差异性,具有可比性,(P>0.05),且患者已知晓本次调查,自愿参与。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在术后24h,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液。

1.2.2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首先,在患者术后20h后,营养管内加入营养液,为患者的十二指肠输送,第一次计量为250ml,输送速度为30-40ml/h;第二次计量为500ml,速度为50-60ml/h;以后每次计量增加500ml,速度增长20ml/h,直到第四次后开始不变,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酌情增减,持续一周。同时,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腹痛、腹胀等,保持患者的总热量每天为124.6kj/kg。其次,当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且温度适中,且逐渐增加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等食物2】。另外,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此种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增强患者的认可度,让患者更积极展开配合,并为患者讲解手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1.3 观察指标

经过对两组患者的不同营养支持后,1)详细记录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2)在患者术后第七天,去患者静脉血,检测患者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各项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次调查数据的处理,以及统计学的分析,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对比结果差异为p<0.05。

  1.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道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表一所示。


表一 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对比(5f9f67e47ca53_html_2f3a1e82cf678b3b.gif


组别

例数(n)

肛门排气时间(h)

肠鸣音恢复时间(h)

排便时间

(h)

住院时间

(d)

观察组(n)

29

75.97±12.15

55.79±12.74

3.73±1.03

5.58±3.24

对照组(n)

29

116.01±13.77

105.93±14.76

5.31±1.88

10.04±4.18

p值


<0.05

<0.05

<0.05

<0.05


2.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周的营养指标变化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二所示。


表二 两组患者术后一周的营养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n)

血清总蛋白(g/L)

血清白蛋白(g/L)

血红蛋白(g/L)

观察组(n)

29

61.41±4.02

42.13±3.81

127.24±12.59

对照组(n)

29

57.83±2.38

37.02±3.77

119.11±10.06

p值


<0.05

<0.05

<0.05


  1. 讨论

自12年起,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已经位居恶心肿瘤中的第二名,死亡率也上升到第三名。由于对胃癌早期的诊断率较低,导致大多数患者在入院前,就会出现呕吐、恶心等症状,造成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当对患者确诊胃癌后,通过手术治疗、化疗后,患者的营养状况会更加恶化。因此,对胃癌患者在治疗后,需要给予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来改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3】

营养支持,可以为患者提供所需的营养,并具有免疫调控、维护胃肠功能等作用,可以降低患者的术后炎症反应。当前,在临床上主要采取肠外营养支持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两种。其中,肠外营养支持,主要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虽然使用方便,但容易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等现象,且患者长期禁食会导致胃肠功能受损。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属于对肠外营养支持的有效补充,则是为患者的十二指肠输送营养液,有助于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恢复,保护患者的肠道粘膜,促进肛门的排气和排便,进一步增强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4】。为了进一步证明其应用的效果和作用,本院选择在近年将接受胃癌手术的58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患者。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术后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结果所示,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75.97±12.15)h、肠鸣音恢复时间(55.79±12.74)h、排便时间(3.73±1.03)h和住院时间(5.58±3.24)d,显著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61.41±4.02)g/L、血清白蛋白(42.13±3.81)g/L和血红蛋白(127.24±12.59)g/L的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由此可见,对胃癌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患者的胃肠功能顺利恢复,全面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晓玲. 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J]. 健康之路, 2018(3).

【2】吴兰兰, 薛冰.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康复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35(21).

【3】许良翠.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对食道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33).

【4】王朝霞, 王慧杰.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及患者预后评估[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029(00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