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媒体语境下动画与纪录片融合的可行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2

探析新媒体语境下动画与纪录片融合的可行性

杜留亚唐飞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鞍山 114051

摘要:“动画纪录片”(Animated Documentary)这个名词作为一种逐渐兴盛的影视类别引发了业界很多的争论,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每当学者对某一主题的类型界定以及表达形式的分类产生争议的时候,这其实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因为它意味着研究者在影视创作过程中出现了新事物,这才引发了新的思考。我们都要承认对于一种艺术形式进行简单归类的时候,基本无法追求一种彻底性与纯粹性。


关键词:动画记录片的合法性问题 解释动画纪录片 动画纪录片的发展前景与出路


  1. 动画纪录片的合法性问题



我们常理认为,动画片是虚构的、夸张的,主要表现各种现实生活和实拍效果达不到的方面,它是相悖于现实主义艺术的一种主观艺术。而纪录片则是一种现实主义艺术,它注重与现实的严谨求证关系。

事实上,纪录片的影像除了具有现实表现主义之外,同时更多地具有象征意义,也就是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基于这个认识前提下,我们才可能承认动画纪录片在表达现实世界的真实上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聂欣如教授曾质疑“动画纪录片”是否可以被定义,她认为,“从狭义上来说,纪录片是一种通过纪实手段通达真实的影像作品,当‘动画纪录片”攻击纪录片的手段不够真实的时候,其所否定的不仅是某种特定的媒体形式,而是所有的形式,从而把自身也置于了被攻击的境地,因为“动画纪录片”同样无法证明自身的表达就是一种不带主观色彩的、“足够”的真实。”

那么,动画是否能够言说纪录片呢?有个必要建立的理论条件是,动画首先是一种起到传播与交换感化作用的言说体例。与文学相比较来说,动画具备很多直白便捷的传播优势:一是动画容易被理解。动画这种题材适用于多龄阶段,不管文化程度高低,只要观者视听器官健全,就都能接受; 其二是动画直观形象,传布的效果较好。动画是用形象措辞的,具备声画连系的特色,轻易为大部分青少年受众所喜爱;第三是信息量充足。动画的传布体例不同于笔墨的单一线性传布,它是信息通道多元化的,因此它所承载的信息量相对于更丰富。可以说,在咱们当前这个时期,动画已经成为社会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体例。那么既然动画能言说多种艺术形式,那有什么理由不能言说纪录片呢?

因为在人们潜意识里把动画等同于影视艺术,艺术大都是虚构的,因此人们认为动画也是虚构的。这实际上是对动画的一种思维误区。事实上,动画作为一种言说体例,不但可以用于虚构,并且也可以用于纪实。

在《动画纪录片的前提 :动画能不能抵达“真实”?》一文中提到,“从认识论来看,如果我们承认纪录片是一种创造性表达现实的形式和人为建构的文本的话,我们仍然认为纪录片可以通向乃至揭露一些现实世界的真实的话,那么在接近真实的能力上,我们就没有理由认为动画纪录片不如实景摄影的纪录片。”

以往咱们只偏爱于钻研动画在艺术虚构方面的潜能,但咱们大多数人常常将动画的应用止步于艺术虚构,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粉饰了动画在纪实方面的潜能。但是,无论从可能性还是现实性来看,纪录片都可以采用动画作为形式。我们应该以辩证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对于动画纪录片的类型研究来说,我们应该是随着动画纪录片作品的不断丰富而使动画纪录片的类型化呈现丰富的形态。我们研究动画纪录片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划分形式,而是要研究动画纪录片在动画类别中以及在纪录片类别中的位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动画纪录片的创作手法将不断被创新,创作空间将不断扩大,我们有理由相信:动画纪录片的发展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


  1. 解释动画纪录片



在影视界内,动画纪录片依然没有被明确定义,动画纪录片的形式一般是采用先期录音采访,然后根据所得到的声音素材进行串联剪辑后用动画的形式来放大声音的内容传达。在对动画纪录片的论争中,研究动画在纪录片语境中的分类和功能也许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动画纪录片具备了创作的主观性,它在形式上的抽象性以及传统纪录片在形式上的客观性带来的巨大差异导致动画纪录片在纪录片类型学上的争议。对于动画纪录片分类的讨论,大多数学者参照比尔·尼科尔斯的纪录片分类理论。尼科尔斯在《纪录片导论》(2001)中以类型学的视野,基于纪录片表意上的不同的“声音”(Voice)把纪录片分为六大类 :诗意型、阐释型、观察型、参与型、反射型、表述行为型。而在十年后该著作的修订版中,尼科尔斯多处援引动画纪录片阐述纪录片理论,其中在诗意型纪录片中论述了两部动画纪录片《寂静》(Silence,1998)和《跟着感觉走》 (Feeling My Way,1997);在表述行为型纪录片中论析了《他母亲的声音》(His mother’s voice,1997)、《与巴什尔跳华尔兹》、《雷恩》几部动画纪录片。因此,尼科尔斯的纪录片分类是基于纪录片表意的大类型学进行划分的,但它未必完全适用于动画在纪录片语境中的分类学研究。

