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2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

杜志鑫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101300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教育过程中开始重视核心素养教育,历史学科中的核心教育是提升学生对历史的了解能力,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拥有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社会责任的关键,是学生未来为国家民族服务的情感基础。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渗透

引言

历史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在历史的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对民族和国家拥有更多的理解和认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家国情怀是每一个初中生都应该具备的,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拥有爱国情怀的优秀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因此,在历史的教学中,引入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可以让学生的思想得到优秀文化和精神的熏陶,引导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一、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帮助学生拥有正确的历史观。历史学科是初中时期增添的一门学科,初中生们在这一时期开始对历史的学习,了解中国的过去以及世界的过去,在历史课本中学生们可以清楚中国古代有哪些朝代,认识民族发展的过程,学生们可以提高思考能力,找到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差别。第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品德培养。历史是我国发展的见证,这里面不但包含着古代的繁荣,也有着近代的耻辱。对此教师们应该注重在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们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的守护为我们换来如今的平安稳定,要让学生们感受国家的伟大,培养学生们的民族精神,这些构成了学生的人格。

二、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巧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各种角度导入历史学习,适当地运用学生熟知的历史人物故事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了解兴趣。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过去历史教学并不受到重视,其原因是由于历史和生活没有过多的联系,所以导致学生对于遥远时期的故事并不是很想要去了解,但是如今随着综合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必须要从现代来看古代历史,让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理解家国情怀对于自身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例如,在教学20世纪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一些见证了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胜利的歌曲播放给学生听,如北伐战争期间的《国民革命歌》,抗日战争时期的《保卫黄河》,抗美援朝时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改革开放时期的《春天的故事》等。音乐可以刺激学生的听觉,将学生“带入情境”,从而让他们体会到当时人们的情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例如,教学“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歌曲素材。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播放歌曲《松花江上》,通过慷慨激昂的歌声,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悲愤呈现给学生,从而有效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不忘国耻,居安思危。

  1. 品读教材中的历史诗歌,滋润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解这些历史诗歌,必要时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这些历史诗歌,这些历史诗歌中的家国情怀会在讲解和朗读的过程中犹如春天的细雨一样,慢慢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培育着他们的爱国情怀。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中黄花岗起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林觉民的《与妻书》呈现给学生:“意映卿卿如吾,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阴间一鬼……”它被称为近百年来最感人的一封情书,将作者为国捐躯的情怀与对妻子的爱意结合在一起,尽显儿女情长与家国情怀,既感人肺腑,又惊心动魄。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渗透了家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讲述基础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要想达到教学目标,渗透家国情怀,教师就要将感情与真理结合起来,达到知情合一。历史名人留下的经典句子为“情”,教材中呈现的基础知识为“知”。两者结合,可以轻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1. 借助书中人物的故事引领学生感受,学习家国情怀

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是真实、客观、具体的,课本上的知识是历史的缩影,教师们要从中发掘比较有意义的事物、人物,宣扬家国情怀。如果学生们单单只看课本知识无疑是枯燥乏味的,学生们也不能感受到历史课本中带有的真实情感,所以历史老师就要将书中富含爱国情怀的事件以生动形象的讲解来进行渲染,以此让学生借助人物故事体味深厚的情感。举例来说,历史课本中存在很多的伟人,如古代的岳飞、李世民,近代的孙中山、鲁迅、李大钊,还有我们的毛主席、周总理,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他们的故事,发觉这些伟人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学习。

  1. 利用史料,升华家国情怀教育

初中的历史教科是由史料和理论所构成的,史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史料的运用,通过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较为熟悉的历史材料中,激发学生与历史的情感共鸣。同时,历史教育也需要一定的理论教育进行辅佐,不能只是空洞的理论说。比如,在学习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时,教师可以用相关的历史材料来表现出民族英雄的英雄事迹。在九一八历史事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有关抗日战争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自觉的接受到爱国情怀的熏陶。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搜集相关的民间史实,让爷爷奶奶讲述他们那个年代的抗日故事,再让学生在课堂中复述一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史料的搜集活动中。通过这种形式,也会让他们内心的爱国情感更加浓烈。

结束语

家国情怀是渗透于人民内心的精神力量,指引着中华儿女报国、强家。教师在学生成长路上起着引导作用。为国家输送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起家国观念。

参考文献

[1]姚俊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J].教育观察,2019,8(42):135-136.

[2]周建菁.谈初中历史课堂中家国情怀的有效培养[J].才智,2019(34):4.

[3]刘东伟.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教育观察,2019,8(37):66-67.