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脑子里的“炸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1

颅内动脉瘤——脑子里的“炸弹”

黄文强

四川省 大竹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四川省达州市   635100



1.为什么说颅内动脉瘤像脑子里的炸弹

脑动脉瘤就像脑血管壁上的气球一般,可能随时破裂,如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头部剧烈运动、酗酒、举重物、上楼、用力排便、性生活及过度劳累等诱因下,患者血压可能突然升高,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根据临床实践可知,动脉瘤首次破裂时,患者的死亡率在30%左右,并且第一次破裂后1个月左右,大部分患者会发生2次破裂,此时患者的死亡率会增长至70%左右,若动脉瘤3次破裂,死亡率可达100%。所以说颅内动脉瘤,就像脑内的一颗不定时炸弹,可能随时“爆炸”,导致出血。

2.颅内动脉瘤有哪些特性

大部分患者的动脉瘤较小,在发病初期时可能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部分动脉瘤患者是在动脉瘤破裂后导致昏迷或剧烈头痛时被查出的,还有部分患者是在动脉瘤增长后压迫神经,出现一系列症状时被发现的。

  1. 破裂性动脉瘤:人们将破裂出血的动脉瘤称为破裂性动脉瘤。若动脉瘤破裂,血液就会进入脑脊液中,此类出血被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破裂会诱发剧烈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昏迷。一般情况下,动脉瘤破裂出血过程仅需数秒,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出血会导致脑细胞损伤、血管痉挛、压迫脑组织,若动脉血管痉挛导致脑组织缺血就会诱发中风[1]。若患者病情严重导致大量出血,就会影响脑脊液流速,甚至导致脑脊液停滞,诱发脑积水。

(2)未破裂性动脉瘤:大部分的动脉瘤较小,若不破裂一般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常在患者出现其他病变进行体检时发现。此外,随着病情的发展,动脉瘤会逐渐变大,进而压迫颅脑神经,出现复视、眼睑下垂、眼球后疼痛等症状,很少伴有慢性疼痛。还有部分未破裂性动脉瘤随着破裂性动脉瘤被发现,此类情况较为少见,只有1/5左右的患者伴有多发性动脉瘤。

3.颅内动脉瘤有哪些高危因素

(1)脑动脉管壁局部存在先天性缺陷,在颅内压升高的基础上,就会形成颅内动脉瘤。

(2)在动脉瘤患者中,约有4%左右的患者是由于感染诱发的,临床上较为少见。

(3)由于外伤导致动脉瘤,但多数患者为假性动脉瘤,只有少数患者为真性动脉瘤。

(4)在血管转弯或分叉处极易受到血流冲击,就可能诱发动脉瘤。

(5)动脉硬化也是颅内动脉瘤的高危因素之一,是当前中老年人极易发生的病理变化。

4.如何护理颅内动脉瘤患者

由于病因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也不同,所以发生颅内动脉瘤后,很多患者会出现一定的心里压力,所以要做好日常护理工作。

  1. 尽量保持居室内安静,避免各种影响患者情绪的因素,防止由于情绪过于激动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

  2. 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及蔬菜,选择粗纤维类食物,预防便秘。

  3. 注意监测血压,若并发高血压,要遵循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避免血压过高,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2]

  4. 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由于活动出现血压波动,导致动脉瘤破裂。

  5. 若患者出现呕吐、头痛、意识障碍或癫痫等症状,就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5.如何拆除颅内动脉瘤这个“炸弹”

若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会有1/3左右的患者死亡,且幸存者多伴有残疾。所以针对确诊患者、高危患者或已经破裂的患者,要积极进行手术治疗,病情较轻的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临床上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血管内介入及开颅夹闭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

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不需要开颅手术,与心脏放支架方法相类似,主要方法为在大腿根部动脉处插入导管,经血管到达动脉瘤处治疗。在治疗时,要先将细导管插入动脉瘤中,随后经导管将细软的铂金弹簧圈送至动脉瘤处,盘成紧密的一团,使孔隙中血液凝结成血块[3]。此类治疗方法相较于开颅手术而言,减少了脑组织损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死亡率低等优点,适用于年老体弱及难以开颅手术者。但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部分填塞不致密的动脉瘤可能复发,且使用支架辅助治疗的患者,需长期应用阿司匹林类药物。

进行开颅夹闭手术时,需要先开颅,将脑组织间隙分开找到动脉瘤,随后用动脉瘤夹子将动脉壁膨出部分夹住。适用于需要清除颅内血块、脑神经被压迫、介入治疗难以处理的复杂型动脉瘤。通过开颅夹闭的方法治疗动脉瘤,复发率较低,但会对脑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参考文献:

  1. 尹立刚.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与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比较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9):52-53.

  2. 张翠兰,郭书丽,王延岗,逯书娟,闫红军,贠红雨. CTA与MRA在颅内不同部位动脉瘤诊断及破裂出血风险预测的价值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19,16(07):84-87.

  3. 刘权,张绪新,李彦钊,邓东风. 剖面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J].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9,5(05):284-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