韦尔斯根据纪录片与实际的关系把动画纪录片分为四个范例 :模仿型(imitative)、主观型(subjective)、幻想型(fantastic) 和后现代型(postmodern)。以上两种动画纪录片分类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两种不一样的研究视角。相比而言,在动画纪录片中对于动画的功能进行分类的方法显得更容易归类。然而,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分类,而是为了研究动画纪录片在纪录片中融合的可行性以及融合的最佳位置。



  1. 动画纪录片的发展前景与出路



如今,互联网市场的蓬勃发展和迅猛突起带来了自媒体市场的迅速成长,在影像作品日趋个性化、私人化的前提下,不同于传统样式作品,如今影视产品的多样化已成大势所趋。作为研究者,我们理应去研究、探寻新的事物,指出其特征,分析其内涵,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摒弃传统。

当与传统形式相违和的艺术形式出现时,无论是作为研究者还是读者来说,都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吸取优秀成果的同时发挥创造性,利用现代技术,推动艺术产业创新性发展。概念的混乱只会影响我们对于新事物更为深入的认知。

在很早以前影视界就有将动画运用于非虚构文本中的先例,就像现在的一些纪录片会使用动画来实现一些特定的目的。两种形式的优势整合并加以利用的确更商业化地提升了很多动画工作室的形象。这也标志着动画片和纪录片融合的可行性。

虽然动画纪录片目前在类型界定方面还存在一系列有争议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暂时性的,是任何一个有生命力的事物在向前成长的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积极探索动画和其它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总比动画学者拘泥于当下的既有形式要来得好,因此目前问题的存在不该遮蔽动画纪录片的光明前景。

1、应积极扶持动画纪录片这种类型。

用动画的体例来言说纪录片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也是一项顺应时势、很有前程的工作。当下很多动画工作室都要尝试挖掘动画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的潜能,将真人实拍的纪录片形式与动画影视相结合,尽管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快速获利,但这对动画纪录片的发展前景是有极其利的,因为市场与艺术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应当对动画纪录片创作持踊跃扶持的立场,好比在市场计划、经费分配、栏目安排上,给动画纪录片创作者留下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2、应适时将动画纪录片融入人文教学的内容中。

动画纪录片创作的最大瓶颈,便是如何培养既懂纪录片又懂动画的复合型人材。当前我们的新闻教育以及动画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新闻教育一般平常没有放置动画方面的内容,而动画教育也常常缺少纪录片方面的内容,这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材常常单一的缺少另一方向上的素养,固然这其中有一个历史缘由,就是整体的动画方向进入高校的时间还比较短。因此,我们可以突破常规教学模式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懂动画与擅长纪录片创作的复合型人才。

3、应努力探索动画言说纪录片的新手法。

就目前而言,动画纪录片的表现方式还比较粗糙,很多人单纯的认为,在纪录片中融合动画元素,或者在动画影视中融合现实元素就等同于动画纪录片,但对于动画纪录片的边界性划分还是很模糊的。因此我们应踊跃提升动画纪录片的创作水平,以顺应观众不断提高的审美需要。同时,我们在动画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绝不能为单方面寻求动画效果而歪曲事实原貌,这样等同于以辞害意、哗众取宠。


结语


动画纪录片的现状要求我们要把这项影视类别逐渐走向规范化和理论化。动画纪录片的认识论问题只是一个开始,毕竟新事物的出现总会经历一波三折的考验。动画片和纪录片从电影诞生早期就开始互相影响,我们也希望这种相互作用继续下去。随着形式的发展,钻研的此类题目也会越来越多。


本文是2020年辽宁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10146553)的阶段性成果。


通讯作者:辽宁科技大学 唐飞



参考文献

【1】动画纪录片:一种值得关注的纪录片类型 ◎李三强

本文是2020年辽宁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10146553)的阶段性成果。

通讯作者:辽宁科技大学 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